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8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9 《陈涉世家》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0 《唐雎不辱使命》三年中考+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0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9 《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展开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 (朝代) 家、 家。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篇,包括 (帝王传记)12篇, (记诸侯本系)30篇, (序列人臣事迹)70篇, 10篇, (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被鲁迅誉为:“ ”。
二、课文内容概括。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较完整地记叙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本文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生动描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他非凡的谋略和卓越的领导才干。
三、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到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一触即发。陈胜、吴广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四、字音字形
阳夏( ) 辍( ) 嗟( ) 鸿鹄( ) 闾( )左 適戍( )
当行( )度( )已失期 以数谏( ) 上使外将( )兵
陈胜王( ) 罾( ) 间( )令 祠( ) 篝( )火
忿恚( )尉 毋( ) 笞( ) 宁( )有种乎 为( )坛而盟
蕲( ) 铚( )酂( )苦( )柘( )谯( ) 会( )计事
社稷( ) 杀之以应( )陈涉
五、朗读节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六、词语汇总
(一)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
2.固以怪之矣。 。
3.为天下唱。 。
4.将军身被坚执锐。 。
5.苟富贵,无相忘。 。
(二)词类活用
1.天下苦秦久矣 。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
3.置人所罾鱼腹中 。
4.固以怪之矣。 。
5.夜篝火 。
6.狐鸣呼曰 。
7.死国可乎 。
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
9.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10.上使外将兵 。
11.将军身被坚执锐 。 。
12.皆刑其长吏 。
(三)古今异义
1.等死 古义: 今义: 。
2.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 。
3.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 。
4.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
5.藉第令毋斩 古义: 今义: 。
6.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
7.又间令吴广 古义: 今义: 。
8.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 。
9.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 今义: 。
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 今义: 。
11.比至陈 古义: 今义: 。
12.会天大雨 古义: 今义: 。
13.会计 古义: 今义: 。
14.篝火 古义: 今义: 。
(四)一词多义。
1.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会:①会天大雨 。
②与皆来会计事 。
3.将:①上使外将兵 。
②项燕为楚将 。
③自立为将军 。
4.为:①为屯长 。
②为天下唱 。
③士卒多为用者 。
④为坛而盟 。
⑤项燕为楚将 。
5.书:①乃丹书帛曰 。
②得鱼腹中书 。
6.数:①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 。
②卒数万人 。
7.号:①号令召三老、豪杰 。
②号为张楚 。
8.以:①扶苏以数谏故 。
②固以怪之矣 。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④祭以尉首 。
⑤或以为死 。
⑥以激怒其众 。
9.行: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②乃行卜 。
③行收兵 。
10.故:①广故数言欲亡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11.上:①辍耕之垄上 。
②上使外将兵 。
12.道:①道不通 。
②伐无道 。
13.然:①吴广以为然 。
②然足下卜之鬼乎 。
14.指:①卜这知其指意 。
②皆指目陈胜 。
15.等:①等死,死国可乎 。
②公等遇雨 。
16.所: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17.令: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②令辱之 。
③召令徒属、号令召三老 。
④陈守令皆不在 。
18.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②不当立 。
③当此时 。
19.欲:①广故数言欲亡 。
②从民欲也 。
(五)重点虚词:
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②怅恨久之 。
③二世杀之 。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⑤固以怪之矣 。
乃: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②陈胜乃立为王 。
七、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然足下卜之鬼乎! (省略介词“于”,应为“卜之于鬼乎”)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略宾语,应为“夺剑而杀尉”。)
3.上使外将兵。 (省略宾语“之”,应为“上使之外将兵”。)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乃”表示判断。)
4.号为张楚(动词“为”表示判断。)
被动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倒装句
祭以尉首(介宾短语后置,中心词是“祭”,即“以尉首祭”。)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苟富贵,无相忘。
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9.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0.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置人所罾鱼腹中。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九、理解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 。
2.起义的根本原因: 。
3.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 。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
5.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6.表明陈胜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7.“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9、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 。 ”;第二是“ 。 ”
十、内容理解
1.“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胜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
2.在分析天下大势后,陈胜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其理由有哪些?
3.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什么?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什么?
5.陈胜、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6.文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7.“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8.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9.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1.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目的?
12.陈胜、吴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印证的?
1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如何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前装神弄鬼的行为?
