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无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PDF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第I卷(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 电子显微镜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和动物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详解】A、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A错误;
B、光学显微镜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工具,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C错误;
D、细胞学说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2. 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均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属于自养型生物
B.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蓝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绿藻的遗传物质为DNA
D. 蓝细菌与绿藻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但两者均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属于自养型生物,A正确;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C、蓝细菌和绿藻的遗传物质都为DNA,C错误;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D正确。
故选C
3. 2021年9月24日,“巨型稻”喜获丰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得以实现。“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K、Ca、Mg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 Mg是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叶绿素的元素
C. “巨型稻”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
D. 组成两种水稻细胞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K、Ca、Mg都属于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A正确;
B、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B正确;
C、“巨型稻”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组成不同细胞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体现了细胞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萝卜甜脆多汁是因为其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
B. 收获的粮食要晒干,晒干后细胞丧失了全部水分,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子,其产量会逐年下降,原因可能是土壤中谷子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
D. 谚语“霜打后的青菜格外甜”,主要是因为“霜打”后的青菜细胞中的多糖水解,自由水减少,这也是植物对低温的一种适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连续多年只种谷子一种植物,会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导致谷子减产。每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是不同的。若在一片土地中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则其所需的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会很快耗尽,植物长势不好。所以应提倡轮耕(轮翻种植不同植物)。
【详解】A、青萝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青萝卜甜脆多汁,是由于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A正确;
B、“曝使极燥”后细胞丢失自由水,但仍保留少量的结合水,代谢减慢,并未完全停止,B错误;
C、谷子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连年种植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同一营养元素,造成土壤中谷子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C正确;
D、多糖水解成单糖,细胞液浓度将增大,自由水减少,冰点降低,这也是植物对低温的一种适应,D正确。
故选B。
5. 维生素 D3 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 D3 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 维生素 D3 是一类蛋白质类化合物,不溶于水
D. 维生素 D3 可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脂质,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A、由于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所以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D3的活化受阻,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
B、由于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D3的转化,而维生素D3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
C、维生素 D3 是一类固醇类物质,C错误;
D、维生素 D3 可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6. 人类的许多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错误折叠有关,如囊性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为了预防折叠的失误,细胞拥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伴侣蛋白。科学家将伴侣蛋白加入被人为错误折叠的苹果酸脱氢酶中,此酶被复原,重新恢复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伴侣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
B. 高温变性伴侣蛋白失去了预防错误折叠的功能
C. 伴侣蛋白的发现和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D. 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的蛋白质,其活性可以被伴侣蛋白恢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伴侣蛋白可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恢复活性。
【详解】A、伴侣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A正确;
B、高温变性的伴侣蛋白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其功能也被破坏,不具有预防错误折叠的功能,B正确;
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对机体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如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伴侣蛋白能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复原,故伴侣蛋白的发现和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
D、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其活性不可以被伴侣蛋白恢复,D错误。
故选D。
7. 近日,“支原体肺炎”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表现为干咳、发热。此外,肺炎的种类还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蛋白质且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
C.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D. 肺炎支原体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蛋白质,但细菌和支原体的蛋白质是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的,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B正确;
C、细菌、支原体的核酸有两种,包括DNA和RNA,彻底水解以后的碱基是A、T、G、C、U共5种,C错误;
D、肺炎支原体没有线粒体,但是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D错误。
故选B。
8. 下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 若②为核糖,则③不可能是胸腺嘧啶
C. HIV病毒内的②有两种,③有4种
D. 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可能是核糖,也可能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可能是A、C、G、T、U。
【详解】A、DNA与RNA的不同点体现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两方面,A错误;
B、若②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③不可能是胸腺嘧啶,B正确;
C、HIV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②五碳糖只有核糖一种,而③含氮碱基有A、U、G、C4种,C错误;
D、人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T为DNA特有的碱基,A、C、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7种,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采用荧光分子标记膜蛋白的方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利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C. 利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D.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分泌蛋白合成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存在的技术手段检测不到放射性的一类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
【详解】A、可以利用荧光分子标记膜蛋白的方法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对于未知理论和现象的研究,科学家们都是先提出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假说,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就是如此,B正确;
C、分离各种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C错误;
D、通过跟踪放射性物质的走向可以展开物质转运过程的研究,因此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C。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一种核孔蛋白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核孔运输障碍,核孔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孔,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位于由双层磷脂分子层组成的核膜上,是重要的物质通道
B. 一些消化腺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常有着较小的核仁和较多的核孔
C. 细胞核中的核糖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通常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
D. 核孔运输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组成核孔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共有四层磷脂分子层,A错误;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频繁,核孔数目多,与核糖体、某种RNA合成有关的核仁也较大,B错误;
C、细胞核中储存遗传物质的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C错误;
D、核孔运输障碍可能是组成核孔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功能也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为化学反应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B. 离开活细胞的酶不具有催化作用
