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共2页。
课题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锻炼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认同人体结构层次的整体联系。
教学重难点
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对早餐食物成分的分析,回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引出问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细胞?”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细胞膜功能,发现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其分子大小有关。
消化的概念:
图片展示六类营养物质的分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其分子大小的差异,启发学生思考三类大分子物质如何被细胞吸收,从而认识消化的本质,并通过观察分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物质对应的消化产物,以及酶在消化中的关键作用。
讲解消化道的构成,认识到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场所,并补充消化腺与消化道的功能联系。在明确消化的本质变化和场所后,归纳消化的概念。
消化的过程:
按照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分析不同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观看口腔中消化的视频,总结口腔中与消化相关的结构及其功能。引导学生认识特定的结构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特定的功能必须依赖特定的结构基础。
请学生根据结构图回答口腔之后食物进入的消化器官,请学生判断食物在咽和食道中的消化时间,认识到食物停留时间短同样是其结构特点决定。通过噎食现象,请学生自主分析咽和食道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将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时间与食道的消化时间做对比,请学生回答胃内消化时间长的原因,帮助学生将其与胃的囊状结构特点相关联。描述胃其他的结构特点,请学生分析对应的功能,加深理解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学生观察图片并明确食物消化的下一站是小肠,同时认识肝、胰这些重要的消化腺与小肠的位置联系。教师讲述肝、胰消化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消化液的去向,使学生理解三类大分子物质在小肠中得到彻底分解。归纳小肠作为主要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请学生说出对应的功能并分类。
通过比较各消化道中消化酶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各消化道长度及食物停留时间等,总结出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消化的方式:
归纳食物在消化道中不同的消化方式,引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两种不同消化方式之间的联系。尝试解释生活中“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课堂小结:
讲述各个消化器官在结构以及功能上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初步理解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整体性。
应用和扩展:
通过生活常识“发烧时食欲不振”引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而拓展到常吃过冷或过热食物的危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食物在消化系,营养物质的吸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