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12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表为“第七次普查部分地区性别比(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缓解B.广东省女性人口数量少于吉林省
    C.三省中广东的生育观念相对较好D.吉林省可能重工业后备劳动力不足
    2.下列行业发展,有利于降低性别比的是( )
    ①家庭护理
    ②建筑业
    ③制造业
    ④食品服务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分析,下列四省份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粤B.湘C.闽D.鄂
    4.图中N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B.河流C.光照D.土壤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
    6.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状况,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从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图示判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B.2015年C.1980年D.2045年
    8.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效果远低于预期,将导致我国未来20年( )
    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迁出增多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人普”)结果公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②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婚姻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存在相对普遍的是( )
    A.重庆市B.上海市C.河南省D.黑龙江省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可知( )
    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
    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12.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乡土家庭观念B.城市环境质量C.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人口政策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的现象。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各地区乡村分布变化示意图(暂缺港澳台数据),从各地区乡村数量和平均规模的变化特点来看,乡村分布正在经历三种类型的变化:乡村碎片化、乡村收缩、乡村扩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生育率低B.农村居民身体素质好
    C.农村青壮年外流D.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14.乡村碎片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辽宁B.贵州C.四川D.内蒙古
    15.乡村收缩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地矛盾加剧B.乡村规模扩大C.剩余劳动力增多D.乡村养老困难
    地名是人类认识、利用及改造自然的记录和表达,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环滇池地区地处高原湖泊平坝区,地形复杂多样,其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在历史上经历了山区与河(湖)漫滩地区的多次变化过程。下表示意环滇池地区乡村“涉水”地名用字(词)分类及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①类乡村“涉水”地名用字主要反映了乡村所在地的( )
    A.距离滇池位置B.地貌形态特征C.土地利用方式D.人口密度状况
    17.环滇池地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多次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生产发展B.气候干湿变化C.高原间断抬升D.滇池水位涨落
    下面四幅图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文化特点的差异B.自然条件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政治历史的差异
    19.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桥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主要功能已发生很大改变D.丁桥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适宜规划高级住宅区的地点是( )
    A.aB.bC.cD.d
    21.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各功能区( )
    A.沿交通线呈散点状向外扩展B.沿交通线呈扇形向外扩展
    C.沿河分布并有明确的界线D.呈同心圆向外扩展
    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最有可能的是两地靠近( )
    A.地铁站B.大型商场C.汽车厂D.生态保护区
    2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的角度考虑,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
    A.东南部B.西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重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材料二: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材料三:下图表示2018年重庆全市外出市外主要目的地的占比。
    (1)读材料二,相比短期人口流入,指出重庆市长期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年龄段及其对重庆的影响。
    (2)读材料二,概述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重庆的最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流出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在下图中绘制长期流入重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图。
    (4)根据材料三,简述重庆市人口外出目的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图。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左图)。诸葛村地貌以丘陵和山谷盆地为主,村落地势较高,村外有溪流。居住区顺应地形建在山坡上,围绕崇信堂、雍睦堂、尚礼堂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居住片区之间隔着农田和水塘(右图)。
    (1)诸葛村外侧有溪流,村内却人工开挖了许多水塘和井,试分析原因。
    (2)说明诸葛村居住片区分散建在山坡上的益处。
    (3)古村落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诸葛村旅游业发展迅速。请围绕乡村旅游为诸葛村经济发展提出2条可行性建议。
    三、综合读图题
    26.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城市综合体是集居住、办公、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活空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城市拟在B地规划建设一大型商场,请说明其选址的合理性。
