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物质的分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429298/0-17093437645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物质的分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429298/0-17093437645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物质的分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429298/0-17093437646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物质的分类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物质的分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广东执信中学模拟)广东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州木雕、广东凉茶、瑶族刺绣、石湾陶塑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雕刻潮州木雕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茶叶中所含的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C.瑶族刺绣所用的棉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石湾陶塑属于硅酸盐产品
解析:雕刻潮州木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项正确;茶叶中所含的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故B项正确;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C项错误;石湾陶塑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项正确;故选C。
答案:C
2.(2022·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阶段练习)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制作毛笔,枯木、鹿毛、羊毛的主要成分均为高分子
B.“取炭窑之窑烟,化牛皮胶为水和之……”制墨,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性质稳定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属于陶制砚台,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
解析:枯木的成分为纤维素,鹿毛、羊毛的主要为蛋白质,均为高分子,A项正确;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性质稳定,B项正确;缣帛主要成分(丝织品)为蛋白质,C项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
答案:D
3.(2022·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阶段练习)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展示了以芳纶为主制成的五星红旗,用SiC增强铝基材料钻杆“挖土”,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研究表明月球表面的“土壤”主要含有氧、硅、铝、铁、镁、钙和钠等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金属元素镁和铝均可以通过电解其熔融氯化物进行冶炼
C.制作钻杆用的SiC又称金刚砂,具有硬度大、耐磨性好的优点
D.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元素均可以利用焰色试验进行判断
解析:“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锂离子电池组,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故A项错误;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得镁,电解熔融氧化铝可得铝,故B项错误;SiC俗称金刚砂,为共价晶体,硬度大,熔点高,耐磨性好,可用于制作高强度、耐高温、耐磨的产品,如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等,故C项正确;灼烧时呈现特征焰色是一些金属元素的性质,不是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利用焰色试验不能判断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的全部元素,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22·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阶段练习)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豆浆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CaO和CaCl2·6H2O均可作食品干燥剂
C.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D.铁粉可作食品袋内的干燥剂
解析:豆浆属于胶体,稀豆浆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项正确;CaCl2具有吸水性、CaCl2·6H2O没有吸水性,CaCl2·6H2O不能作干燥剂,故B项错误;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C项错误;铁粉能和氧气反应,铁粉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22·广东深圳光明高级中学阶段练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曹植的“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磁石”为四氧化三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金
B.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对月光的描述体现了丁达尔效应
C.杨万里的“庐山山南刷铜绿”——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的氧化物
D.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解析:“磁石”为四氧化三铁,可以吸引铁单质,不能吸引金单质,A项正确;对月光的描述体现了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项错误;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D项正确。
答案:C
6.(2022·益阳期末)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燦明珠。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乌金”为煤炭,“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描述的是煤炭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是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中描述的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描述的雾的形成、淘金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阶段练习)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错误的是( )
A.NaHCO3和Al(OH)3都能用来作抗酸药
B.漂白粉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
C.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常温下,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解析:NaHCO3和Al(OH)3都能中和胃酸,且性质温和,可以用来作抗酸药,故A项正确;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B项正确;明矾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但不能消毒杀菌,故C项错误;常温下液氯与铁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D项正确。
答案:C
8.(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阶段练习)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
D.液氨、石灰水、水银
解析:石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醋酸溶液能导电,溶质醋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项错误;熔融KOH、熔融NaCl都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强电解质能导电,故B项正确;H2SO4、NaOH是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纯HNO3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故C项错误;液氨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石灰水能导电是电解质溶液,溶质氢氧化钙是电解质,水银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22·广州六中阶段练习)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甲基的电子式:
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D.Mg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项错误;甲烷失去1个氢原子剩余的部分为甲基,甲基的电子式为,故B项正确;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是,故C项错误;Mg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表示为,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22·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阶段练习)成语、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
