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讲通练透】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测试(全国通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3讲 城镇化(练透)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3讲 城镇化(练透),文件包含第23讲城镇化练习原卷版docx、第23讲城镇化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
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23讲 城镇化
(2023·山西晋中·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我国312个城市2020年与2010年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得到的变化率,其中横轴为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纵轴为乡村人口的变化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 )
A.大多数城市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B.所有城市的城镇人口增加
C.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D.少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
2.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位于(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答案】1.A 2.C
【解析】1.城市常住人口的组成中既包括城镇人口也包括乡村人口(农民工)。据图文材料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大多数城市表现为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大多数城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过程,A正确;大多数城市(不是所有)城镇人口增加,B错误;无法确定城镇增加的人口数是由乡村人口转变而来的,C错误;大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D错误。故选A。
2.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减少,对人口的吸引力减弱,人口外流,对应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数均减小的第三象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本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2023·江苏·模拟预测)半城市化是指城市核心建成区外围的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上逐渐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识别指标有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等。这一现象以特大城市郊区最为典型。下图为2005~2015年杭州半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常住人口、建设用地增长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杭州半城市化地区( )
A.建设用地增长低于城市地区B.人口增长全部快于城市地区
C.人口增长由中心向边缘递减D.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4.杭州部分半城市化地区没有快速转变为完全城市化地区,可能是( )
A.区域的产业空心化B.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C.生态环境质量下降D.建设用地严重不足
5.长三角地区,最有利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的措施有( )
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②加强民营经济发展
③政策驱动的重大项目建设 ④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D 4.B 5.C
【解析】3.半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增长率显者高于城市地区,但人口增长却明显不及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半城市化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外围,但边缘也有部分地区增长较快,空间分布不存在递减特征。从总体来看,杭州半城市化地区的快速建设并没有吸引相应的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和人口增长存在“空间错配” 现象,停留在半城市化阶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上题可知,杭州的半城市化地区存在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特点,产业空心化不可能导致建设用地增加,A错误;杭州作为特大城市,在发展中重视提高环境质量,且杭州以新兴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不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错误;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建设面积的扩大,D错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水平的乡村发展不同于“完全的城市化”,独特的产业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使近郊区能够保持半城市化的发展状态,B正确。故选B。
5.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只对乡村发展有利,①错误;长三角地区资源优势不明显,主要优势为位置,人才、技术、交通等,资源加工型产业对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作用不明显,④错误。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政策驱动的重大项目能带动经济发展,如大学新校区、科技园区、新城等能促进所在区域的第二、三产业发展,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郊区城市化是在来自离心、向心以及自身的各种力量作用下导致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市区在总体上集聚扩张的同时,城市的人口、工业 、商业先后在城市中作由内向外的离心迁移。尽管在现象上二者有相似之处,但概念并不一致,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而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层面,是城市化尚未实现的过程。 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郊区城市化具体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的工作领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的职业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
(2023·安徽安庆·安庆一中校考三模)城市乃至区域之间的人口、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同向流动,必然导致低效益城市或区域相对于高效益城市或区域发生收缩情况,即低效益城市或区域出现了相对收缩现象。下图示意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可作为判断城市收缩的指标是( )
A.区域空间缩小B.人口流失严重C.公共设施闲置D.制造业占比低
7.导致咸宁市出现城市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
C.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D.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8.有利于湖北省收缩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加强户籍管理,奖励新生人口 ②保持原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③促进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 ④规划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区面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6.B 7.C 8.B
【解析】6.观察城市收缩,最直观的层面就是人口变化,即人口出现大量流失现象,所以人口流失严重可作为判断城市收缩的指标,B正确。其他特征一般还有第三产业比重低(或制造业比重高)、城市空间和公共设施闲置、工资水平低及老龄化程度高等,但是不能作为衡量指标,ACD错误。所以选B。
7.由图及材料中信息可知,0—150km圈层区域以武汉为中心,在武汉市的就业吸引下,导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咸宁市符合条件,C正确。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会导致经济出现衰退,但不符合咸宁市,咸宁交通能满足基本需求,对人口外迁影响较小,A、B错误;城市收缩是人口和公共资源向高效益城市或区域发生收缩,控制城市用地扩张,D错误。故选C。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收缩型城市是出现城市人口流失导致数量相对下降,主要发展措施应该是保持原产业的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②正确;襄阳是弱相对扩张城市,荆门市、宜城市是弱相对收缩城市,可以促进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③正确,B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加强户籍管理,奖励新生人口;规划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区面积对增加城市对人口吸引力的作用较小,缓解收缩城市问题的作用较小,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在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②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流入海口以及过河点。(2)社会经济因素①资源——矿产的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②交通——城市向交通便利之地集中,沿江、沿海、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③政治——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发育,国家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④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⑤教育、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2023·广东潮州·校考三模)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发展的竞争已经由个体城市的竞争演化为区域内多个群体综合实力的竞争。下图示意以武汉主城区为轴心,以部分地级城市主城区为二级轴心,其他城镇为辐点的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结构1995~2015年的动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1995~2015年间武汉城市圈拓展的方向主要是( )
A.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发展B.向东、南方向发展
C.向东南、西北方向发展D.向东、西方向发展
10.在对城市圈发展进行动态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9.B 10.B
【解析】9.观察图像可得,武汉城市由点对点到初级轴—辐网络再到层级轴—辐网络主要是向东和南方向扩展,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
10.遥感主要功能为“看”,强调对城市的实时监测,无法进行动态研究,A、C、D选项错误;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大地测量将多个城市定位以数据录入地理信息系统,后经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和分析,对城市圈的发展进行动态的研究,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rmatin System或 Ge-Infrmati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2023·江苏徐州·统考模拟预测)城镇化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而近年来四川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就业机会B.家庭团聚C.公共服务D.生活成本
