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咕咚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咕咚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学一学,请你根据老师的要求,模拟出声音。
小鸡的叫声?(叽叽叽)
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
程老师的笑声?(哈哈哈)
2.游戏升级我们来——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三组汉字,猜一猜哪一组汉字是谁的叫声、为什么?
预设:
小鸡的叫声是第一组“叽叽叽”,“叽”的左边是口字旁,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是“几”,是个形声字。
小小青蛙的叫声第二组“呱呱呱,“呱”的左边是个口字旁,和嘴巴有关,右边是“瓜”,“西瓜”的“瓜”,读音一样,是形声字。
(3)老师的笑声是第三组“哈哈哈”,这个字我认识。
3.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啊,小朋友们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出来的。左边的偏旁告诉我们这个字和我们的嘴巴有关,这叫形旁,右边的部分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这叫声旁。汉字就是这么有趣,猜一猜我们也能猜出来它的读音和大概的意思,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猜一猜这两个字读什么吗?(板贴咕咚)
预设:
生:gū dōng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咕”左边是个“口”字旁,是形旁,右边是个“古”,是声旁,是形声字,“咚”左边是个口字旁,是形旁,右边是个“冬”,是声旁,是形声字。
(出示拼音)猜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5.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字有关,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题?齐读(补完整板书20.咕咚)板贴
二、初识课文,认读生字
1.这篇课文和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些不同,它只有几个字有注音,有些字没有注音还不认识,请你想一想,知道这些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能不能用猜的方法?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检查,自然段标好了吗?左手按书,右手指,开始。
2.通过猜一猜的方法,你认识了哪些原先不认识的、不会读的字?
(如果学生不说,师出示:有几个字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来用之前的方法说一说呢?吓 拦 领 鹿 象)
预设:
1.吓:左边的偏旁是口字旁,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是“下”,说明它读“xià”。
非常正确小朋友们被突然吓一跳的时候,会怎么样?请你做一做动作,是的,大家突然被吓一跳的时候都张大了嘴巴,所以这个字的偏旁是口字旁。我们一起来读三遍。
2.拦:左边的偏旁是提手旁,说明和手有关,右边是“兰”,说明它读“lán”。
请你做一做“拦”的动作。是呀,小朋友们都伸出了手,所以这个字的偏旁是提手旁。我们一起来读三遍。
领:领的偏旁是“页字边”,它的读音和“令”有关,读“lǐng”。
猜的非常正确,“领”的声旁是“令”,形旁是页字边,页表示人头的意思,是最前面的意思,请你看一看这个字出现在哪里?“兔子领着大家”,再看看插图,兔子是不是走在最前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字读3遍。
3.鹿 象
你有什么办法来认识这两个字呢?
(我以前就认识,在17课里有个“梅花鹿”---很好,你很善于积累运用)
请大家来看一看这张插图,你发现了吗?小动物的排列顺序是可以和课文相对应起来的,分别是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和大象。原来啊,我们学习汉字还以结合着插图来猜一猜新的汉字。
小结:当我们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猜一猜、看看插图的方法来学习,有了这个好方法,读课文就难不倒大家啦。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校对自然段。共有7个自然段,没有标对的小朋友快速修改一下。
4.你能给课文插图找出对应的自然段吗?第一幅图对应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6、7自然段。
5.小朋友们,其实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你看,每一幅相对应的文字之间会有一个空行。
6.那课文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牵手游戏。哪句话可以和课文相对应呢?请你用线连一连。
7.聪明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这四句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1-4段
1.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你看到了什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出示第一段)
2.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紧接着学生回答播放“咕咚”声)
3.随文识字“熟”。木瓜怎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熟了)
(1)请你观察一下“熟”这个字,你熟悉它的部首吗?(四点底)
(2)“四点底”和什么有关呢?(火)
(3)这里的“熟”是把木瓜放在火上烧,烧到可以吃的意思吗?(不是,是木瓜自己长着长着就熟了,可以吃了)
(4)木瓜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那桃子熟了会不会从树上掉下来?苹果熟了会不会从树上掉下来?杏子熟了会不会从树上掉下来?李子呢?哦!原来果子熟了都会从树上——掉下来,原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4.抓住“高高的树上”。木瓜从哪里掉下来?(高高的树上),一个重重的东西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是很轻的还是很响的?(很响)再次播放声音。
5.兔子听到这声音,是怎么做的?请生读第2自然段。
6.出示第2自然段,兔子是怎么做的?(标红“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板贴
重点理解“拔腿就跑”。什么是拔腿就跑?小兔子一听到“咕咚”的声音,立马转身就跑。请你来演一演这只小兔子。(播放音乐)
那其他小动物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看看第二幅插图,读读对应的第3、4自然段。圈圈画画,它们是怎么做的。注意读好感叹词(交流前,检查带读好感叹词)。(交流,标红)
原来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叫”(板贴),你来做做小猴子,读一读它的话;
你来做做小狐狸:“___________。”
你来做做山羊:“____________。”
你来做做小鹿:“____________。”
你来做做大象:“____________。”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____________。”
9.小朋友,这样就叫“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板贴)。当时的场面可真 热闹 啊!你能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填一填吗?热闹就是很吵,声音很大。大伙一边跑一边叫着:“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小朋友们,看到“逃”这个字,它的偏旁是走之底,因为逃命是要用跑的,注意“命”后鼻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大家急着奔跑的样子读出来。这可真是一个慌乱又吵闹的场面啊!