    (3)C地拟规划建设地标级城市综合体项目,简要说明该项目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读题可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缓慢,出生率低,老龄化趋势加重,A错误;广东省男女性别比高于吉林并不代表其女性数量多于吉林,还要看人口总数,B错误;男女性别比除了和人口自然增长有关,还与人口机械增长有关,三省中,广东省男女性别比最高,是因为迁入广东省男性劳动力较多,这不能说明生育观念优劣,C错误;吉林男女性别比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占比低,吉林可能重工业后备劳动力不足,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食品服务业和家庭护理对女性的需求量较大,给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食品服务业和家庭护理业的发展,女性能够减轻家庭负担,获得发展机会,有利于降低性别比,①④正确,D正确;建筑行业和制造业需要的男性劳动力较多,不利于降低性别比,②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四省份中广东的人口密度最大,说明广东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N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具有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A正确;河流、土壤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青海的光照充足,不是青海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C错误,所以选A。
    5.答案:B
    解析:判读坐标图可知,甲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再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可得出正确排序应为丁一丙一乙一甲。故选B。
    6.答案:A
    解析: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故最可能表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甲。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图示为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则劳动力增加,因此增长率为零的年份(2015年),劳动力数量最多。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政策与人口问题。实施二孩政策效果的预期是出生率明显上升,“远低于预期”意味着未来20年,劳动力仍将紧张,因此导致用工成本仍将上升。但老龄人口的增加与二孩政策的关系不大。故选:C。
    9.答案:B
    解析: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使大量务工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造成“人户分离”,①、③对,题目主要强调“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因此,与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婚姻因素关系甚微,②、④错。①③对,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当地,上海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C对;重庆市、河南省、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口多,“有户(籍)无人”现象比较普遍,A、C、D错。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读图可知,流动人口中,15~25岁男性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流动人口中40~50岁的男性数量不是最多,A错;返迁人口中,40~50岁男性所占比重最大,B正确;流动人口中,30~35岁女性所占比例较小,但不是最小,表明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并不是最少,C错;根据图示可知,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并不一致,D错。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注意关键词“返迁”。乡土家庭观念、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人口政策均会影响人口从城市返迁到乡村,故这些因素影响较大,排除A、C、D三项;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而受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城市,从而使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故选C。
    14.答案:A
    解析:乡村碎片化表现为乡村数量增多,规模减小,图中各地区中,辽宁的乡村数量增加最多,且乡村规模减小,故选A;内蒙古乡村数量减少,规模增大,表现为乡村扩张;贵州和四川乡村数量和规模都减小,表现为乡村收缩。故选A。
    15.答案:D
    解析:乡村收缩表现为乡村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因此乡村收缩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乡村人地矛盾缓解、乡村劳动力短缺、乡村养老困难等。故选D。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①类乡村“涉水”地名用字包括洞、洼、沟、浦等等,均反映出了乡村所在地的地貌形态特征,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对于另外三个选项“距离滇池位置”“土地利用方式”和“人口密度状况”在其中并没有直接的体现。故选B。
    1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该地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在历史上经历了山区与河(湖)漫滩地区的多次变化过程。说明环滇池地区,由于滇池水位涨落,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环境情况等不断发生着较为显著的变化,所以表现出了“环滇池地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多次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与人类生产发展、气候干湿变化、高原间断抬升关系不大,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B
    解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的文化的烙印。因此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B正确;桥梁主要的作用是为了跨越河流保障河流两岸人们的交通通行,桥梁的长度、宽度、采用什么结构造型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所以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历史等因素均不能直接决定桥梁的长度、宽度、采用什么结构造型,故A、C、D错误。本题应选B。
    19.答案:C
    解析:铁索桥建在西南地区峡谷环境中,A错误;酒桥建在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B错误;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环境,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主要功能已发生改变,C正确;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是侗族地区特色的桥,D错误。本题应选C。
    20.答案:D
    解析:图中地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大气环境质量优越,处于河流上游,水源质量优越,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因此最适宜规划高级住宅区,D符合题意,图中a位于城市中心,应布局商业区,图中b地临近铁路,应布局工业区,图中e地临近商业区更适合布局低级住宅区,三地均不适宜规划高级住宅区,排除ABC。故选D。
    2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有铁路穿过城市区域,城市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向外扩展,不是沿交通线呈散点状向外扩展,也不是呈同心圆向外扩展,B正确,AD错误;图中显示,沿河分布并没有功能区明确的界线,C错误。故选B。
    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说明该处的交通通达度较高,可能是靠近地铁站,A正确。靠近大型商场、汽车厂、生态保护区不会影响到交通通达度,BCD错误。故选A。
    23.答案:D
    解析:从方便工作和生活的角度考虑,公租房应选择交通通达度较高的方位。由城市市内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可知,该城市的西北部等值线稀疏,交通通达度最高,因此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西北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4.答案:(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19-59岁)为主。有利影响:①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②拉动消费(促进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③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利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犯罪率上升,影响重庆的社会治理。
