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36309/0-17095260513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36309/0-17095260514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36309/0-17095260514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2020年“七人普”数据减少0.1亿人,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2021年8月20日,国家出台政策,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不过,该政策的效果显现并不明显。下图是我国建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分析材料,可以推断我国在2022年( )
①城镇化率提高
②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③生产能力、消费潜力均会有一定的影响
④护工或护理费用高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2.2022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不可能是( )
A.育龄妇女数量减少B.我国生育政策放宽
C.生育观念变化D.婚育年龄推迟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市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许多政策,比如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343.88万人。下图为2015年~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2015年~2019年深圳人口增长原因无关的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B.发达的经济条件C.宽松的户籍管理D.优惠的人才政策
4.图中近三年深圳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空气质量恶化B.产业结构升级C.交通条件恶化D.台风灾害增多
5.下图是两种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关系示意图。图示信息反映的是( )
A.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容量
B.P1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
C.P2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
D.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6.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
7.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9.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B.工业园区C.住宅D.物流园区
11.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12.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
该图体现( )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14.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从保护和改善环境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
A.居住区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B.居住区位于河流下游,有水体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上游
C.交通运输线尽量通过市区
D.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集中
16.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集碎为整、一户一田”。“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饮食消费结构升级B.劳动力成本上升
C.耕地分布不平衡D.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1)说明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
(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填数字),分析判断理由。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1)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黑龙江、吉林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从2011年开始转为负增长;辽宁的常住人口也几乎是零增长。东北人口大量流失,相当一部分是高层人员或者技术骨干,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很少回东北发展,还包括大量从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
(3)分析材料二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读图题
19.读下图和表,完成相关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__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总人口数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则城镇化率持续提高,①正确;我国2022年以前早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②错误;随着中国人口规模下降,生产能力、消费潜力均会有一定的影响,③正确;劳动力短缺会使得护工或护理费用高涨,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ACD不符合题意,我国生育政策放宽,理论上出生率增长,人口增长可能加速,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材料反映了深圳人口的增长是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导致的,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深圳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B不符合题意;宽松的户籍管理,优惠的人才政策,都会吸引人才落户,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B
解析:深圳长期以来是一个移民城市,吸引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近十多年以来深圳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导向型产业相对减少,技术导向型产业增多,对知识、技术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迁移到深圳的人口增量减少,B正确;深圳作为大都市,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交通条件不断改善,A、C错误;台风灾害是自然灾害,没有明显增多,且人口流动主要与台风灾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图中显示,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最高的最佳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相似,不是人口容量,A错误。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图中显示,与P2相比,P1的最佳人口规模较低,表明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B、C错误,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该地的人口迁移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9.答案:A
解析: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育龄人口)相关性最明显,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市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故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A不对;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不对;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不对;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故选D。
1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14.答案:C
解析: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15.答案:A
解析:为保护环境,工业区和居民区在布局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民区在上风向,保证污染物尽可能少影响市区,A对;为防水污染,有水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B不对;交通运输线中如高速公路、铁路尽可能少通过市区,避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产生污染,C不对;有污染的企业若集中布局,则容易造成污染集中,难以治理,D不对。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小田变大田”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B正确;该举措主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A错误;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C错误;耕地流转费用上涨,土地合并成本较高,不利于实行小田变大田政策,D错误。故排除A、C、D,选B。
17.答案:(1)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口空间分布总体密度较小(或总体比较稀疏);距河流2km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最多;距河流7~10km范围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或该范围内人口少)。
(2)③④。理由:根据图示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沿河居住,取水方便。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距河流2km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而距河流7~10km范围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
(2)读图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水能资源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①错误;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排除②。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③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说明取水便利程度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④正确。
18.答案:(1)迁移方向: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理由: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东北多老工业基地,到了后期,资源日渐枯竭,企业衰落;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比东北迅速,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造成人才流失;东北地区气候严寒,南方地区更宜居,也造成人口流失。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属于发展中国家;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属于发达国家,因此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
(2)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可以缓解甲国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同时可以缓解乙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
(3)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为东北多是老工业基地,到了后期,资源日渐枯竭,企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经济收入降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比东北迅速,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造成是高层人员或者技术骨干的人才流失;东北地区气候严寒,南方地区更宜居,也会造成人口流失。
19.答案:(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且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总人口较多;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总人口较少;读图可知,因此图甲中虚线为发展中国家,实线为发达国家,比较两条线的数值大小和斜率可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读图可知,从总量来看,从1960年的114个增至1980年的222个,再到2025年预计639个,可见特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且增长速度较快;从两类国家的分布来说: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的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从52个增至186个,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从62个增至153个);且目前和未来世界特大城市的分布都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结合材料中图表信息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20世纪初已经起步,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70%以上),但目前城镇化进程速度较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20世纪中期左右起步,目前城市化的水平较低(50%左右),但是城镇化进程速度较快。
年份(年)
1950
1970
1990
2025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象州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 地理(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20小题,共30分),广州,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此时天气最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