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页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页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及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且着重向学生展示“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手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单元的标题是“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一战结束10年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 能理解背景和意义。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不能是课堂实录)
    六、作业设计(适应“双减”要求的分层作业)
    小组分工合作
    合作探究:以小组的形式探究20世纪三位伟大领导人的成功改革各有何特点?这三大改革在经济调节方面有何共同之处?以史为鉴,上述成功的改革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七、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预习作业:
    罗斯福是什么样的人?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播放视频:
    播放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视角2: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是用分期贷款购买的。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2) 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5500家,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哲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留存的)钱是完全足够普通公民对现款的需要的。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

    材料二: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如何看待“新政”中“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规定?
    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政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危机。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材料三: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

    材料四: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4)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为扩大就业,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罗斯福
    (5)根据材料五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

    2.(1)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
    (2)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
    提示: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导学目标三:学习与探究
    1.回顾历史,结合之前所学的美国历史上的两位总统,完成表格。

    2.学习与探究,罗斯福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他的哪些品质对自己最有启发?
    教师升华: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勇敢面对,积极进取。做一个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人!
    3. 课堂练习

    4. 课堂总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及图片,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学生回答:盲目分期付款,股票投机猖獗




    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学生回答: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学生: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











    学生: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










    学生:推行“以工代赈”








    学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




    学生讨论: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归纳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的业绩。
    学生:坚韧不拔,忠贞爱国,勇于同困难作斗争。



    学生课堂比拼,查看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








    总结“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为扩大就业,推行了“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引导学生从制度上去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彩的文学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表格教案,共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