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苏教版(中职)第二册第9章 立体几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考点一 动点轨迹问题
例1 (多选)(2023·宁波联考)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满足eq \(BP,\s\up6(→))=λeq \(BC,\s\up6(→))+μeq \(BB1,\s\up6(—→))(λ,μ∈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λ+μ=1,则A1P⊥AD1
B.若λ+μ=1,则三棱锥A1-PDC1的体积为定值
C.若点P总满足PA⊥BD1,则动点P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若点P到点A的距离为eq \r(3),则动点P的轨迹是一个面积为π的圆
规律方法 解决与几何体有关的动点轨迹问题的方法
(1)几何法:根据平面的性质进行判定.
(2)定义法:转化为平面轨迹问题,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定或用代数法进行计算.
(3)特殊值法:根据空间图形线段长度关系取特殊值或位置进行排除.
跟踪演练1 在四边形ABCD中,BC∥AD,AB=BC=CD=eq \f(1,2)AD,P为空间中的动点,PA=PB=AB=2,E为PD的中点,则动点E的轨迹长度为( )
A.eq \r(2) B.eq \r(3) C.eq \r(2)π D.eq \r(3)π
考点二 折叠、展开问题
例2 (多选)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ADC=60°,将△ACD沿AC翻折,使点D与点B重合,如图所示.记点P为翻折过程中点D的位置(不包含在点B处的位置),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无论点P在何位置,总有AC⊥PB
B.存在点P,使得AB⊥PC
C.当PB=2时,M为PB上一点,则AM+CM的最小值为2eq \r(2)
D.当三棱锥P-ABC的体积最大时,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eq \f(\r(15),5)
规律方法 画好折叠、展开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抓住两个关键点:不变的线线关系、不变的数量关系.
跟踪演练2 (2023·邵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eq \r(3),AD=1,AF⊥平面ABCD,且AF=3,点E为线段CD(除端点外)上的动点,沿直线AE将△DAE翻折到△D′A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点E固定在线段CD的某位置时,点D′的运动轨迹为球面
B.存在点E,使AB⊥平面D′AE
C.点A到平面BCF的距离为eq \f(\r(3),2)
D.异面直线EF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eq \b\lc\(\rc\)(\a\vs4\al\c1(\f(\r(13),13),\f(\r(10),10)))
考点三 最值、范围问题
例3 (多选)(2023·梅州模拟)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动点P在体对角线BD1上(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当P为BD1的中点时,∠APC为锐角
B.存在点P,使得BD1⊥平面APC
C.AP+PC的最小值为2eq \r(5)
D.顶点B到平面APC的最大距离为eq \f(\r(2),2)
规律方法 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最大、距离最大(小)、角的范围等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是
(1)直观判断:在变化过程中判断点、线、面在何位置时,所求的量有相应最大、最小值.
(2)函数思想:通过建系或引入变量,把这类动态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从而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跟踪演练3 (多选)(2023·鞍山模拟)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是线段BC1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四面体PA1D1A的体积为定值
B.AP+PC的最小值为2eq \r(2)
C.A1P∥平面ACD1
D.直线A1P与AC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eq \b\lc\[\rc\](\a\vs4\al\c1(0,\f(π,3)))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教师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教师版),共22页。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学生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学生版),共15页。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测试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数学 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专题08 立体几何测试卷(教师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