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 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催化作用可发生在细胞内(如呼吸酶),也可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酶)。
3、结构决定功能,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酶的功能不同。
4、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不是为反应过程供能,A错误;
B、离开活细胞的酶只要条件适宜,就可以有催化能力,B错误;
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C错误;
D、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酶的功能不同,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的特性,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每个阶段均可产生ATP
B.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C.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能产生NADPH
D.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都可产生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生成ATP;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需要的酶不同,各种酶需要的最适条件可能有差异。
【详解】A、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成丙酮酸,B正确;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是NADH,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NADPH,C错误;
D、光合作用只有光反应阶段产生ATP,D错误。
故选B。
13. 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番茄幼苗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B. P点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C. 光照条件下,25C最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
D. 光照条件下,30℃最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1、图中自变量为温度,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不同温度下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速率。
2、实际光合速率(真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黑暗条件下植物CO2释放量表示呼吸作用,光照条件下植物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由图数据可得实际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此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较大),若要明确最适温度应该细化温度梯度研究,A错误;
B、P点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真光合速率=2×呼吸作用速率,B错误;
CD、在光照下,图中数据表明温度在2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和单糖均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初始液面相同,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m>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渗透平衡前,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
B. 渗透平衡前,漏斗中的水分子不能进入烧杯
C. 渗透平衡时,烧杯中的水分子仍然能够进入漏斗
D. 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详解】A、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初始液面相同,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m>0),说明渗透平衡前,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A正确;
B、达到渗透平衡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如漏斗的速率大于进入烧杯的速率,B错误;
C、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的速率相等,C正确;
D、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高度差产生的液体压强等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因此,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为用同一种酶进行的不同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则活性完全丧失
B. 图1实验结果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
C. 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0℃
D. 图2中增加酶的量,则生成物的量会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而蔗糖的含量不变,说明该酶是麦芽糖酶;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研究的是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的影响,由图可知,三种温度中30℃下麦芽糖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详解】A、酶的结构决定其功能,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则催化活性将下降甚至丧失,A错误;
B、据图分析,图1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而蔗糖的含量不变,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且该酶是麦芽糖酶,B正确;
C、图2的实验结果不能确定30℃是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缩小温度梯度做进一步的实验,C错误;
D、生成物的量是由反应物的量决定的,图2实验中即使增加酶的量,生成物的量也不会上升,D错误。
故选B。
16.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产生的ATP量基本相同,但其利用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数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代表膜上的载体蛋白,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 癌细胞可能通过②过程形成核糖进而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C. 图中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明显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
【详解】A、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葡萄糖借助载体蛋白A进入细胞不属于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
B、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产生的ATP量基本相同,但其利用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数倍”可知,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在有氧的条件下,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正常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几乎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是无氧呼吸,即图中的①②③,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为人体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①②代表相关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吸能反应所需能量均来自过程②
B.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属于可逆反应
C. 人体内过程①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
D. 过程①和②需要的是相同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ATP 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 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2、题图分析:依题意,该图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据图可知,①过程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②过程是ATP水解产生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所需能量来自太阳光能,A错误;
B、在ATP与ADP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因此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B错误;
C、据图可知,过程①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中有机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C正确;
D、酶有专一性,过程①和②是不同反应,所需酶不同,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
B.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时,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进行检测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进行实验
D.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用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B、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B错误;
C、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C错误;
D、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水解,所以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D错误。
故选A。
19.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的状态,L代表细胞壁,M代表细胞液、N代表外界溶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无质壁分离现象
C.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D. 图示中此时外界溶液(N)的浓度大于细胞液(M)的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1)必须是活细胞;(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3)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详解】A、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材料,A错误;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只是不便于观察,B错误;
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出现不同程度收缩,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C正确;
D、据图只能判断这些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不能确定是正在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因此无法判定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D错误。
故选C。
20.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和稀硫酸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 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 仅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D. 实验中增加甲瓶中初始酵母菌的数量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详解】A、由于葡萄糖也可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故应在充分反应后(葡萄糖消耗完),从甲瓶中取适量滤液,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A错误;
