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原卷版+解析)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二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三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五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六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记叙文阅读鉴赏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四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四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诗经•小雅•蓼莪》说,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 )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mù sè)_________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dǒu qià)________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 )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两篇文章都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旨意,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并娶到虎妞,到小说结尾,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D.《格列佛游记》中商人格列佛随“好望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小人捆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轻人要学会真本事,未来发展才能海阔天空,自主选择。
B.张一鸣经常问老师和同学问题,他说:“我这叫不耻下问。”
C.在武汉新冠疫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都忧心忡忡。
D.小王做事拖拖拉拉。参加活动总是姗姗来迟。
5.古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似乎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周敦颐《爱莲说》中赞美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清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鞫我。捋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周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养育子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并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为培养同学们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某学校七年级(1班)组织一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
(1)请你为学校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请你简要列举三个。
(3)你班准备将“孝亲敬老月”的活动资料汇集成册,请你甄别如图,看看能否入选“孝心漫画”系列,为什么?
7.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金粟:桂花,这里指菊花在阳光下像桂花一样金黄艳丽。
花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形象,作者往往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情达意。阅读诗歌,关联课内,完成下列表格。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
(《小儿饲鹊》)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宜乎众矣( )
(4)且不为猫所食也( )
(5)其上一巢,鹊育二子( )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后 值 狂 风 树 折 巢 毁 二 雏 坠 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是乃吾之过也。
11.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下面问题。
(1)【甲】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读了短文【乙】,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2.所选文段中,通过一些例子着重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三个要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两个字),这些例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______(填一个字)的一面。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品析。
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14.叶圣陶先生主张“写话”的语言风格。请结合选文第①段画线句简析这种语言特点。
15.结合叶圣陶先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驿路梨花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的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于说:“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⑪老于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⑫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于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⑬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⑭“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⑮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⑯看来他是一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她燃起了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⑰“主人家是谁?”
⑱“不晓得”
⑲“粮食交给谁呢?”
⑳“挂在屋梁上。”
㉑“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㉒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上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水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在那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㉓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㉔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说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㉕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㉖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㉗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㉘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㉙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㉚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㉛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㉜老人严肃的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茅房。”
㉝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㉞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他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常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㉟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㊱“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㊲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㊳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下面内容。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阅读全文,本文中共有几个悬念?并结合课文具体赏析。
(3)请对课文最后一段引用陆游诗句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进行赏析。
17.按要求作文。
请以《这天,我特别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评卷人
得分
一、字词书写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情景默写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作品
物
特点
技法
志
《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还写了牡丹和菊。
我的发现:
三者都运用了(2)________的手法
表现作者虽处浊世,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虽长得“猥琐”,却在逆境中诞生和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
《一棵小桃树》还写了环境、他人态度等。
(3)_______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耐寒唯有东篱菊。
《咏菊》还写到(1)______等。
(4)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
第四单元 同步测试卷
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 )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mù sè)_________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dǒu qià)________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 )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两篇文章都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旨意,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并娶到虎妞,到小说结尾,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D.《格列佛游记》中商人格列佛随“好望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小人捆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轻人要学会真本事,未来发展才能海阔天空,自主选择。
B.张一鸣经常问老师和同学问题,他说:“我这叫不耻下问。”
C.在武汉新冠疫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都忧心忡忡。
D.小王做事拖拖拉拉。参加活动总是姗姗来迟。
5.古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似乎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周敦颐《爱莲说》中赞美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清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鞫我。捋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周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养育子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并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为培养同学们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某学校七年级(1班)组织一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
(1)请你为学校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请你简要列举三个。
(3)你班准备将“孝亲敬老月”的活动资料汇集成册,请你甄别如图,看看能否入选“孝心漫画”系列,为什么?
7.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金粟:桂花,这里指菊花在阳光下像桂花一样金黄艳丽。
花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形象,作者往往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情达意。阅读诗歌,关联课内,完成下列表格。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
(《小儿饲鹊》)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宜乎众矣( )
(4)且不为猫所食也( )
(5)其上一巢,鹊育二子( )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后 值 狂 风 树 折 巢 毁 二 雏 坠 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是乃吾之过也。
11.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下面问题。
(1)【甲】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读了短文【乙】,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2.所选文段中,通过一些例子着重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三个要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两个字),这些例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______(填一个字)的一面。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品析。
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14.叶圣陶先生主张“写话”的语言风格。请结合选文第①段画线句简析这种语言特点。
15.结合叶圣陶先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驿路梨花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的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于说:“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⑪老于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⑫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于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⑬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⑭“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⑮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⑯看来他是一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她燃起了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⑰“主人家是谁?”
⑱“不晓得”
⑲“粮食交给谁呢?”
