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27930/0-17093376086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27930/0-17093376087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27930/0-17093376087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里,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B. 船C. 河底D. 河岸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中的小明,小明与太阳、河底、河岸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河底、河岸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小明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里,小明和所乘坐的小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因此以小明所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在学校周围植树B. 校园外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 城区禁止燃放爆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校园外的道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燃放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 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 古代士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答案】D
【解析】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由物体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任你下载,家威杏 MXSJ663 全网最新,性比价最高的振动产生的.
【详解】A.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故A错误;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因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古代士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能及早发现敌情,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固体中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振动产生声音,但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还和振动频率、传播条件等有关,如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故C错误;
D.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固体中小,故D错误。
故选B。
5. 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王新亭将军红色教育基地”时,汽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和一位骑车的大叔都在向南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 汽车一定向北运动
B. 大叔一定向南运动
C. 大叔看见汽车向南运动
D. 大叔一定向北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汽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南运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一定向北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汽车上的同学看见骑车的大叔向南运动,可能大叔相对于地面向南运动,也可能大叔相对于地面向北运动,但速度比汽车慢,所以无论哪种情况,以大叔为参照物,汽车都向北运动,即大叔看见汽车向北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
C. 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D. 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甲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可以判断甲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的速度不变,又因为甲的方向不变,所以甲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乙的速度保持6m/s不变,丙的速度保持4m/s不变,乙和丙运动方向都不变,所以乙和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由上面的分析知
v乙>v丙=v甲
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远,所以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故选B。
7. 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而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只凭路程的长短是无法判断速度的大小,故A错误;
BC.在相同路程内,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而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只凭时间的长短是无法判断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C正确;
D.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据可知物体的速度就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 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噪声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
C.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是正确的;
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是正确的;
C.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是错误的;
D. 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C.
10.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方法(1)中是小棒B. 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
C. 方法(2)中是嘴D. 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
【答案】D
【解析】
【详解】AB.拿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声源是瓶子和水。故AB错误;
CD.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源是瓶中的空气柱。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1. 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在0~1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B. 在1s~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20mD. 在1s~3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由s-t图象知,0~1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
B.在1s~2s内小车的s-t图象是一条斜线,说明该过程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象知,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20m-10m=10m
故C不符合题意;
D.在1s~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20m-10m=10m
则在1s~3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 )
A. 甲音叉和乙音叉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B. 甲音叉振动频率低,音调高
C. 乙音叉振幅小,响度大
D. 乙音叉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答案】AD
【解析】
【详解】AC.甲图和乙图物体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相同,所以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甲的响度和乙的响度相同,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D.如图,相同时间内,甲图物体振动次数比乙图物体振动次数少,甲的频率小于乙的频率,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乙音叉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A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B.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 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错误;
D.固体是可以传递声音的,故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故D正确。
故选AD。
1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0~3秒内加速运动
B. 物体在3~7秒内匀速运动
C. 物体在7秒末突然减速
D. 在10s内,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30km/h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物体在0~3s时间内,速度由20m/s增大到30m/s,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3~7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始终是30m/s,说明是匀速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第7s时速度骤减,不是“7s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是30m/s,不是30km/h。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15. 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睡觉前比乌龟跑得快B.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 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 乌龟全程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兔子在睡觉前远远超过了乌龟,说明相同时间兔子经过的距离远,则兔子睡觉前比乌龟跑得快,故A正确.
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睡觉时是运动的,此C错误.
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A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16.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康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学表示时︰分︰秒)。
(1)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对斜面坡度的要求是_________(选填“陡”或“缓”);
(2)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m/s;
(3)若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____________;
(4)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vBC;
(5)整个下坡过程,中间时刻的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间路程的速度。
【答案】 ①. 1mm ②. 缓 ③. 0.02 ④. 小 ⑤. 小于 ⑥. 小于
【解析】
【详解】(1)[1]观察刻度尺发现,刻度尺上单位为cm,1cm被平均分为10小格,1小格长度为1mm,则分度值为1mm。
[2]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更长,所以斜面应该较缓。
(2)[3]观察刻度尺发现,A点位置为10.00cm,C点位置为4.00cm,则AC的长度
sAC=10.00cm-4.00cm=6.00cm
从A点到C点用的时间
tAC=9︰33︰23-9︰33︰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
(3)[4]若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的时间偏大,长度不变,由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4)[5]观察刻度尺发现,B点位置为7.40cm,C点位置为4.00cm,则BC的长度
sBC=7.40cm-4.00cm=3.40cm
从B点到C点用的时间
tBC=9︰33︰23-9︰33︰22=1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
由于0.034m/s大于0.02m/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vAC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vBC。
(5)[6]由(4)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用一半时间运动的路程比上半程路程短,所以小车在中间时刻所处位置比中间路程所处位置偏高,故小车在中间时刻的速度小于小车在中间路程的速度。
17. 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甲图: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选填“频率”、“振幅”或“材质”);
(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
(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图乙的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起来。
【答案】 ①. 振动 ②. 振幅 ③. 空气 ④. 不能
【解析】
【详解】(1)[1]轻敲音叉,用悬吊着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较大,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此时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3]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说明右边音叉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图乙的实验,不能观察到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起来。
四、计算题
18. 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设当时的空气温度为15℃)求:
(1)鸣笛处司机与障碍物的距离;
(2)刹车处司机与障碍物的距离。
【答案】(1)360m;(2)320m
【解析】
【详解】解:(1)在t=2s的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火车到障碍物的距离为s,则2s=s1+s2
(2)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的距离
答:(1)鸣笛处司机与障碍物的距离为360m;
(2)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的距离为320m。
19.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从操纵制动器制动,到汽车静止,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制动距离与汽车速度有关,图甲为某品牌汽车的速度v与制动距离s的关系图。若驾驶员驾驶该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从发现紧急情况到刹车静止过程中,汽车行驶了54m,制动距离阶段用时4s。
(1)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
(2)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
(3)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4)该车匀速驶入某超声测速路段,当与测速仪距离OA=45m时(如图乙),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0.3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1)12000m;(2)10m/s;(3)0.7s;(4)超速
【解析】
【详解】解:(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为
(2)由甲图可知,当汽车的速度为72km/h时制动距离为40m,制动距离阶段用时4s,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3)驾驶员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4)超声波从发出到碰到汽车所用的时间
由知,测试仪与汽车的距离
汽车在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
汽车此时的速度
该车在此路段已经超速。
答:(1)该车匀速行驶10min的路程为12000m;
(2)制动距离阶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
(3)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7s;
(4)该车在此路段已经超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物理八上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