解析:酒放置时间长,少量的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具有香味,所以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美酒含有酯类物质,故A项正确;司南中“杓”的材质为有磁性的物质,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所以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故B项错误;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进一步转化为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增加土壤中氮肥含量,有利于作物生长,故C项正确;钠盐和钾盐灼烧时焰色呈现的颜色不同,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D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Ⅰ.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除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氧化酸性FeCl2废液得到FeCl3。完成NaClO3氧化Fe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Fe3+和SOeq \\al(2-,3)之间发生的反应。
(3)取5 mL 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除了观察到以上的现象外,某同学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检验溶液中含有Fe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________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预处理] 将(方案一)中获得的混合物放在如图装置中处理足够时间。
[检验过程]
①简述证明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溶液中含有另一种离子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4)由(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要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要么检验Fe2+,要么检验SOeq \\al(2-,4):(方案一)检验溶液中含有Fe2+,则(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SOeq \\al(2-,4)。①证明溶液中含有Fe2+,可使用铁氰化钾溶液,操作方法及现象:取少量溶液,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②检验溶液中SOeq \\al(2-,4),可选用BaCl2,同时需先排除Ag+、COeq \\al(2-,3)、SOeq \\al(2-,3)等干扰,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答案:Ⅰ.(1)2Fe3++Fe===3Fe2+ (2)ClOeq \\al(-,3)+6Fe2++6H+===Cl-+6Fe3++3H2O
Ⅱ.(3)2Fe3++SOeq \\al(2-,3)+H2O===2Fe2++SOeq \\al(2-,4)+2H+
(4)SOeq \\al(2-,4)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②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12.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SOeq \\al(2-,4)。 某研究性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流程(提示:图中试剂a的作用是将Br- 转化为Br2):
已知:加入试剂a后废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KBr===2KCl+Br2。
试剂b需要从以下试剂中选择: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K2CO3溶液、③KOH溶液、④BaCl2溶液、⑤Ba (NO3)2溶液、⑥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蒸馏、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2)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2+、Mg2+、SOeq \\al(2-,4),选出试剂b(试剂b代表一组试剂, 请从上面的试剂中选择并用①②③④⑤⑥这样的序号填写,注意写试剂名称不给分)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pH=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多的氯化钾晶体,需对固体A进行洗涤,洗涤液与无色液体Ⅱ合并再进行后续操作,请回答实验室如何洗涤固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制备流程为:废液中加入过氧化钠,将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然后加入四氯化碳后通过萃取、分液分离出溴,通过操作③蒸馏得到四氯化碳和溴单质;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2+、Mg2+、SOeq \\al(2-,4),分别加入BaCl2、K2CO3、KOH溶液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Ⅱ和固体A,再调节溶液Ⅱ的pH除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得到无色溶液Ⅲ,最后通过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钾固体。
(1)由流程图知,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2+、Mg2+、SOeq \\al(2-,4),无色液体Ⅲ中只含有
K+、Cl-,则试剂b的作用是除去Ca2+、Mg2+、SOeq \\al(2-,4);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该方法是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互溶的两液体分开,该方法是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难溶性固体分开,名称为过滤;操作⑤是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方法为蒸发结晶。故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故答案选B。(2)由于除杂时除杂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除去Ca2+,选用饱和K2CO3溶液;除去Mg2+,选用KOH溶液;除去SOeq \\al(2-,4),选用BaCl2溶液。而且只要满足BaCl2溶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3)由以上知,无色液体Ⅱ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eq \\al(2-,3)和OH-,需用盐酸来除去过量的OH-及COeq \\al(2-,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KOH===KCl+H2O,K2CO3+2HCl===2KCl+CO2↑+H2O。(4)在实验室中洗涤固体A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A,让其自然流干,然后再重复2~3次。(5)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应该倒转过来然后用力振荡,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混合,A项错误;放气的方法为漏斗倒置,打开旋塞放气,而不是打开上口玻璃塞,B项错误;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而不是手持分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不符合操作规范性,C项错误;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利用压强差使液体流出,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为防止产生杂质,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D项正确;故答案选ABC。
答案:(1)B (2)④②③(或③④②或④③②) (3)HCl+KOH===KCl+H2O,K2CO3+2HCl===2KCl+CO2↑+H2O (4)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A,让其自然流干,然后再重复2~3次 (5)ABC
13.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①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_____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_____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②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自然干燥。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知,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发生的反应为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置换反应);铜置于潮湿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生成Cu2(OH)2CO3,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CO3(化合反应)。(2)MnO2与酸化后的H2O2溶液反应产生Mn2+、氧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H2O2+2H+===Mn2++O2↑+2H2O。(3)①本题考查固体的灼烧。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泥三角上,取用坩埚应使用坩埚钳,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答案为c;e;b。②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途径Ⅰ的反应原理为2H2SO4(浓)+Cueq \(=====,\s\up14(△))CuSO4+SO2↑+2H2O,途径Ⅱ的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eq \(=====,\s\up14(△))2CuSO4+2H2O,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答案:(1)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MnO2+H2O2+2H+===Mn2++O2↑+2H2O
(3)①c e b ②加热蒸发 过滤洗涤 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选项
传统文化
化学角度解读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
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2O3
C
三月打雷麦谷堆
在雷电作用下N2最终转化成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D
《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利用物理方法(焰色试验)可以鉴别钾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0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6化学键,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0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