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课时2 惯性教案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32182/0-17094302010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课时2 惯性教案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课时2 惯性教案教案,共1页。
课时2 惯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2.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惯性的理解。2.难点:惯性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另一个新的物理知识“惯性”,并会运用该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二)新课教学1.惯性教学情境:思考、讨论下面生活中的问题(1)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后仰。为什么?分析:汽车刹车前,人和车向前运动,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人的脚和汽车停止运动,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汽车开动前,人和车保持静止,当汽车突然向前启动时,人的下半身随汽车向前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仰。(2)为什么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很难立即停下来?分析: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所以不会立即停下来。知识归纳: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②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属性,不是力;③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的利用与防止教学情境: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实例,并予以解释。总结:(1)利用惯性的实例:①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②烧锅炉时,用铁锨往炉膛内添加煤;③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2)防止惯性的实例:①乘车时乘客要系安全带;②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且速度不能太快;③运输的玻璃制品需要包装且要在四周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④汽车上使用安全气囊可以预防有害的惯性。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课时2 惯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2.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惯性的理解。2.难点:惯性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另一个新的物理知识“惯性”,并会运用该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二)新课教学1.惯性教学情境:思考、讨论下面生活中的问题(1)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后仰。为什么?分析:汽车刹车前,人和车向前运动,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人的脚和汽车停止运动,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汽车开动前,人和车保持静止,当汽车突然向前启动时,人的下半身随汽车向前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仰。(2)为什么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很难立即停下来?分析: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所以不会立即停下来。知识归纳: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②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属性,不是力;③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的利用与防止教学情境: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实例,并予以解释。总结:(1)利用惯性的实例:①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②烧锅炉时,用铁锨往炉膛内添加煤;③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2)防止惯性的实例:①乘车时乘客要系安全带;②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且速度不能太快;③运输的玻璃制品需要包装且要在四周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④汽车上使用安全气囊可以预防有害的惯性。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