14.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十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顺序,生动描述了 ,赞扬了他们的 ,歌颂了 ,表现了 。
十二、写作手法
(1)详略得当。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用一句话带过。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陈涉世家》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朝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课文内容概括。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较完整地记叙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本文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生动描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他非凡的谋略和卓越的领导才干。
三、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到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一触即发。陈胜、吴广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四、字音字形
阳夏(jiǎ) 辍(chuò) 嗟(jiē) 鸿鹄(hú) 闾(lǘ)左 適戍(zhé shù)
当行(hánɡ) 度(duó)已失期 以数谏(shuò jiàn) 上使外将(jiànɡ)兵
陈胜王(wànɡ) 罾(zēnɡ) 间(jiàn)令 祠(cí) 篝(ɡōu)火
忿恚(huì)尉 毋(wú) 笞(chī) 宁(nìnɡ)有种乎 为(wéi)坛而盟
蕲(qí) 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 会(huì)计事
社稷(jì) 杀之以应(yìnɡ)陈涉
五、朗读节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六、词语汇总
(一)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发配。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倡。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5.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勿,不要。
(二)词类活用
1.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破读为wànɡ,称王,当王。
3.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4.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5.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6.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7.死国可乎 死:名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指。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9.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0.上使外将兵 外: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在外边、在外面。
11.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铁甲;
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12.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三)古今异义
1.等死 古义:同样是死。 今义:等待死亡。
2.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处处。 今义:经常,常常。
3.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可怜,怜悯,怜爱。
4.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5.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6.今亡亦死 古义:逃走,逃跑,逃亡。 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 古义: “暗中,暗地里”。 今义:中间。
8.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今义:次序,次第。
9.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自己。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11.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12.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 今义:会议,集会等。
13.会计 古义:huìjì,集会计事,聚会谋划。
今义:kuàijì,财会人员。
14.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指在野外或开阔地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四)一词多义。
1.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介词,处在;名词,编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会:①会天大雨 (副词,适逢,恰巧遇到。)
②与皆来会计事 (动词,聚集,集合,集会。)
3.将:①上使外将兵 (jiànɡ,动词,带领,率领。)
②项燕为楚将 (jiànɡ,名词,将领,带兵的人。)
③自立为将军 (jiānɡ,双音节名词,将领,带兵的人。)
4.为:①为屯长 (wéi,动词,担任。)
②为天下唱 (wèi,介词,作为。)
③士卒多为用者 (wéi,介词,被。)
④为坛而盟 (wéi,动词,修筑。)
⑤项燕为楚将 (wéi,判断动词,是。)
5.书:①乃丹书帛曰 (动词,写。)
②得鱼腹中书 (名词,帛书、书信、字条。)
6.数:①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 (shuò,副词,屡次,多次。)
②卒数万人 (shù,数词,表示概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几。)
7.号:①号令召三老、豪杰 (动词,号令、命令。)
②号为张楚 (名词用作动词,定国号、定称号。)
8.以:①扶苏以数谏故 (介词,因为。)
②固以怪之矣 (副词,通“已”,已经。)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用、拿、把。)
④祭以尉首 (介词,用。)
⑤或以为死 (和“为”组成动词,以为,认为。)
⑥以激怒其众 (介词,来、以便。)
9.行: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hánɡ,名词,行列、队伍。)
②乃行卜 (xínɡ,动词,进行。)
③行收兵 (xínɡ,动词,行军。)
10.故:①广故数言欲亡 (副词,故意,特意,专门。)
②扶苏以数谏故 (名词,缘故,缘由,原因。)
11.上:①辍耕之垄上 (方位名词,上面。)
②上使外将兵 (名词,皇上。)
12.道:①道不通 (名词,道路。)
②伐无道 (名词,仁道,道义。)
13.然:①吴广以为然 (代词,这样。)
②然足下卜之鬼乎 (转折连词,然而。)
14.指:①卜这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用意。)
②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指。)
15.等:①等死,死国可乎 (副词,相同,一样。)
②公等遇雨 (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相当于“们”。)
16.所: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短语,相当
于“……的东西”。)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名词,处所。)
17.令: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派、派遣。)
②令辱之 (动词,使、让、叫。)
③召令徒属、号令召三老 (动词,命令。)
④陈守令皆不在 (名词,县令。)
18.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介词,处在。)
②不当立 (助动词,应当、应该。)
③当此时 (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19.欲:①广故数言欲亡 (助动词,想、想要。)
②从民欲也 (名词,欲望、愿望。)
(五)重点虚词:
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动词,到,去,往。)
②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意义。)
③二世杀之 (代词,他,这里指代公子扶苏。)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的。)
⑤固以怪之矣 (代词,它,这里指代鱼腹中书,即鱼肚子中的帛书。)
乃: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表判断,是。)
②陈胜乃立为王 (于是,就。)
七、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然足下卜之鬼乎! (省略介词“于”,应为“卜之于鬼乎”)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略宾语,应为“夺剑而杀尉”。)
3.上使外将兵。 (省略宾语“之”,应为“上使之外将兵”。)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乃”表示判断。)
4.号为张楚(动词“为”表示判断。)
被动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倒装句
祭以尉首(介宾短语后置,中心词是“祭”,即“以尉首祭”。)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3.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上书进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苟富贵,无相忘。
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的看着陈胜。
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诛灭凶残暴虐的秦王,重建楚国,论功应当称王。
9.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
10.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12.置人所罾鱼腹中。
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间:私自。
九、理解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置书鱼腹(或“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表明陈胜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9、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十、内容理解
1.“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胜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
答: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愿望:“苟富贵,无相忘。”
2.在分析天下大势后,陈胜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其理由有哪些?
答:(1)秦朝的统治残酷;(2)人民群众对秦二世杀害公子扶苏不满或人民群众不知道扶苏已经死了;(3)楚人对项燕爱戴,楚人有复国的愿望。
3.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什么?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答:绝境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准备是:鱼腹藏书(或“丹书鱼腹”)(“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篝火狐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效果:“固以怪之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陈胜、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陈胜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起义障碍;接着他们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紧接着明确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
6.文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
7.“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的情况,表明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8.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和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9.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答:作者司马迁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一样看待,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句意是: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11.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目的?
答:以记叙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涉、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12.陈胜、吴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印证的?
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骑(jì)千余,卒数(shù)万人。”“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如何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前装神弄鬼的行为?
答:原因: = 1 \* GB3 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陈胜的威信,让士兵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 2 \* GB3 ② 利用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理解:这是陈胜、吴广为提高陈胜的威信,制造舆论,达到起义的目的而采用的骗术。当时广大群众敬畏天命的意识浓厚,这种骗术是最有效的制造舆论的办法。当然,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要区别于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它充分体现了陈胜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14.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反抗、追求平等、具有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渴望建功立业、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十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生动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及他非凡的谋略与卓越的领导才干。
十二、写作手法
(1)详略得当。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用一句话带过。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8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8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体,背景,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 《马说》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 《马说》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1 《大道之行也》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1 《大道之行也》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背景资料,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填空,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