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从某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的,用胃液(其中含有胃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不发生颜色反应。下列有关X和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酸
C.细胞内的X可能具有免疫和催化作用
D.Y存在于细胞核中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液中较少
B.血液从肺部流过其他组织的过程中,血浆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少
C.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
D.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尿在肾脏中不断产生并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当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B.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大脑的调控
C.正常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排尿,说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D.某成年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虽能产生尿意,但却出现“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推测其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大脑皮层
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B.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5.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下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能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若甲能运入细胞,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C.若乙能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若乙能运入细胞,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6.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在0.5~0.6ml·L-1之间
B.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能量大于b组
D.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浓度比b组的高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酵母菌发面做馒头的原理是利用其呼吸产物CO2使馒头疏松
B.高等生物保留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减少因剧烈运动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可通过保持无O2、干燥环境抑制呼吸作用来延长荔枝的保鲜时间
8.下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图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C.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并非是细胞凋亡
9.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离体神经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未受刺激时,上述神经元都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B.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此过程不消耗ATP
C.在箭头处施加一适宜强度的刺激,a和b都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兴奋由c点传导到d点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0.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说法,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YY、Yy、yy与RR、Rr、rr之间的自由组合
B.F1产生的四种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组合
C.黄色(绿色)表现型与圆粒(皱粒)表现型之间自由组合
D.Y(y)与R(r)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期自由组合
11.某病毒的DNA分子共有碱基60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比例为A:T:G:C=1:2:3:4,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共消耗了嘌呤类碱基2100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半保留复制
B.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7/3
C.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36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8个子代DNA分子
12.下图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⑤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①过程一般不发生在肌细胞的细胞核中
C.图中所涉及的过程皆由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并完善的
D.图中涉及碱基A与U(包括U与A)配对的过程有②③④
13.囊性纤维病是常见的一种遗传病,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一种跨膜蛋白)的基因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治疗将是囊性纤维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14.下列关于图示三种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分离定律的实质,乙图表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甲图所示的过程
C.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由图乙导致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发生的基因重组与丙中基因重组相似
15.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C.细胞①②③均能特异性识别过敏原,细胞④不能识别过敏原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16.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利用茎尖切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琼脂块①和②中只有①出现放射性
B.若抑制茎尖切段的细胞呼吸,琼脂块①和②中均无放射性
C.若琼脂块③和④中均有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D.IAA和ABA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
17.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和X种群为原始合作关系
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
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18.种子萌发以及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和温度的调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体内各部分,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
B.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转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有些植物种子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萌发
D.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
19.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一定不同
B.甲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体液转化受阻时,可能出现组织水肿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不只是丙
20.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错误的是( )
A.C中化学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胰岛素、尿素等
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A处发生特异性结合
C.已知肾炎可导致A中蛋白质减少,则C的量增加, 患者可能出现水肿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
2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C.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22.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
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23.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菌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B.艾弗里从S型菌中分离出了具有活性的转化因子,该转化因子能被DNA酶作用而失去活性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大多数被标记的噬菌体DNA存在于上清液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S标记组中,沉淀物具有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较长有关
2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归纳正确的有( )
①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②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一条食物链;⑤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实现的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有关,种群常呈镶嵌分布
B.森林中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常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6.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该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最终将趋向稳定
D.该地演替的过程说明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阶段
27.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样方法和抽样调查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28.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
D.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29.下图是毛白杨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D
B.D是指呼吸消耗的能量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D.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100%
30.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属于不同营养级)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
B.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a时期
C.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B
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31.“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B.有机废弃物经发酵产生沼气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土壤微生物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无废弃物农业”能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仅存在于生物和生物之间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33.“稻田养鱼”既可浸喂较少鱼食获得丰厚的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粪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输入改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食中的化学能