B、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以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B正确;
C、用对比实验法(有氧和无氧条件)可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C错误;
D、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一定,因此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大题,每空2分,共60分)
21. 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表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注: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S-S-是由2个-SH脱去2个H形成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通式为____。
(2)每条肽链中氨基酸是通过____(化学键名称)连接。
(3)图乙中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51个氨基酸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4)胰岛素的分子与其他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与多肽有关的原因是____,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这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功能。
(5)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及功能丧失,其原因主要是____。
【答案】(1) (2)肽键
(3)888 (4) ①.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了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A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等;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C是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化学键是肽键。
【小问1详解】
B为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元素主要有C、H、O、N等,在人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简式为:中心碳原子上连着一个氢原子、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R基团,即 。
【小问2详解】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C)连接。
【小问3详解】
图乙中这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形成了两条肽链,除了失去49分子水,还形成了3个二硫键,因此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51个氨基酸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9×18+2×3=888。
【小问4详解】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其中与多肽有关的是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这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功能。
【小问5详解】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稳定,在高温、强酸、强碱下,空间结构易发生不可以的改变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及功能丧失。
22. 下图甲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1~13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填名称),若甲是洋葱根尖幼嫩细胞,则图中不该具有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
(2)图甲中[12]是合成____的场所,[7]内____(填名称)被破坏,[12]则不能正常合成。
(3)若用3H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的I、III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____。
(4)图丙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请举出一例这种信息交流的实例:____。
【答案】(1) ①. 细胞膜 ②. 9、11
(2) ①. 蛋白质 ②. 核仁
(3)核糖体、高尔基体
(4)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在图甲中,1为细胞壁,2为高尔基体,3为核仁,4为核膜,5为染色质,6为核孔,7为细胞核,8为线粒体,9为叶绿体,10为内质网,11为液泡,12为核糖体,13为细胞膜。图乙表示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中,在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发生的变化,由于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因此Ⅰ、Ⅱ、Ⅲ分别对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图丙为细胞间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的过程。
【小问1详解】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此图甲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13所示的细胞膜。若甲是洋葱根尖幼嫩细胞,则图中不该具有的结构是9所示的叶绿体、11所示的液泡。
【小问2详解】
在图甲中,12是核糖体,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7为细胞核,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核仁被破坏,核糖体则不能正常合成。
【小问3详解】
3H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分泌蛋白质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据此结合图乙呈现的信息可推知:Ⅰ、Ⅱ、Ⅲ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小问4详解】
图丙表示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而进行细胞间的直接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就属于此实例。
23. 如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
(2)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____,它们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3)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需要ATP直接供能,ATP的结构简式为____。
【答案】(1)主动运输
(2) ①. 通道蛋白 ②. 不同
(3)A-P~P~P
【解析】
【分析】1、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
2、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一侧运输,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由于被选择吸收的物质葡萄糖从低浓度一边(肠腔)到高浓度一边(小肠上皮细胞),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所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具有选择 性,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在开放时其构象发生改变,所以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不同。
【小问3详解】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 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4. 下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释放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乙表示____。图1中a、b、c代表反应的生理过程,产生能量最多生理过程____(填图中字母)和场所是____。
(2)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是____,此过程场所在____,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答案】(1) ①. H2O ②. CO2 ③. c ④. 线粒体内膜
(2) ①. 无氧呼吸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在图1中,a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表示H2O,乙表示CO2。在图2中,A点时对应的氧浓度为0,小麦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出CO2;由A点到B点,随着氧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的程度逐渐加强,所以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B点之后,随着氧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逐渐加强,所以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
【小问1详解】
在图1中,物质甲表示在c所示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乙表示在b所示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a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所示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其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在图2中,A点时对应的氧浓度为0,说明小麦种子细胞内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点时CO2释放的相对值最低,说明小麦种子细胞内进行的呼吸作用最弱,有机物消耗的最少。可见,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B点所对应的浓度。
25. 下图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I和Ⅱ分别代表不同的过程,①~④代表代谢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为光合作用的____阶段,场所为____,其中产生的NADPH的作用是____。
(2)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为叶绿素和____两大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
(3)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④的含量将会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4)我国新疆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哈密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____。
【答案】(1) ①. 光反应 ②. 类囊体薄膜 ③. 作为还原剂,提供能量
(2) ①. 类胡萝卜素 ②. 蓝紫光和红光
(3)减少 (4)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合成多,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消耗少,因此有机物积累多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Ⅰ为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Ⅱ为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为O2,②NADP+,③为ADP+Pi,④为C5。
【小问1详解】
过程I需要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其中产生的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同时也为之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小问3详解】
④为C5。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立即减弱,生成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生成的C5减少,而短时间内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固定过程仍在进行,所以短时间内④的含量将会减少。
【小问4详解】
2024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安康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康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26页。
2024常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常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