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共27页。
24 唐诗三首第 六 单 元第三课时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比较分析,分析卖炭翁形象。综合鉴赏,感悟文章主旨与诗人情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伐薪( ) 碾( )冰辙( ) 翩( )翩两骑( )手把 ( )文书口称敕( ) 叱( )牛 一丈绫( ) 系( )向牛头充炭直2.通假释义系向牛头充炭直( )xīnniǎnzhépiānbǎchìlíngjì chìjì “直”同“值”,价钱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砍伐烟熏色的脸灰白得到做什么用。营,谋求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使人怜悯希望天亮同“碾”,压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困倦,疲乏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轻快的样子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指皇帝的命令吆喝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拿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助词,用于动词之后吝惜不得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同“值”,价钱挂1.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脸:焦黄色鬓发:灰白十指: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2.“衣正单”“愿天寒”“可怜”分别包含老翁和作者各自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4.“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哪些内容?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6.“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有何深意? 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种公文的,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1.《卖炭翁》一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2.我们知道,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 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老翁老翁艰辛官吏蛮横宫使烧炭艰辛运炭艰难炭被掠夺夺炭仗势凌人(肖像、动作描写)蛮横冷酷肖像、心理、动作描写灵活运用陪衬、反衬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运用了陪衬和反衬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老翁之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身上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他的“可怜”。接下来,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作对比,写出了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写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卖炭翁的遭遇是个别现象吗?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我们读诗,是为了遇见一个生命、一种生活、一份情怀。在这首诗中,我们同情卖炭翁的遭遇,我们控诉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也由衷敬佩白居易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做一个善良的、正直的、有情怀的人。谢 谢!
24 唐诗三首第 六 单 元第三课时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比较分析,分析卖炭翁形象。综合鉴赏,感悟文章主旨与诗人情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伐薪( ) 碾( )冰辙( ) 翩( )翩两骑( )手把 ( )文书口称敕( ) 叱( )牛 一丈绫( ) 系( )向牛头充炭直2.通假释义系向牛头充炭直( )xīnniǎnzhépiānbǎchìlíngjì chìjì “直”同“值”,价钱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砍伐烟熏色的脸灰白得到做什么用。营,谋求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使人怜悯希望天亮同“碾”,压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困倦,疲乏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轻快的样子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指皇帝的命令吆喝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拿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助词,用于动词之后吝惜不得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同“值”,价钱挂1.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脸:焦黄色鬓发:灰白十指: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2.“衣正单”“愿天寒”“可怜”分别包含老翁和作者各自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4.“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哪些内容?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6.“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有何深意? 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种公文的,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1.《卖炭翁》一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2.我们知道,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 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老翁老翁艰辛官吏蛮横宫使烧炭艰辛运炭艰难炭被掠夺夺炭仗势凌人(肖像、动作描写)蛮横冷酷肖像、心理、动作描写灵活运用陪衬、反衬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运用了陪衬和反衬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老翁之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身上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他的“可怜”。接下来,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作对比,写出了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写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卖炭翁的遭遇是个别现象吗?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我们读诗,是为了遇见一个生命、一种生活、一份情怀。在这首诗中,我们同情卖炭翁的遭遇,我们控诉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也由衷敬佩白居易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做一个善良的、正直的、有情怀的人。谢 谢!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