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课件多份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共36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目录地震和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壹贰地球的外部圈层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课时目标11.地震2.地震波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地震2008年中国3级以上地震分布图震源观测点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固体、液体、气体快慢固体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地球内部结构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大气圈 C.地幔 D.地壳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D处在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上节课:地震和地震波地球的内部结构课时目标21.地球的内部结构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70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KM。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概念: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球的内部圈层之地壳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地球的内部结构之地幔概念: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莫霍面古登堡面2900km组成物:含铁和镁的硅酸盐类。(固体+横波S)上地幔可能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上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岩石组成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100KM概念: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组成物: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纵波P)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之地幔做练习册题1、题2、题11视频地球的外部圈层我们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大气圈概念: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地球的外部圈层之水圈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地表水 地下水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由生存环境构成的总称。生物圈渗透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KM。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生物圈生物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接触带,是生物的核心部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在第一节课学习了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位同学想主动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背)2020年9月6日23时23分(北京时间23时23分),菲律宾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棉兰老岛南端西达沃省以东26公里的海域,初步判定震源深度为143公里,震级为6.4级。据此回答1~2题。1.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 地幔 B. 地壳 C. 内核 D. 软流层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3.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③只能通过液体 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①②均为固体,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D.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4.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5. 从地壳到地心A. 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6~8题。6. b圈层的主体是A. 河流 B. 湖泊 C. 冰川 D. 海洋7. 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 d B. b C. a D. c8. 岩石圈的下界在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上界 D. 下地幔上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土壤的形成,案例导入,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温度降水风力条件,生物因素,地形因素时间人类活动,课堂训练,土壤剖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不连续面,横波S,纵波P,上下颠簸,左右摇晃,纵波横波的传播特点,只有上下颠簸,深度k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固液气,只会上下颠簸,课堂活动,岩石圈,软流层,大气圈,生物圈,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