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课后提升训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427208/0-1709290511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课后提升训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427208/0-1709290511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课后提升训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427208/0-1709290511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单元检测、课后提升训练(附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课后复习题,共6页。
1.某款纯电动汽车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80 kW,最高车速为180 km/h.某次测试时,若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最高车速行驶,则所受阻力为( )
A.96 000 N B.9 600 N
C.960 N D.96 N
【答案】B 【解析】根据P=Fv,当最高车速行驶时,阻力F=f,则f= eq \f(P,vm)= eq \f(480×103,50) N=9 600 N,B正确.
2.(2023年惠州一中月考)图甲为一女士站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忽略扶梯对手的作用),图乙为一男士站在履带式自动扶梯上匀速上楼,两人相对扶梯均静止.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B.图甲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C.图乙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D.图乙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答案】A 【解析】题图甲中,人匀速上楼,不受静摩擦力,摩擦力不做功,支持力向上,与速度方向为锐角,则支持力做正功,故A正确,B错误;题图乙中,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正功,故C、D错误.
3.(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答案】ACD 【解析】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始终垂直于斜面向上,由于位移方向水平向左,则支持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因此支持力一定做正功,A正确;摩擦力做功有三种情况:当加速度a=g tan α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摩擦力不做功;当加速度a>g tan α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摩擦力做正功;当加速度aL),如图所示.已知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长木板所做的功为μmg(x+L)
B.摩擦力对长木板所做的功为μmgx
C.摩擦力对长木板所做的功为μmgL
D.摩擦力对长木板所做的功为μmg(x-L)
【答案】B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摩擦力对长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摩擦力与木板对地位移的乘积,即W=μmgx,故B正确,A、C、D错误.
7.(多选)(2023年珠海期中)电动汽车能实现更精确的运动控制,有一电动汽车由静止启动并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图像(v-t图像)如图所示,O到t1段图像为倾斜直线,t1到t2段图像为曲线,t2时刻以后的图像为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O~t1内,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
B.t1时刻起,牵引力的功率可能保持不变
C.t1~t2内,牵引力大小保持不变
D.t2时刻起,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答案】BD 【解析】O到t1段图像为倾斜直线,则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不变,由P=Fv,可知,牵引力的功率增大,故A错误;t1~t2内,加速度减小,则牵引力减小,而速度在增加,所以牵引力的功率可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C错误;t2时刻起,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与阻力平衡,保持不变,故D正确.
8.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3 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 eq \f(1,10),g取10 m/s2,则( )
A.汽车在前5 s内的阻力为200 N
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3 N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40 kW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0 m/s
【答案】B 【解析】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 eq \f(1,10),则阻力Ff= eq \f(1,10)mg= eq \f(1,10)×2×103×10 N=2 000 N,A错误;由题图知前5 s的加速度a= eq \f(Δv,Δt)=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前5 s内的牵引力F=Ff+ma,得F=(2 000+2×103×2)N=6×103 N,B正确;5 s末达到额定功率P额=Fv5=6×103×10 W=6×104 W=60 kW,最大速度vmax= eq \f(P额,Ff)= eq \f(6×104,2 000) m/s=30 m/s,C、D错误.
9.一台起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起重机对货物的最大拉力为 eq \f(P,v1)
B.起重机对货物的最大拉力为 eq \f(P,v2)
C.重物的最大速度v2= eq \f(P,mg)
D.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eq \f(mv eq \\al(2,1),P-mgv1)
【答案】B 【解析】匀加速提升重物时钢绳拉力最大,且等于匀加速结束时的拉力,由P=Fv,得Fm= eq \f(P,v1),故A正确,B错误;重物以最大速度为v2匀速上升时,F=mg,所以v2= eq \f(P,F)= eq \f(P,mg),故C正确;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eq \f(Fm-mg,m)= eq \f(P-mgv1,mv1),则匀加速的时间为t= eq \f(v1,a)= eq \f(mv eq \\al(2,1),P-mgv1),故D正确.
B组·能力提升
10.假设一只花盆从15楼(距地面高度为h=45 m)的窗台上静止坠下,忽略空气阻力.已知花盆的质量m=2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在花盆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花盆做的功;
(2)花盆下落3 s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3)花盆下落第3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解:(1)在花盆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花盆做的功为W=mgh=2×10×45 J=900 J.
(2)花盆在t=3 s时的速度v=gt=30 m/s,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600 W.
(3)花盆下落第3 s内的位移为
x= eq \f(1,2)gt eq \\al(2,3)- eq \f(1,2)gt eq \\al(2,2)= eq \f(1,2)×10×(32-22) m=25 m,重力做的功W′=mgx=500 J,
下落第3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P′= eq \f(W′,t′)=500 W.
11.(2023年佛山一中段测)如图甲,一台起重机将质量m=200 kg的重物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4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该功率继续提升重物,5 s末重物达到最大速度vm.整个过程中重物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不计额外功率.求:
(1)匀加速阶段起重机的牵引力;
(2)0~4 s内重物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3)起重机的额定功率和重物的最大速度.
解:(1)根据v-t图像可知,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eq \f(2,4) m/s2=0.5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
匀加速阶段的牵引力为F=mg+ma=2 100 N.
(2)0~4 s内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1= eq \f(2,2)×4 m=4 m,
0~4 s内重物克服重力做功为
WG=mgh1=200×10×4=8 000 J,
平均功率为P= eq \f(W,t)=2 000 W.
(3)4 s未达到额定功率,则有P额=Fv=2 100×2 W=4.2×103 W,
当牵引力等于重物重力时,重物速度达到最大,则有
vm= eq \f(P额,F′)= eq \f(P额,mg)= eq \f(4.2×103,200×10) m/s=2.1 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3 动能和动能定理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向心力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圆周运动测试题,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