B.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C.鱼捕食害虫这种生物防治方法的优势是对环境无污染
D.该模式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4.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一般来说、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
C.某种动物种群所处的营养级降低、可能会导致其数量增加
D.生态系统的数虽金字塔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
35.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D.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36.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研究者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呈现逐年减少
B.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
C.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绿色出行
D.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肉类增大生态足迹
37.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不恰当的是( )
A.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产模式——整体原理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
C.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选择合适的物种——协调原理
D.湿地修复选择多种水生植物、合理设计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自生原理
38.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9.下图是发生高强度森林火灾后,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0~30年中,植物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C.随着丰富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B.生态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比较有效的措施
D.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4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荒漠化是由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C.臭氧层的破坏是导致雾霾、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D.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二、读图填空题
4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A、B、C、D、E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质A是______,①过程的名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生理过程③~⑤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由图乙可知,在40℃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5)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株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果蝇复眼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如图表示红色色素合成的部分生化途径(基因A/a、B/b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多对双杂合雄果蝇与________眼(眼色)雌果蝇进行测交,若子代中只有红眼和白眼,且红眼:白眼=1:1,则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现有双杂合雌、雄果蝇和白眼雌、雄果蝇若干,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设计一个实验替代测交实验:
该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填基因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则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__,则A、B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4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
(2)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个营养级。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原因是____。
(4)上述成分,____(能/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45.科研人员用标记重捕法对某封闭草场中某种鼠的种群数量进行多年调查,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获得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的范围为2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有15只,由此可估算出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_____。
(2)t1之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属于_____型。图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时刻是_____。
(3)推测t5~t6时间段内该鼠种群呈现_____形增长,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为_____。
三、填空题
46.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同时,该湿地环境宜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这又体现了_________价,此外还有人们尚不清楚的______价值。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破坏了许多湿地资源,对湿地进行修复刻不容缓,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__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工程学、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
(3)黄河三角洲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南来北往的鸟类种类达371种,数量超过600万只,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其原因是该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X可被胃液分解,且X含有N,有的还含有S,那么X最有可能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和催化作用,A、C正确;Y也是生物大分子,含N、P,并且不能被胃液分解,最有可能是核酸,核酸包括DNA、RNA两类,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B正确,D错误。
2.答案:B
解析:A、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血浆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A错误;
B、血液由肺部流向其他组织过程中,血浆中的氧气逐渐减少,用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B正确;
C、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在消化道,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肾小管和集合管,这些场所都是人体内特殊的“外界环境”,C错误;
D、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不一定就能正常进行,如患有某种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排尿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属于简单反射,A正确;
B、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具有控制作用,B正确;
C、憋尿的过程说明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完全自主,C正确;
D、尿意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能产生尿意,说明大脑皮层正常,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甲物质在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所以甲物质运出细胞是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只有主动运输才能实现,此运输方式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A、由题图分析可知,c组细胞吸水,d组细胞失水,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在0.4~0.5ml•L-1之间,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也在0.4~0.5ml•L-1之间,A错误;B、浸泡后f组细胞处于失水状态而b组细胞处于吸水状态,故此时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B正确;C、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根据柱形图可知,a组和b组相比,a组的细胞吸水量更多,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浓度比b组的低,D错误。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A、未受刺激时,上述神经元都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
B、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此过程不消耗ATP,为协助扩散,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图示神经元为离体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所以在箭头处施加一适宜强度的刺激,b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D、兴奋由c点传导到d点时,在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具有以下两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故Y(y)与R(r)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时遵循DNA半保留复制的原则,A项正确;该DNA分子中(A+T)/(C+G)=3/7,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3/7,B项错误;一个该病毒DNA分子中含有的腺嘌呤数目为600×1+2/2×(1+2+3+4)=90个,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90=360个,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共消耗嘌呤类碱基2100个,应是复制了3次,则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8个子代DNA分子,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时遵循DNA半保留复制的原则,A项正确;该DNA分子中(A+T)/(C+G)=3/7,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3/7,B项错误;一个该病毒DNA分子中含有的腺嘌呤数目为600×1+2/2×(1+2+3+4)=90个,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90=360个,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共消耗嘌呤类碱基2100个,应是复制了3次,则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8个子代DNA分子,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编码CFTR蛋白(一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AAA或AAG三个碱基,则mRNA上缺失了UUU或UUC,再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或UUC,A错误;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导致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B正确;题中信息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囊性纤维病是基因异常引起的,故基因治疗是囊性纤维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D正确。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图中包含体液免疫,A错误;
B、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正确;
C、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过敏原,细胞④是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C正确;
