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共3页。
课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耳的结构与视觉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出导致耳聋的主要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二)能力方面
通过对图片、模型和视频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异常听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耳健康,进一步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人工耳蜗的寻物启事,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1、耳的结构与功能;
2、听觉的形成;
3、耳的保护 。
耳的结构与功能
通过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推测听觉的形成过程。
问题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播放视频:发声音叉激起水花;
发声的音箱使小米和绿豆跳动。
得出答案: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问题2、声音以什么形式进入耳朵?
播放视频:发声的喇叭使蜡烛的火焰左右摆动;
物体发声时,周围空气粒子的摆动状态。
得出答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问题3、耳的结构是怎样的?
介绍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①外耳 用手掌托在耳廓的后面,感受声音变大。
耳廓狐大耳廓的作用。
总结耳廓的功能。
耳塞可以隔绝噪音。
总结外耳道的作用。
②中耳薄纸比厚纸更容易振动;
总结鼓膜的功能。
用手轻轻挠挠头,听见明显的声音。
把嘴巴闭上,上下牙齿轻轻咬动,周围的人根本听
不到任何声音,但你却能够听到自己的牙齿声音。
贝多芬用振骨传音的原理进行创作。
总结听小骨的骨传导功能。
③内耳播放视频: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听到音乐时的反应。
总结耳蜗的功能。
讲解人工耳蜗。
介绍前庭和半规管的结构和功能
解释晕车和晕船的原因。
听觉的形成
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思考: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容易导致耳聋呢?
利用耳的结构模型巩固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咽鼓管的位置和功能。
耳的保护
1、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缓解鼓膜不适的方法。
2、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保护耳朵的有效方法。
3、患中耳炎时的处理办法。
4、避免用硬物挖耳朵。
5、接电话和听耳机的正确方法。
介绍全国爱耳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照镜子,观察眼的结构,观察眼球模型,观察眼球剖面图,识图归纳总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导入,二、讲授,三、课堂延伸,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