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32821/0-17094403570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32821/0-17094403570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32821/0-17094403570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32821/0-170944035710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32821/0-170944035712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课件,共11页。
专题五 句序与衔接期末专题复习①《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岐伯讨论医学的书。②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③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④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⑤《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⑥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⑦所以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A.③②⑥④①⑤⑦ B.①⑦⑤③⑥②④C.③⑥②④①⑦⑤ D.①⑦⑤②④③⑥1.(20-21·沧州河间期末)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解析:语段向人们介绍了中医的相关知识。③句为首句,⑥句承首句对“中医”名称的出现作了解释;②句由此说明了在有“中医”这一名称之前的“中医”的其他称谓;④①⑦⑤句承上举例说明“中医”的许多名称的由来;④句是总说,然后①句是⑦句的原因,放在前面,⑤句总结了这一个事例,放在最后。所以排序为:③⑥②④①⑦⑤。C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设为座右铭。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2.(20-21·张家口怀安期末)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几个句子谈的是有关精读的话题。④句是发起句,提出观点,应排在最前面;②句的内容是对④句的具体阐述;①句引用诗句加以论证;接着⑤句从读书的目的来进行分析;③句是得出的结论。所以顺序是④②①⑤③。C①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②仅3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④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⑤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微信”。A.①⑤②④③ B.②④①⑤③C.③①⑤④② D.④⑤②③①3.(20-21·邯郸育华中学阶段检测)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解析:先从大的方面讲“社交关系”,然后转入对“互联网”的描述,所以③①句为第一、二句,可结合“这些关系”辨析顺序;⑤句中“这种模式”承接了上句的意思,是第三句;④句紧密结合“微信”描述,是第四句;②句小结语段,是末句。C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A.②⑤③①④ B.②④①⑤③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③4.(20-21·唐山滦南期末)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先点出“我们”的观点,④句为首句;接着,①句中的“但是”一转,“这样”指④句中“我们”的观点;然后列举具体的记录,说明这种实际情形,所以②句紧跟在①句后;⑤句中的“记录”又对应②句;最后,③句得出与“我们”认为的相反的结论。C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5.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解析:句子是按照“总—分”的顺序排列的,④句总写“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各具特点;①句紧承④句中的“每一环”,具体描写“走进一环”看到的景象;③句移步换景,写“往前看”的景象;②句承③句提到“这些巨汉”,应在③后。B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 。 , , ,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①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②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③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④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⑤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A.②⑤④③① B.③⑤④①②C.⑤②④①③ D.②④⑤①③6.(20-21·承德宽城期末)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⑤句句式与横线前面句子的句式相同,第一空填⑤;然后解释原因,所以紧接着是②句;④句紧承②句继续谈原因,所以④在②后;最后,得出结果,即①③,先承前转折,再点出结论,故先①后③。C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语新词汇的阐述。根据“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紧跟上句用具体数字说明新词汇产生的数量,故第一空填②;③句运用“春风野草”比喻新词汇的出现,继续这一话题,①句中“但”是表示转折的连词,从新词汇消失的角度阐述,故应先③后①;④紧跟①,阐述绝大多数新词汇会消失。C点拨: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词语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另外,在初步排好句序后,要把语段通读一下,感知整个语段是否通顺,即再做一下检验。几番秋雨之后, ; 早凋的梧楸, ;黄金色的晚霞, ;泼靛的波面, 。①从杈枒树隙里,深入溪中 ②溪水涨了几篙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④飞尽了翠叶A.②④①③ 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8.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解答时只要弄清对象即可。如“溪水涨了几篙”正是“几番秋雨之后”的结果,“飞尽了翠叶”正好可以陈述“早凋的梧楸”的状况,“黄金色的晚霞”能够“从杈枒树隙里,深入溪中”,有了“泼靛的波面”才“泛出彩虹似的光”。A拔地而起,刺破苍天, ;抱团前行,勇闯深谷, ;奋力拼搏,追求理想, ;悉心守护,关爱至亲,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9.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根据横线前一句来分析理解。“拔地而起,刺破苍天”突出山的高峻,“故山能成其巍峨”与之衔接恰当;“悉心守护,关爱至亲”,家人的守护给人以温暖,“故家能成其温暖”与之衔接恰当,排除其余项,故选D。D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A.④②③① 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解析:文本阐述的是“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首先用①句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从正面阐述观点;接着用④句从反面列举许多年轻人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②句则紧承④句具体解说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的“功利”;③句承接②句指出这类人的最终表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