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你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清明》看一看。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祭祖、扫墓等习俗。
按阳历来说,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或者4月4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还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组词:欲望 食裕 富国裕民
造句:他生病了,一点儿食欲都没有。
书写提示:“谷”字上边撇和点分开, 右下撇伸到“口”的下方。
组词:灵魂 民族魂 魂不守舍
造句: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国人的民族魂。
书写提示: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松。 “厶” 不能丢。
组词:酒家 美酒 对酒当歌
造句:朋友来了,要用美酒佳肴来款待。
书写提示:三点水为弧形,右部不要 忘记写里面的短横。
1.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羁旅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为什么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
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触景伤怀至极,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清明》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齐读古诗,感受悲凉的节日气氛。
再读古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清明节时,雨淅沥淅沥地下着,行人非常愁苦。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诗人眺望着远方,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诗人在雨中孤独地行走,向牧童询问着哪里有酒家。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呢?
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对已经逝去的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人远离故乡的孤寂思想之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景物中种,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情感,这种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1.背诵并默写《清明》。2.完成分层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9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清明教学演示ppt课件</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优秀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诗人杜牧,初读古诗,抓诗眼悟诗情,诗词讲解,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感受诗情,指导书写,用方格纸默写古诗,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 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 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