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公转轨道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丙→丁段B.乙→丙段C.甲→乙段D.丁→甲段
2.2024年2月10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N气压带所在半球及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①风带和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由图②风带和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C.常年受图③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D.常年受图④风带影响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湖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周围有众多河流注入,但没有排水口。21世纪以来,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下图为乌鲁米耶湖多年平均各月湖面最大面积出现频率与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的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乌鲁米耶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B.地下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
6.21世纪以来,乌鲁米耶湖水位不断下降的原因有( )
①夏季降水减少
②直接抽取湖水灌溉
③入湖流量减少
④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该岛年平均气温为22~30℃,岛屿降水区域差异大,最少的地区550mm左右,最多的地区可达2000mm。岛上南北两侧植被景观差异较大。下图为海地岛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分布热带雨林景观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8.丙、丁两地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地方性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的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的区域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 )
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B.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D.赤道逆流增强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 )
A.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多B.秘鲁沿岸沙漠现花海景观
C.澳大利亚农作物大幅增产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增多
李华在上班途中发现,某月每天6:10(北京时间)经过同一路段时,太阳均位于前方,且该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下图示意李华从家到公司的上班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月最有可能是( )
A.8月B.4月C.6月D.2月
12.李华6:10经过的路段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青藏高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巨大的隆起不仅塑造了亚欧大陆的气候格局,还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加强了东亚季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比隆起前,青藏高原隆起后( )
A.生物种类减少B.水能资源增加C.自转速度变小D.热量条件改善
14.青藏高原隆起引发亚欧地区环境的变化表现在( )
A.增加长江流域降水量B.使西北地区干旱程度减轻
C.降低西欧的大气温度D.导致西风带位置南移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北两坡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山地属于我国( )
A.横断山区B.南岭山区C.大兴安岭山区D.秦岭—大巴山区
16.林线一般指山地森林带分布的上线,其分布高度受水分、热量以及土壤等因素影响。该山地林线南坡较北坡低的原因是南坡( )
A.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B.为阴坡,热量不足
C.为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D.为阳坡,蒸发旺盛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民生活质量等关键指标得到体现。山东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下图为2019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自然条件划分B.依据人文特征划分
C.划分指标单一D.属于大尺度区域
18.山东省内部划分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区域,反映了( )
A.区域内部的整体性B.区域的开放性
C.区域内部的差异性D.区域的动态性
19.目前鲁西南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工作是( )
A.完善基础设施B.完成信息化C.发展集约化D.推进知识化
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湖是断陷构造湖,其西岸分布着湖蚀平台、湖蚀崖和湖蚀洞等潮蚀地貌。湖区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坡度较缓,多沙丘分布。下图为呼伦湖位置及MN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测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B.湖蚀崖、湖蚀平台、湖蚀洞
C.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D.湖蚀平台、湖蚀崖、湖蚀洞
21.呼伦湖东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关于其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岸湖盆底部及湖岸地势较平坦,利于泥沙在此堆积
B.强劲的盛行风挟带裸露湖盆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北移动
C.冬季湖泊水位下降,湖盆裸露,为其提供部分沙源
D.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盛行风挟沙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等因素,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如左下图)。右下图示意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①功能区的主题类型为( )
A.农产品主产区B.经济开发区C.荒山矿区D.国家森林公园
23.福州、泉州、厦门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的优势条件有( )
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②科技创新能力强
③临海,自然环境优美
④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日本八丈岛是伊豆七岛最南端的岛屿,距离东京287km,素有“离东京最近的夏威夷”的盛誉。该岛最高海拔854m,历史上是犯人流放地,岛上居民用遍布小岛的礁石筑起房屋和围墙。下图示意日本局部地区及八丈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八丈岛历史上作为犯人流放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东京近B.海洋运输便利C.自然环境恶劣D.围墙高大坚实
25.目前八丈岛因地制宜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发展海产品深加工B.发展特色旅游业
C.建设现代化监狱D.建设现代化港口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位于我国贵州省东北部,山体高大而陡峭,在地质历史时期为海域环境,形成之初海底岩浆活动频繁,并不断接受海水沉积作用。梵净山地表出露岩石主要为变质岩,而梵净山周边低地丘陵为喀斯特地貌,故梵净山成为贵州省少有的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孤岛”。下图为梵净山景观图。
(1)简述梵净山“孤岛"的形成过程。
(2)指出梵净山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种类,并说明理由。
(3)梵净山发育有众多河流,试说出该地河流地貌的主要特征。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玛娃”是202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区台风季第2个被命名的台风,也是2023年以来该洋区乃至北半球最强的热带气旋。2023年5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监测,台风“玛娃”靠近台湾以东洋面,30日以后将逐渐转向,移速减慢,强度逐渐减弱。下图示意北京时间5月30日15时西北太平洋局部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
(1)分析图中海洋上甲锋面类型的形成原因。
(2)描述乙地区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支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1)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的原因。
(3)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很小,请说明理由。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是著名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涵盖11省市,6亿多人口,贡献全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华东师大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上海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该指数认为,长三角地区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1)从自然方面分析长江成为中国“黄金水道"的原因。