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鼠和X为捕食关系,其中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X为捕食者,A错误;
B、客观上物种X在捕食过程中,淘汰鼠种群中生存能力弱的个体,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B正确;
C、引入物种X后,由于增加了天敌,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X种群的K值大约是180左右,C错误;
D、在第5--8年时,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错误。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A、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不相同的,A错误;
B、在植物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正确;
C、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之后才能发芽、开花。如法桐常常用低温处理诱导种子萌发。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或种子萌发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C正确;
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D正确。
故选A。
18.答案:A
解析:A、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液,二者的内环境相同,A错误;
B、有分析可知,甲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
C、体液转化受阻时,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组织液可形成淋巴,当淋巴循环受阻时,可能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不只是丙(血浆),还有甲(组织液),D正确。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A、C(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胰岛素、尿素等,A正确;
B、A为血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A处发生特异性结合,B正确;
C、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较大,蛋白质从血液进入原尿,但无法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回血液,导致蛋白质流失,即A(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C的量增加,出现水肿,C正确;
D、1(组织细胞)中不断消耗氧气,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1处的氧气浓度低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D错误。
20.答案:D
解析:C(组织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等,A正确;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A(血浆)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B正确;若A(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则C的量增加,患者可能出现水肿,C正确;1(组织细胞)中不断消耗氧气,其氧气浓度是图中所示结构中最低的,D错误。
21.答案:C
解析:A、刺激c点时,兴奋能传递到b、c、d、e,而不能传递到a点,所以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A正确;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需经一个突触,在突触上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突触上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C错误;
D、刺激c点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能由c→d,c→b,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正确。故选C。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A
解析:①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被捕鱼群的种群数保持在K/2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①正确;
②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由于活动能力强,不适宜采用样方法,由于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②错误;
③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③错误;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捕食关系,但由于缺乏生产者,则不能形成一条食物链,④错误;
⑤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等多种种间关系实现的,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正确,②③④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4.答案:C
解析:A、植物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有关,种群常呈镶嵌分布,A正确;
B、森林中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而植物可以为动物群落垂直分层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B正确;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正确。故选C。
25.答案:C
解析:A、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演替属于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错误;
C、该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稳定性增强,最终将趋向稳定,C正确;
D、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不利因素能影响群落演替,则不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D错误。
故选C。
26.答案:B
解析:A、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A错误;
B、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正确;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C错误;
D、不同生物活动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因此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错误。
27.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鲸落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C正确;
D、因为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故礁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28.答案:C
解析:AB.由题图可知,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D),AB正确;
C.B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用于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C错误;
D.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故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100%,D正确。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D
解析:
31.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
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
D、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32.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
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
D、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33.答案:C
解析:A、由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通常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能量越少,A错误;
B、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一般来说,植物的总干重通常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而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也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B错误;
C、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传递逐级递减,因此降低某动物种群所处营养级可能会导致其数量增多,C正确;
D、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一般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但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那么数量金字塔就会呈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D错误。
34.答案:D
解析:A、该食物网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而鸟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A错误;
B、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昆虫→鸟、植物→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B错误;
C、分析题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A×1/3÷10%÷10%+A×2/3÷10%=40A,C错误;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正确。
故选D。
35.答案:B
36.答案:B
解析:A、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产模式,利用了整体原理,A正确;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考虑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依据的是协调原理,B错误;
C、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选择合适的物种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依据的是协调原理,C正确;
D、湿地修复选择多种水生植物、合理设计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体现了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依据的是自生原理,D正确。
37.答案:A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39.答案:A
解析: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A错误;
B、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生态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比较有效的措施,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D、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这是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D正确。
故选A。
40.答案:C
解析:
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1)ATP;CO2的固定
(2)细胞质基质;丙酮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降低
(4)大于
(5)能;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
解析:
43.答案:(1)白;父本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AaBb和AaBb;①红眼: 白眼=3:1;②红眼:褐色眼:朱砂眼: 白眼=9: 3:3:1;红眼:朱砂眼: 褐色眼=2: 1: 1
解析:
44.答案:(1)绿色植物;分解者
(2)3;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负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能
解析:
45.答案:(1)44.2只/hm2;大
(2)稳定;t4
(3)J;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
解析:
46.答案:(1)间接;直接;潜在
(2)自生;系统学;经济学
(3)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解析: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生物考试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