⑳“挂在屋梁上。”
㉑“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㉒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上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水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在那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㉓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㉔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说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㉕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㉖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㉗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㉘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㉙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㉚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㉛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㉜老人严肃的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茅房。”
㉝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㉞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他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常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㉟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㊱“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㊲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㊳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下面内容。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阅读全文,本文中共有几个悬念?并结合课文具体赏析。
(3)请对课文最后一段引用陆游诗句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进行赏析。
17.按要求作文。
请以《这天,我特别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āi 暮色 陡峭 sù
【详解】挨,āi,靠近;紧接着。
暮色,mù sè,(名)太阳落下时昏暗的天色。
陡峭,dǒu qià,指山势高而陡峻。
露宿,lù sù。意思是在室外或郊野住宿。如露宿街头。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句子,然后结合标点符号知识,分析各分句的关系,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即可。A.问号应为句号;B。冒号应为逗号;D。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故选C。
3.A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B.儒勒·凡尔纳是法国作家,此项说是“英国作家”有误;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祥子娶虎妞是因为虎妞诱惑祥子,她使计策骗祥子说自己怀孕了,祥子信以为真,并在她父亲的大寿上和她与她父亲闹翻了,虎妞便和他住在一起了。后来祥子才知道是她骗了他,但此时已没办法了。此项说“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并娶到虎妞”有误;
D.《格列佛游记》中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此项“商人格列佛随‘好望号’出航南太平洋”有误;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A.海阔天空:意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符合语境;
B.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句中的“老师”的学问、地位等是超过张一鸣的,使用有误,可改成“勤学好问”;
C.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符合语境;
D.姗姗来迟: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符合语境;
故选B。
5.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详解】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⑴双袖龙钟泪不干;凭君传语报平安(重点字:凭);
⑵散入春风满洛城;何人不起故园情(重点字:洛);
⑶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重点字:逐);
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
故答案为:⑴双袖龙钟泪不干;凭君传语报平安;
⑵散入春风满洛城;何人不起故园情;
⑶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1)传承美德,孝敬双亲。
(2)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等。
(3)不能入选,因为图中这位母亲的子女不能给母亲陪伴,而且还让母亲给自己做好吃的。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示例:孝亲献爱心,敬老促和谐。
(2)本题考查知识积累。答案不唯一。
示例:黄香温席、拾椹供亲、毛义养亲等。
(3)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由题意可知,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孝亲敬老”,看图可知,图中的儿女要回家给母亲过母亲节,让母亲给他们做点好吃的。有两点不妥之处:一、他们对母亲陪伴太少。二、给母亲过节,还要让母亲给自己做好吃的。所以这幅图不适合入选。
7. (1)荷/芭蕉/霜 (2)对比(衬托) (3)表达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4)表达了自己要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耐得住苦难和风霜,坚韧顽强。
【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歌意思是: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从“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可知《咏菊》还写到霜/芭蕉/荷。
(2)考查表现手法。《爱莲说》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一棵小桃树》多次运用对比衬托。小桃树面对冷漠的环境,屡遭风雨的摧残,衬托出小桃树倔强的生命力;风雨的强大暴虐与小桃树的纤弱、单薄、苍白形成对比,“我”的不忍看、颤抖、内心凄惨的呼喊与小桃树千百次俯身挣扎形成对比。《咏菊》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所以归纳结论:三者都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
(3)考查“托物言志”的手法。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的故事,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及其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据此分析解答“志”(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即可。
(4)考查“托物言志”的手法。《咏菊》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就是表达了自己要像菊花一样,要有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品质。
8. 多 亲近而不庄重 多 吃 哺育 9.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 10.(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这是我的过错呀。 11.(1)说明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2)每个人每样事物都应处在合适的环境中。或者我们不应该束缚动物们的自由,更加不应该囚困原本就自由的生物。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3)句意为:应当有很多人吧。众:多。
(4)句意为:就不会被猫吃掉了。食:吃。
(5)句意为:树上有一个鹊巢,喜鹊哺育两个孩子。育:哺育。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子的意思为:后来碰上狂风的时候,树枝折断了,巢穴摧毁了,两只小喜鹊掉在了地上。“后”为状语,“值”为谓语,“狂风”为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树折”和“巢毁”是两个并列的结构,其后可断开,所以正确的断句应为: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要词语:
(1)同:和……一样;予:我。
(2)是:这;乃:是;吾:人称代词,我之:助词的;过:过错。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意思是“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可见当时世人更多的是追求牡丹代表的富贵,这里作者有种鄙弃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2)联系文本内容可知,小儿把小喜鹊带到了家里喂养,结果小喜鹊被猫抓走了。可见小儿把鸟儿放在不适合的环境中,结果受到的伤害。小儿感叹,如果把小喜鹊放于林间,它就不会被猫吃掉了。可见,每个人或事物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生存于不适合自己的环境,就可能会有灭顶之灾。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
庭院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鹊巢,喜鹊哺育两个孩子,整天自己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后来碰上狂风的时候,树枝折断了,巢穴摧毁了,两只小喜鹊掉在了地上。一个小孩看见了,非常高兴,把小鸟抱在怀里回了家,每天早晚,都在喂养它们,非常喜爱它们。它们稍稍长大了一点,能开始飞了。一只猫袭击过来,抓走小鸟就离开了,小孩急忙追赶它,没有追上,他边跺着脚边哭泣,说:“早知道这样,我就把你们放回林间,就不会被猫吃掉了。这是我的过错呀。”
