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课件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内容】
海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文字资料分析海水热量收支状况。(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
3.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自然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2.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诱思
夏季酷热难耐,下水游泳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每年我国有数千人死于溺水事件,但在西亚约旦死海,人们游泳从没发生过溺水事故,人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打着伞,看着书,这种现象有何奥秘?
二、探究活动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的温度
1.定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热源: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海水温度的变化
(1)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变化
①水平方向上: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②垂直方向上: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4.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海水温度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问题探究
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一个珊瑚的世界。这里的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相绿色,异常鲜艳。珊瑚的直径每年可增加1~3厘米,高度每年可增加1~25厘米。珊瑚生长需要阳光,其分布在水深150米内的水域。
结合材料探究:
(1)珊瑚为何分布在水深150米内的水域?
提示:珊瑚生长需要温暖的海水和阳光,而海洋表层水温较高,阳光可以照射到。
(2)水温随深度增加如何变化?
提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教师精讲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
典例剖析
例1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区,夏季水温一定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解析:一般说来,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高于高纬。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由于受洋流影响,水温不一定相同。在水深1000米以上,不同纬度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不同,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但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不相同。
答案:A
(三)海水的盐度
1.概念: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2.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3.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是因为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4.变化规律:
(1)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
(2)寒暖流对盐度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3)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4)海水盐度在垂向上存在着分层:
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水层称为盐跃层);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①中低纬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
②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温馨提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
5.对渔业和生态的影响:黄河河口区表层盐度的增加,以及海洋污染、入海径流量减少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种群退化,河口区生态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问题探究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所产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塘沽、汉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千米,共有盐田1万多公顷,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塘沽盐场规模最大,年产盐119万吨。
结合材料探究:
(1)长芦盐场有利晒盐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提示:春秋气温较高,晴天多,蒸发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利于蒸发晒盐。
(2)海水的盐度对晒盐有何影响?
提示:海水盐度高,出盐率高,有利于晒盐。
教师精讲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
(1)由图分析可知,海洋表层盐度呈马鞍状,表现出三个特点:①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②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热带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区域高;③40°S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区域高。
(2)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的原因: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反复结冰融冰。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度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较同纬度地区偏高或偏低。例如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方法技巧不同海区盐度的比较方法
(1)对于几个海区的盐度比较,一般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海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盐度也不同。
(2)如果是同一纬度地区,则首先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受寒流影响的海域,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蒸发量增大,盐度较高。
(3)考虑近海岸地区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河流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降低幅度大,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弱,盐度降低幅度小,盐度较高。
(4)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典例剖析
例2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山脉——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1)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表层盐度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第(3)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1)C (2)B (3)D
(四)海水的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变化规律: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有关。
(1)大洋表层(水平方向),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①大西洋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稍低,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②在副热带海区,盐度偏大,温度较高,密度增大。
③随纬度增高,盐度剧降,温度降低,密度继续增大。
④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⑤在河流入海口处,盐度低,密度小,但河水挟带的泥沙可使密度变大。
(2)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②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典例剖析
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海区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B.副热带海区表层密度最大
C.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携带的泥沙会使海水密度增大
D.极地海区出现最大密度
解析:从赤道到两极的海区,海水密度是增加的,但最大密度出现在极地海区。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密度小,但河水携带的泥沙使密度增大。
答案:B
时空分布
区域
变化规律
原因
分布简图
时间分配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空间分布
不同纬度海区
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
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空间分布
海面至水下1000米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
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少
1000米以下
水温变化不大,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课时内容】
海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文字资料分析海水热量收支状况。(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
3.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自然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2.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诱思
夏季酷热难耐,下水游泳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每年我国有数千人死于溺水事件,但在西亚约旦死海,人们游泳从没发生过溺水事故,人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打着伞,看着书,这种现象有何奥秘?
二、探究活动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的温度
1.定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热源: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海水温度的变化
(1)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变化
①水平方向上: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②垂直方向上: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4.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海水温度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问题探究
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一个珊瑚的世界。这里的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相绿色,异常鲜艳。珊瑚的直径每年可增加1~3厘米,高度每年可增加1~25厘米。珊瑚生长需要阳光,其分布在水深150米内的水域。
结合材料探究:
(1)珊瑚为何分布在水深150米内的水域?
提示:珊瑚生长需要温暖的海水和阳光,而海洋表层水温较高,阳光可以照射到。
(2)水温随深度增加如何变化?
提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教师精讲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
典例剖析
例1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区,夏季水温一定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解析:一般说来,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高于高纬。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由于受洋流影响,水温不一定相同。在水深1000米以上,不同纬度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不同,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但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不相同。
答案:A
(三)海水的盐度
1.概念: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2.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3.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是因为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4.变化规律:
(1)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
(2)寒暖流对盐度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3)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4)海水盐度在垂向上存在着分层:
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水层称为盐跃层);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①中低纬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
②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温馨提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
5.对渔业和生态的影响:黄河河口区表层盐度的增加,以及海洋污染、入海径流量减少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种群退化,河口区生态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问题探究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所产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塘沽、汉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千米,共有盐田1万多公顷,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塘沽盐场规模最大,年产盐119万吨。
结合材料探究:
(1)长芦盐场有利晒盐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提示:春秋气温较高,晴天多,蒸发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利于蒸发晒盐。
(2)海水的盐度对晒盐有何影响?
提示:海水盐度高,出盐率高,有利于晒盐。
教师精讲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
(1)由图分析可知,海洋表层盐度呈马鞍状,表现出三个特点:①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②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热带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区域高;③40°S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区域高。
(2)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的原因: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反复结冰融冰。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度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较同纬度地区偏高或偏低。例如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方法技巧不同海区盐度的比较方法
(1)对于几个海区的盐度比较,一般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海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盐度也不同。
(2)如果是同一纬度地区,则首先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受寒流影响的海域,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蒸发量增大,盐度较高。
(3)考虑近海岸地区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河流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降低幅度大,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弱,盐度降低幅度小,盐度较高。
(4)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典例剖析
例2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山脉——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1)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表层盐度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第(3)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1)C (2)B (3)D
(四)海水的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变化规律: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有关。
(1)大洋表层(水平方向),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①大西洋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稍低,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②在副热带海区,盐度偏大,温度较高,密度增大。
③随纬度增高,盐度剧降,温度降低,密度继续增大。
④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⑤在河流入海口处,盐度低,密度小,但河水挟带的泥沙可使密度变大。
(2)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②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典例剖析
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海区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B.副热带海区表层密度最大
C.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携带的泥沙会使海水密度增大
D.极地海区出现最大密度
解析:从赤道到两极的海区,海水密度是增加的,但最大密度出现在极地海区。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密度小,但河水携带的泥沙使密度增大。
答案:B
时空分布
区域
变化规律
原因
分布简图
时间分配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空间分布
不同纬度海区
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
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空间分布
海面至水下1000米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
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少
1000米以下
水温变化不大,经常保持低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