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展开1.了解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
4.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功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可见“功”表示做事的结果成效。同理,在物理学中,“功”也用来表示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功效。
(二)新课教学
1.功的概念
教学情境: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片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知识归纳: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说明:
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2.不做功的情况
教学情境:分析以下情景中,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中哪个力对小车做了功?
(2)用手提着木块在空中静止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木块受2个力,没有力对木块做功)
(3)用水平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撤去拉力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没有)
知识归纳: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
(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3)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垂直。
3.功的计算
(1)探究功的大小
教学情境:放在水平面上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如图所示,拉力对小物块做了功(小物块获得速度)。
甲:拉力为F,小物块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物块做功。
乙:拉力为2F,小物块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比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大。
丙:拉力为2F,小物块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比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大。
总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情境:功的大小如何计算?
知识归纳: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
教学情境: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则可得到功的计算公式。
知识归纳:
功的计算公式:W=Fs。
(3)功的单位
教学情境: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什么?
知识归纳: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说明:1J=1N·m
4.例题讲解
例 在水平地面上,小朋友用50N水平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使箱子前进10m,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举箱子的过程中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解:水平推力做功:W1=Fs=50N×10m=500J
匀速举高箱子做功:
W2=F′h=100N×1.5m=150J
总结:
(1)使用公式W=Fs计算时,要注意s的单位只能是m;
(2)做功的多少只由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