12. 写话 简洁 完美 严 13.“宣扬朦胧”和“简明如话”对立,是指让人看不明白写作的内容,并且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人看不明白便是高明的写作;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14.“写话”的特点就是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或: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句子短促,顺畅自然,通俗明白,语气感强。 15.①学习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念着顺口,听着悦耳。②学习叶圣陶先生行文要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③写作的各个方面都要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解析】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第①段中“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的内容可概括为:写话;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中“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的内容可概括为:简洁;
第三空,结合第③段中“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的内容可概括为:完美;
第四空,结合第①段中“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的内容可概括为:严。
13.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含义:一是弄清楚词语的本意(即字面意思),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文本义。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故“宣扬朦胧”是指让人看不明白写作的内容,并且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人看不明白便是高明的写作;
根据第①段“叶先生则主张写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和第②段“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礼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可知,“顺势朦胧”是指有些人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这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14.考查文中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语句,按要求概括出来即可。
根据选文第①段“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可知,作者用“写话”这个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要求句子短促,顺畅自然,通俗明白,语气感强。
15.考查阅读感悟启示。要从原文出发,启示要有具体内容支撑。
从第①段“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可以得到启示:写文章要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语文主张,写人的日常话语,要贴近生活,念着顺口,听着悦耳;
从第②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可以得到启示:写文章要简洁,删繁就简,只要句意不变,其他语言都可以删去,一定要用语凝练;
从第③段中“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可以得到启示:写作的各个方面都要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6.(1)交待时间、地点,衬托“我们”焦急的心情。
(2)示例: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外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自然产生疑问,形成第一个悬念。得到帮助的“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第一个悬念引出的第一次误会消除了,又引出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小茅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也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不要谢她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产生了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结构上,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一语双关,使自然的梨花和小茅屋主人相互辉映,含蓄地、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主题。
【详解】(1)本题考查语段赏析。
从句子“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中的“山”和“暮色”中可以梳理出这一段交代的记叙要素有地点和时间;“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迷茫的暮色”衬托出“我们”走山路的艰难以及寻找住处的焦急心情。结合第⑧段“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分析,此句为下文“我们”意外地发现小屋的情节做铺垫。
(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赏析。
《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第一次误会,是正当“我们”猜测主人“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果然,一位须眉花白、手提火枪、肩扛米袋的瑶族老人出现了。“我们”以为他是主人,他却说不是。
第二次误会,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小茅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料想她就是梨花。瑶族老人也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们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次误会消除了,接着产生了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
文章从一个误会引出另一个误会,悬念选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对引用诗句内涵的理解。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驿路梨花处处开”中“驿路梨花”从结构上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从内容上看,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还是边疆少数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传播善意。“处处开”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
17.范文:
这天,我特别自信
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安静,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收拾了桌上的书,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这周班干部竞选的事。我听了他们的话,心中生起了一个念头:我也要去参加班干部竞选。
下午,老师让我和其他一批同学去她的办公室。老师首先问我们谁想报名参加班干部竞选,我扫了扫周围的同学们,本以为他们会有人带头报名,可是他们却都面面相觑,生怕老师点到自己。我望着老师,有些跃跃欲试,可转念一想又怕到时候选不上被同学嘲笑,我双手攥成了拳,抿了抿嘴唇,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我坚定地说:“老师,我报名竞选学习委员!”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同学们见有人带头,也纷纷向老师报名。
回到家中,我坐在书桌前,望着眼前的白纸,正愁着不知该如何入手时,我在老师办公室满怀信心报名的那一幕似乎又浮现在眼前。我定了定心神,从平时同学们学习的不足之处,学习委员能为同学的做的事两方面入手,挥起手中的笔,“唰唰唰”将白纸从头至尾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黑字。我拿起稿子读了一遍,稍稍修改了一下,满意地放进书包的里。
时光匆匆,几个昼夜一晃便过去了。当班干部竞选开始时,我手里紧紧攥着演讲稿,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我看了看台下,同学都异常安静,似乎在期待我的演讲,我立刻按照我的稿子读了下去,当我的演讲完毕,台下响起同学们如雷般的掌声。其实这次竞选的结果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在我心中我已经成功了。
我们路还很长,既然我们已经将目标定在远方,那么便不要轻易放弃。成长是一支歌,让我们在自信中成长。
【详解】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以《这天,我特别 》为题,补充的词语是文章的“题眼”,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注意运用心理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结尾可进行抒情,增强文章感染力,并再次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评卷人
得分
一、字词书写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情景默写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作品
物
特点
技法
志
《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还写了牡丹和菊。
我的发现:
三者都运用了(2)________的手法
表现作者虽处浊世,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虽长得“猥琐”,却在逆境中诞生和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
《一棵小桃树》还写了环境、他人态度等。
(3)_______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耐寒唯有东篱菊。
《咏菊》还写到(1)______等。
(4)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六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翻译,活字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五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第三单元 同步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谈谈心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