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第8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共17页。
    专题六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师旷论学》)【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 (3)恐已暮矣 暮: (4)盲臣安敢戏君乎 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到,等到另,另外 迟、晚 怎么,哪里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空所填不超过5个字) 年纪大 事务多 4.甲乙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参考译文·乙】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拿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烛火把照明。点上烛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二)【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选自《陈母教子》)【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尝射于家圃 尝: (2)尔安敢轻吾射 轻: (3)世以为神 以为: (4)坐客罔不叹服 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岂汝先人志邪? 曾经 轻视 把……当作 没有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点头。这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志向吗?3.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值得夸耀,只不过是手法娴熟而已。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4.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围绕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回答即可。【参考译文·乙】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我每次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这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志向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佩饰。(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养晦堂文集·习惯说》,有删改)【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渐进。③踬:跌绊。④习中之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香远益清 益: (2)陶后鲜有闻 鲜: (3)后蓉复履其地 复: (4)故君子之学 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更加 少 再,又因此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3.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用原文回答)请谈谈你的理解。“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这告诉人们: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初始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参考译文·乙】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里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地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但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如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刘蓉的父亲来到这个屋子,发现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好国家?”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此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的。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①,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①耽学:专心研究学问。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安适愉快。④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来朱买臣归故乡为会稽太守,路遇前妻及其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⑤哂:讥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 名: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不营产业 营: (4)时闻者多哂之 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出名,有名 使……劳累 经营,谋求 ……的人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王欢更加坚守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个博学的人。3.甲文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陋室”是简陋还是不简陋呢?请结合甲文内容简要分析。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清幽,主人生活志趣高雅,品德高尚。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甲文主人公甘居陋室,志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主人公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参考译文·乙】王欢,字君厚,是乐陵县人。他安于贫困,乐守圣贤之道,专心研究,沉迷于学问。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经常是边讨饭边朗读《诗经》,虽然家里存粮不多,但他内心安适愉快。他的妻子对此感到优虑,有一次就焚毁他的书籍,并要求离异改嫁,王欢却笑着对妻子说:“你没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她。王欢更加坚守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