    (2)重庆经济发展较快,提供的工作机会增加,工资待遇提高;人口流出区的影响: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不利:造成劳动力流失。
    (3)图中红色字母A点代表长期流入重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4)①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较高,工作机会多收入高;②周边省份。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生活习俗相近,文化隔阂少。
    解析:(1)据材料二统计数据可知长期流入人口占比最大的年龄段是19—59岁,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人口迁入对迁入地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劳动力流入对产业、经济和文化的带动作用,劳动力中有不同性质的人口,可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区域人口变多,可拉动消费(促进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外来人口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利影响主要从人口增多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重庆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重庆公共设施的负担,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③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犯罪率上升,影响重庆的社会治理。
    (2)影响人口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重庆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提供的工作机会增加,工资待遇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人口进入重庆;对于人口流出区的影响也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是:人口流出之后,人口减少,可缓解人地矛盾;在重庆打工者会向流出地汇入大量资金,加强流出地与外界联系;不利影响主要是劳动力缺失不利于经济发展。
    (3)长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是18岁及以下6.9%,19-59岁77.7%,60岁及以上15.4%,在三项坐标统计图中,三角坐标数值的读取方法一般是两个步骤:1、确定起始边方向,与需要读取的某项数据的坐标轴0值相交的另一条坐标轴即为起始边,2、做平行线箭头,要读取某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过这点作与起始边平行线箭头,箭头位置与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要读取的数据。
    (4)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概括可知,重庆市人口的外出目的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周边省份。其原因可以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商:迁往周边省份的主要原因是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较低,而且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
    25.答案:(1)村落地势较高,村外溪流难以汇入;人工开挖水塘和井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且能调节小气候。
    (2)居住片区建在山坡上,少占农田和水塘,并且能减少涝灾;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3)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旅游管理;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
    解析:(1)根据材料“诸葛村地貌以丘陵和山谷盆地为主,村落地势较高,村外有溪流”可知,村落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人工开挖水塘和井,保证村民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并且,水塘和井属于人工湿地,能调节小气候,改善居住环境。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居住区顺应地形建在山坡上,围绕众多祠堂形成居住片区,居住片区之间隔着农田和水塘。因此,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坡上,能够减少农田和水塘的占用,当地位于浙江省,夏季高温多雨,水塘属于人工湿地,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减少了农田和水塘的占用,可以减少涝灾对居住区的影响;其次,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各片区之间留有了通风廊道,有利于促进空气流通,且居住区布局较分散,有利于居住区采光。
    (3)注意关键信息“围绕乡村旅游”。首先,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规范旅游管理,加强对文物保护;其次,该地为村落,服务设施有限,应加强和完善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最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评价区域旅游承载力,控制游客规模。
    26、
    (1)答案: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
    解析:合理。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虽然有城市绿地分布,但传统工业区一般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会导致居民居住的环境质量差,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应该外迁。
    (2)答案: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价较低;邻近住宅区,消费市场大。
    解析:读图可知,B位于郊区,地价较低,建设成本较低。邻近住宅区,消费者数量庞大,消费市场大。临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便于消费者往来消费。与现有的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服务范围重合度小,可建成大型商场,满足市场需求。
    (3)答案:推动郊区城市化,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有利于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解析:读图可知,C位于郊区,建设地标级城市综合体项目,根据材料“城市综合体是集居住、办公、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活空间”可知,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可以推动郊区城市化,城市配套设施齐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该区域未来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
    地区
    男(%)
    女(%)
    性别比
    全国
    51.24
    48.76
    105.07
    广东
    53.07
    46.93
    113.08
    湖南
    51.16
    48.84
    104.77
    吉林
    49.92
    50.08
    99.69
    类型
    主要用字(词)
    总数/个
    比例/%

    水、河、溪、江、源、涧、洼、沟、洪、濂、洗、洞、嘴、尾、浦、湾
    587
    58.35

    海、潮、波、滩、滇、湖、波、鱼、咀、漾、浪、潭、池、泉、边、螺蜥
    211
    20.97

    渔、塘、井、饮、船、坝、闸、田、洗、港、泊
    208
    20.68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77.7
    15.4
    短期占比%
    3.6
    86.1
    10.3

    相关试卷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共8页。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共7页。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阶段学情检测地理试卷,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