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课后练习及答案多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测试题,共6页。
1.下列不属于转基因食品优点的是( )
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B.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环境污染
C.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食品附加值
D.可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
【答案】D
【解析】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对人不利。
2.(2023·重庆名校期末)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与日俱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只要有证据表明某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我国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减少了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
D.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答案】D
【解析】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错误;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应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C错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D正确。
题组二 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3.(2023·湖南郴州期末)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导致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B.不安全。这种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
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
【答案】B
【解析】该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不安全,A正确;生物体摄取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会被生物体消化为小分子核苷酸被吸收,不会在体内表达,是安全的,B错误;由于不同物种的酶在结构上有差异,该抑制剂对人体消化酶无影响,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C正确;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该抑制剂会被高温破坏,因此不会影响人体,是安全的,D正确。
4.(2023·河北邢台期末)下列不是转基因产物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是(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有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
C.转基因植物具有了抗病特性,使该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D.转基因植物体内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该作物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安全隐患,A不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存在安全隐患,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植物具有了抗病特性,使该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是转基因产物存在的安全隐患,C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存在安全隐患,D不符合题意。
题组三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5.(2023·广东东莞期末)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而与日俱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应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B.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但转基因产品尚未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不必关注其安全性问题
C.被转移的基因往往是功能已知的基因,科学家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D.为了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国家应大力支持转基因技术发展,限制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答案】A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A正确;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必须要关注其安全性问题,B错误;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的了解相当有限,再加上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却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因此可能会引起安全性问题,C错误;国家不能够限制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D错误。
6.(2023·浙江台州期末)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使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培育出转基因抗稻飞虱水稻,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
B.抗稻飞虱基因可能会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C.转基因水稻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将抗稻飞虱基因导入叶绿体基因组可避免基因漂移到其他生物体内
【答案】B
【解析】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这是转基因水稻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A正确;抗稻飞虱基因不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转基因水稻能抗稻飞虱,随着每一代具有抗性基因的稻飞虱都能存活,不具抗性的稻飞虱被淘汰,最终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将抗稻飞虱基因导入叶绿体基因组,可避免抗稻飞虱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其他生物体内,D正确。
7.(2023·山东名校期中)转基因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质疑、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已成功获得相关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
B.转基因作物往往都是颜色鲜艳、口味浓厚的
C.应加强对转基因动植物的管理以防发生基因污染
D.应在转基因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转基因××”
【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愿望,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的技术,目前已成功获得相关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A正确;转基因作物的性状由转入的基因及作物原有的基因控制,不一定都是颜色鲜艳、口味浓厚的,B错误;应加强对转基因动植物的管理以防发生基因污染,C正确;为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应在转基因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转基因××”,D正确。
8.(2023·云南昆明期中)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杆菌抗虫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不会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B.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C.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D.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答案】D
【解析】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A错误;虽然转基因生物存在危害,但应该客观地对待转基因技术,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自然杂交是通过受粉的方式实现基因交流,由于生殖隔离的原因,自然杂交一般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而转基因技术是在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二者区别很大,C错误;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野生作物上,如野生玉米中有了抗虫基因,从而造成基因污染,D正确。
[能力提升]
9.(2023·山西运城统考)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棉田杂草中是否有抗虫基因
B.若全国只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能会引发生态问题
C.由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
D.转基因材料加工的食品也应像转基因抗虫棉一样推广普及
【答案】D
【解析】用PCR技术可以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因此对棉田杂草中是否有抗虫基因可用PCR技术检测,A正确;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常间行种植普通棉花可降低害虫的抗性基因进化的频率,若全国只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反而会加快害虫抗性基因进化的频率,导致抗虫棉不再抗虫,进而可能引发生态问题,B正确;由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其危害性 难以预计,且目前尚无合适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C正确;为避免转基因材料加工的食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做到依法监管,不可像转基因抗虫棉一样推广普及,D错误。
10.(2023·河南商丘联考)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科学家在转基因研究工作中会采取很多方法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各个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提高食品安全性,商家和生产商应提供食品安全溯源和管理的信息
B.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一定含有转基因成分
C.为防控核化生有害因子,应加强国门生物安全查验和口岸动植物检疫
D.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可能导致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
【答案】B
【解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商家和生产商应提供食品安全溯源和管理的信息,如食品生产经营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A正确;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不一定含有转基因成分,也许是基因的产物等,B错误;为防控核化生有害因子,应加强国门生物安全查验和口岸动植物检疫,以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C正确;转基因技术使得制造新型的致病菌成为可能,这些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致病菌可能让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D正确。
11.(2023·福建厦门阶段练习)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90%。研究者利用PCR技术检测杂草中有无转基因成分,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空白实验是未加入DNA模板得到的电泳结果
B.推测棉田杂草6、7与抗虫棉的亲缘关系较近
C.结果说明校园杂草与棉花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转基因成分进入杂草体内可能会引发生态问题
【答案】C
【解析】空白实验应该是DNA标准样液(Marker)未加入DNA模板得到的电泳结果,作为空白对照,A正确;根据杂草6和7含有转基因成分可以推测,杂草6和7可能与抗虫棉的亲缘关系较近,获得了转基因特性,B正确;根据杂草6和7含有转基因成分可知,杂草可能与棉花的亲缘关系较近,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转基因成分进入杂草内,可能导致杂草获得转基因特性,可能会引发生态问题,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复习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课后测评,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