12.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减少B.收入返还减少C.城镇环境恶化D.房价增长过快
13.促进县域城镇化合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提高人口出生率
C.限制劳动力流出量D.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11.C 12.A 13.D
【解析】11.由图可知,本地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为求学、陪读、养老等社会服务行业,所以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公共服务,C正确;由图可知大部分年轻劳动力迁出本地,说明当地就业机会少,A错误;由图可知家庭是分离的,B错误;本地生活成本低相对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低,但不是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答案选C。
12.由上题可知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求学、陪读、养老等社会服务行业,随着农村人口的外迁,农村人口减少,使其农村人口由于求学、陪读、养老的人口大量减少,使其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A正确;由上面分析,收入返还减少、城镇环境恶化、房价增长过快都不是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选A。
1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所以要从根本上推进城市化,必须要发展城市的产业,所以促进县域城镇化合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发展,D正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出生率、限制劳动力流出量都不能从根本上推进县域城镇化,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023·全国·模拟预测)城镇化是区域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从城乡人口变动的视角划分城镇化地域类型(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实现路径存在较强的时空动态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若处于图中阴影区间,反映区域( )
A.城镇化速度提升B.城镇化速度降低
C.城镇化水平提升D.城镇化水平降低
15.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可能使西南地区城镇化( )
A.从乡村流失型转为城镇吸引型B.从乡村流失型转为城乡扩张型
C.从城镇吸引型转为乡村流失型D.从城镇吸引型转为城乡收缩型
【答案】14.D 15.C
【解析】14.读图可知,U0(位于图中右上角)代表城镇的初始常住人口,图中阴影区城镇人口从U0之后该值不断变小后变为负值,说明城镇人口不断减少,属于城乡收缩型城镇化,城市化水平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目前西南地区的人口主要由乡村迁往城市,城镇人口增加量大于乡村人口流失量,属于城镇吸引型城市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会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还有乡村人口迁出,但是迁出人口减少,出现部分人口回流,从而使城镇人口增加量小于乡村人口流失量,城镇化类型转为乡村流失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2023·新疆乌鲁木齐·二模)2022年,“我国1400万人忍受极端通勤”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职住关系是关于居住、工作和通勤三者的关系,通常用职住分离系数来表示,职住分离系数越大,表示职住分离状况越严重。目前,“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实现职住平衡列为重要目标。表为能京市、广州市和上海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与平均通勤距离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16.导致表中三个超大城市职住分离状况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平均通勤时间②平均通勤距离③城市地域结构④城市交通状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7.实现职住平衡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大气污染B.建设宜居城市
C.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城镇化进程
【答案】16.D 17.B
【解析】16.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三城市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呈正相关;职住分离程度与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平均通勤距离没有展示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变化规律,①②错误;北京市团块状城市形态便于合理布局交通网,便捷的交通网有利于缩短通勤时间,现实中已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很少发生变更,使得城市各区、县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分散布局,加上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特大城市职住分离日趋严重。广州市和上海市组团式的城市形态,由于各组团间交联系相对不便,各组团往往布局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相对缩短了就业和居住之间的距离,缓解了职住分离状态。③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实现职住平衡的最主要目的是建设宜居城市,使居民生活质量提升,B正确;职住平衡不会增加就业机会,C错误;职住平衡可以减少通勤时间,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但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误;职住平衡不能加快城镇化进程,D错误。故选B。
【点睛】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是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18.(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具有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空间格局图。
(1)简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推测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导致人口集聚对陕北的有利影响。
(3)说明推进关中平原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有利于陕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陕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对外联系;促进了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
(2)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3)完善交通网,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加强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促进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分析】本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有关图文资料为情境,涉及人口迁移、城镇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承东启西、联接南北,通过多条发展轴、发展带与多个城市、区域相联系,对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而言,有利于陕西省与周围省市共同开发利用本身的优势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陕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对外联系;通过与其他省市的分工合作,促进了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2)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严峻,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促进陕北人口向南集聚,有利于陕北地区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了陕北地区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3)推进关中平原城市一体化发展可从各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产业协作以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措施,如完善交通网,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加强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促进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5.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1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
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
3.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题。
4.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5.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B 5.A
【解析】4.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得知,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
5.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
(2020·江苏卷)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6.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7.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答案】6.D 7.B
【解析】6.读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也有成熟型城市群,A错误。东部地区也有成长型城市群,B错误。东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培育型城市群,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由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D正确。故选D。
7.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错误。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误。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D错误。故选B。项目城市
职住分离系数
平均通勤时间(分钟)
平均通勤距离(千米)
北京
0.54
56
13.2
广州
0.39
45
8.8
上海
0.33
54
12.4
城市
2010年中
心城区人
口比重/%
2010-2020
年中心城区
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
中心城区以外地
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6讲 植被和土壤(练透),文件包含第16讲植被和土壤练习原卷版docx、第16讲植被和土壤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透),文件包含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习原卷版docx、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8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练透),文件包含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原卷版docx、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