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文言文阅读专项-【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四川适用)
展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罪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移其粟于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弃甲曳兵而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民之多于邻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致天下之士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曰割五城,明曰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 弊:弊病
B.六国互丧 互:.互相
C.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D.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谬:错误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传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于人为可讥 长于臣
C.而余亦悔其随之 其皆出于此乎
D.来而记之者已少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2)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过秦论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义
C.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揣度,估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B.而迁徙之徒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然后以六合为家 引以为流觞曲水
D.为天下笑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至:达到.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坚强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而寒于水”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蟹六跪而二螯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每组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 人非生而知之者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1.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人如不能举 沛公起如厕
B.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梧杓
C.亡去不义 广故数言欲亡
D.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选出下列句中“为”字与例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字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九)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摘自《古文观止新注·管晏列传》,有删改)
[注]①召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1.下列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管仲既用 既:已经
C.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之:代指公子纠
D.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耻:羞耻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十)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①仕至臬司②。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③游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署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署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万屋比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薮,集兵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焉。
盖伙盗甚众,恐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就地作数灶,以供炊煮,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搜出脏物无算。有跳屋而逃者,悉为邻佑所禽: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有刑改)
[注]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②臬司:主管一省司法时言三.三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史。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万屋比栉 比:相比
B.因就地作数灶 就:挨着,靠近
C.遂悉置之法 悉:都,全部
D.悉为邻佑所禽 禽:同“擒”,捉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公疑其为盗薮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C.果群盗潜伏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有跳屋而逃者,悉为邻佑所禽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2)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专题14 作文(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作文(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件包含专题14作文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原卷版docx、专题14作文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 这是一份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原卷版docx、文言文阅读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12:文言文阅读(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典型练习1,典型练习,典型练习2,典型练习3,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