10.那么大家为什么要跟着兔子跑呢?(害怕,看见兔子跑了也跟着一起跑了,所以她们“根本没有思考。”)
11.一个木瓜掉落的声音,居然引起了小动物们如此大的反应,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齐读1-4段。
12.在如此慌乱的时候,野牛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观察生字,写好左右结构
复习生字:谁来摘一摘木瓜?
过渡:看了一节课小动物们的逃命,是时候送生字宝宝回家了。
1.出示吓、怕、跟,观察字形。
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吓:口+下,重点笔画“竖”,词语:吓人 吓怕 惊吓
怕:忄+白,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是“忄”,重点笔画“竖”,词语:后怕 怕水 害怕
跟:足字旁,和脚有关,词语:跟着 跟从 跟住
3.出示生字笔顺,小朋友仔细观察,生书空,师范写。
4.生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图片 吓了一跳 拔腿就跑
一边跑一边叫
小猴子图片 跟着跑 一边跑一边大叫
大伙 一个跟着一个 一边跑一边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野牛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
2.复习词语。课文里的词语你还认识吗?(指读、齐读)
3.回顾第1-4自然段,出示插图一和二,给出词语,请生看图讲故事。你能看着插图把故事的前半段讲出来吗?请你先自己说一说,你可以用上这几个词语。
5.探究语言。小动物们都在慌乱中逃命,他们说的话都一样吗?小兔子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小猴子呢?大伙呢?
(PPT出示)兔子: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大伙: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他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吗?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很可怕,但是到了小猴子这儿,变成什么了?(“咕咚”是个怪物,会跑,还追上来了)到大伙这里呢?(“咕咚”要来吃他们了,要逃命了)
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咕咚”越传越可怕了。
其实“咕咚”就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咕咚”成了一种很可怕的会吃了他们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就连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了,但是有野牛不同,请你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思考:野牛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圈一圈画一画。
8.谁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找一找他的动作。
(野牛,他拦住他们问“咕咚”在哪里,看见了吗)板贴野牛,拦住
你能演示一下“拦”的动作吗?小朋友把手放在别人前面,所以,“拦”是——提手旁。他先拦住了谁?(大象)他怎么说?他又拦住了谁?(大伙)大伙怎么说?最后他问了谁?(兔子)兔子说什么?通过大家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谁真的见过“咕咚”?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野牛先问了谁,怎么回答的,再问了谁,怎么回答的,最后问了谁,怎么回答的?
野牛和大家一样吗?(不一样,他没有跟着跑,而是先问,先弄清楚)
那“咕咚”究竟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是什么呀?(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的声音)一开始大家都是很害怕的,为什么最后都笑了呢?
(他们笑是因为知道了“咕咚”其实一点都不可怕,是自己吓自己)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笑。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现在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又会想些什么?
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所以啊,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者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自己要先独立思考再作出行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把这个故事再读一遍。
出示四幅插图、关键字词,讲故事。你能试着借助插图和词语,把故事讲一讲吗?请你先试着自己说一说。
写字指导。
过渡:会讲故事还不够,还要会写一手好字。
1.出示生字“家”、“象”、“羊”。观察“家”和“象”,比较异同点:两个字下半部分一样,但是“象”的弯钩更弯。
2.如何记住字形?
家:古文字识记,宝盖头写宽,注意撇与撇之间的距离,弯钩要在竖中线上站稳。
象:古文字识记,注意撇之间的距离,弯钩要在竖中线上站稳。
羊:通过图片识记,三横距离一样,注意长短不同,关键笔画长横要平,竖画要直。
3.生字组词。
4.出示生字笔顺,小朋友仔细观察,生书空,师范写。
5.生描红书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写字,规范书写,七自然段,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9 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