![4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22637/0-17092312485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22637/0-1709231248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22637/0-17092312486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4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 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红糖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下列用甘蔗制红糖的主要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辘碎蔗B. 削蔗去杂C. 火煮熬糖D. 渣汁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辘碎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削蔗去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热锅熬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渣汁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B. CO2C. NaOHD. 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任你下载,家威杏 MXSJ663 全网最新,性比价最高【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类,不难,根据物质分类的定义判断即可。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量取一定量的水
C. 加大理石D. 氧气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
C、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C错误;
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B.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金属进行回收利用,能节约金属资料,该选项叙述正确;
B、石油为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该选项叙述正确;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B。
5. 下列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解释合理;
B、测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汞原子的体积不变,故B解释不合理;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二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合理;
D、洗洁精能清洗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D解释合理;
故选:B。
6. 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关于该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A. 能将硬水变成软水B. 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及色素
C.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D. 可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故选项错误;
B、该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过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正确;
C、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等,不是纯净水,故选项错误;
D、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过滤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杀菌消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 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类原子的数目不变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D.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B、该反应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数目比为1∶3,说法错误;
D、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排布为2、6,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说法错误。
故选A。
8.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 若将O2换为N2,甲、乙中白磷均不能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C、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说法不正确;
D、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将O2换为N2,甲、乙中白磷均不能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一支试管中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均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有无二氧化锰是变量,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浓度均应为常量,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也为变量,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用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得瓶内压强增大,气体膨胀,故U形管中的红墨水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故答案为: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我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工艺有关。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如图所示。
(1)雁鱼灯灯体的材质为青铜,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_(填“大”或“小”)。
(2)古人使用“火折子”点燃雁鱼灯。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简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
①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火折子中含有火硝(KNO3),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3)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该______(填“扩大”或“减小”)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答案】(1)大 (2) ①. 能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②. +5
(3)扩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则雁鱼灯灯体的材质青铜硬度比纯铜大;
【小问2详解】
①由于吹气能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所以吹气可以使纸复燃;
②设N的化合价为x,KNO3中,K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1)+x+(-2)×3=0,x=+5;
【小问3详解】
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应扩大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11.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上图为各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2CO:________________。
②NO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D (2) ①. 2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AD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
【小问2详解】
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12.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可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其中装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
(1)请完成实验报告: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玻璃容器内压强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白磷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产生大量白烟 ②. ##20% (2)B
(3)充分消耗玻璃容器内的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沸水给玻璃管中的白磷提供了热量,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白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则根据最后活塞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即。
【小问2详解】
白磷燃烧放热,则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活塞向右移动,反应停止,装置冷却,由于装置内氧气被消耗,装置内气压减小,则活塞又向左移动,故符合题意的图像为B。
【小问3详解】
白磷足量的目的是充分消耗玻璃容器内的氧气,避免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准确。
13. 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步骤②加入硝酸银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金属M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
【答案】(1)##
(2)除去固体中的铜单质
(3)Fe(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流程,部件经过粉碎后加入硫酸,其中的镁、铝活动顺序排在氢前,能与于硫酸形成硫酸镁、硫酸铝同时产生氢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目的是:除去固体中的铜单质,从而到纯净的银;
【小问3详解】
步骤③的目的是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从而回收金属铜,所以应加入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A. ①④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用石蕊溶液染色并干燥后的棉球
B.
C.
(1)下列关于实验A的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棉球①比④先变红B. 棉球②③不变红
C. 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D. 可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实验B中澄清石灰水会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 (2) ①. 变浑浊 ②. 收集或点燃
(3)
【解析】
【小问1详解】
A、④比①先变红,④在下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先与下侧接触,A选项错误;
B、④比①先变红,④在下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先与下侧接触,B选项正确;
C、④比①先变红,④在下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C选项错误;
D、①、④处有水,则变红,②、③干燥则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D选项正确;
故选:BD;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尾气为一氧化碳,处理方法是收集或点燃,故填:变浑浊;收集或点燃;
【小问3详解】
实验C发生的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15. 图1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40℃时,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g水,向其中一支加入3gKNO3固体,另一支加入3gNaCl固体,按图2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0℃时,甲中溶液为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KNO3,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3)将30℃时KNO3、NaC1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_______________(填“>”、“Cu; 猜想三:Fe>Cu>R。
【实验探究】
(1)方案一:用下列实验方案完成探究实验。
方案二:取经过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片、铜片和R片进行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表达交流】
(2)写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x=___________,y=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4)利用下列三组试剂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ZnSO4溶液、Ag、Cu
B. 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C. 稀盐酸、Cu、Ag、Zn
【答案】(1) ①. 不能 ②.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
(3) ①. 8 ②. 10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比铜活泼,则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会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浅绿色。
【小问2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则x=8,y=10。
【小问4详解】
A、银、铜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则只能说明锌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该选项符合题意;
C、锌能和盐酸反应,但铜、银不能和盐酸反应,则说明锌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 小艾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前后药品的质量记录如下:
请分析并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8. 1.6
19. 解:设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解析】
【小问1详解】
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气体,剩余物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68g+0.5g-66.9g=1.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测体温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洗洁精能清洗碗筷上的油污
洗洁精起到了乳化作用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白磷燃烧,_______________,放热;②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8的位置上。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粗细相同的R丝、铁丝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金属活动性:R>Fe
将打磨好的铁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Fe> Cu
实验操作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10 mL
10 mL
y mL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剩余物总质量
68 g
0.5 g
66.9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如图所示是简易净水装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