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第二节课时2 欧姆定律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25014/0-17092768253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展开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公式,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科学思维
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科学态度和责任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介绍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欧姆定律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分析上节课所得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欧姆定律
教学情境:提问:如果将上节课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知识归纳: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公式
教学情境: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能否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欧姆定律?
知识归纳:
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公式:。
3.欧姆定律变形公式
教学情境:提问:如果我们将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变形,还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公式呢?
知识归纳:U=IR(求电压),(求电阻)。
说明: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说明:
(1)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即I、U、R都是针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
(2)在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要选择正确的物理量单位,只有当电压的单位使用伏特(V),电阻单位使用欧姆(Ω)时,电流的单位才是安培(A)。
(3)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其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只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4.欧姆定律的计算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电阻R=30Ω,接在12V的蓄电池上,则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
解: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电阻R=30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灯丝的电流:
例2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路中某一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6V,电流I=0.3A,则电阻R的阻值是多少?
解:已知电阻R两端电压U=6V,通过电阻R的电流I=0.3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R的阻值:。
例3 如图所示的是分别测量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后得到的U-I关系图像。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Ω;小灯泡L的阻值会随其两端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变 ,当其两端电压为2V时,阻值为 Ω。
答案:5 大 4
总结:
(1)电路计算时,电源电压一般是不变的。
(2)欧姆定律的相关计算,经常需要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3)用U-I图像计算时,看清横轴、纵轴代表的物理量。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巩固复习,新课引入,预习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