(2)从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角度,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3)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角度,为长三角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N气压带位于60°附近,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b风带风向为西北风,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等地理基础知识可知,b风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N气压带位于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图①是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A错误;地中海气候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图②是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图③是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C错误;图④风带为西风带,常年受其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年均温22-30℃,可知地处热带,由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地处东北信风带,图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丙地位于岛屿的东北部,山脉的东北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易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甲、乙、丁位于山地背风地带,相较于丙地,水汽并不充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由图文信息可知,丙丁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的,丙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侧位于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之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景观,丁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两地景观的差异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A正确;岛屿纬度差异并不大,景观差异与纬度关系不大,B错误;垂直高度差异不大,C错误;两地经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隆起前,青藏高原隆起后,地势垂直高度增大,水能资源增加,B对;自然环境多样性增加,生物种类增加,A错;地形隆起,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大,C错;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D错。故选B。
14.答案:A
解析:青藏高原逐步隆起导致的季风变化,使得夏季风增强,增加长江流域降水量,A对;西北深处欧亚大陆深处,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冬夏季风均难以形成大量降水,西北地区干旱程度加重,B错;对西欧的大气温度影响较小,C错;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南移,西风带南移,青藏高原迫使西风环流产生动力分支,但不会导致西风带位置南移,D错。故选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该地的基带类型南坡是常绿阔叶林带,北坡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域,为秦岭一大巴山区,D正确,横断山区、南岭山区位于亚热带,大兴安岭山区位于温带,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的南坡为阳坡,B错误;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同时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但降水多不会直接导致南坡林线低,AC错误;据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南坡热量更充足,蒸发量大而导致土壤水分条件变差,限制了林线的向上发展,D正确,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
23.答案:A
解析: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1)板块挤压过程中岩层断裂,地下岩浆沿断裂带侵入岩石圈内部,部分岩石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海水沉积物经固结成岩形成的石灰岩覆盖在变质岩岩面,地壳挤压抬升使梵净山所在区域出露地表;高大的梵净山山体在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下,地表石灰岩被剥蚀,变质岩出露,形成梵净山“孤岛”。
(2)主要岩石种类:大理岩。理由:梵净山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故该地石灰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
(3)河谷多呈“V”形;河流溯源和向下侵蚀强烈,河道较深;河流落差大,多山涧瀑布景观等。
解析:(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2)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
(3)流水作用可以导致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搬运;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地表岩石和土壤会被剥离并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各种地貌特征。例如,峡谷、河流阶地、冲积平原等都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27.答案:(1)受台风“玛娃”的吸引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引导,太平洋大量暖湿气流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相遇;冷、暖气流势力大致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形成准静止锋。
(2)天气状况: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风速小。理由: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在乙地区形成准静止锋,出现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锋面坡度小,云系和降水区宽广,降水强度小;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解析:(1)读图可知,甲锋面类型是准静止锋,形成原因是冷暖气流势力相当。暖气流来自海洋,受台风“玛娃”的吸引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引导,太平洋大量暖湿气流北上;来自高纬地区的北方冷气流南下,冷暖气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相遇,冷、暖气流势力大致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形成准静止锋。
(2)乙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在乙地区形成准静止锋,移动缓慢,乙地天气状况为连续的阴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坡度小,云系和降水区宽广,降水强度小;读图可知,乙地区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因此乙地区天气状况为: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风速小等。
28.答案:(1)西风漂流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流动,其向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澳大利亚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减少了洋流的流量;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海域水温增加,寒流势力减弱。
(3)西风漂流北上支流流量小,且陆地面积小,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运动,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澳大利亚陆地的阻挡,由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西风漂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其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是全球最小的大陆,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所以夏季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根据图中信息,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和减少了洋流的流量;根据图中信息,有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使得该海域水温增加,导致寒流势力减弱。
(3)根据前面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且澳大利亚陆地是世界最小的陆地,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导致表层浮游生物少,为鱼类提供的饵料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上涌,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澳大利亚西岸气候干旱,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29.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中下游地势平缓,水流平稳,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流程长,水系发达,通航里程长。
(2)资源环境条件: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社会经济基础: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长江中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水能充足,生态良好,劳动力廉价,市场潜力巨大,可为长三角地区提供矿产、能源、劳动力和市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科技信息发达,可为中上游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持;长三角可以将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等。
解析:(1)本题主要从通航时间、通航里程等方面来分析。长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河道宽阔;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河流流程长,干支流水系发达,通航里程长。
(2)读图可知,长江经济带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储量充足、种类丰富的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动力;长江经济带开发较好,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黄金航道”,水运价值高,且陆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3)读图中,长江中上游地区煤、铁、铜、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植被覆盖率高,生态良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城市密集,市场潜力巨大;而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资金充足,科技力量雄厚;所以中上游地区可为长三角地区提供矿产资源、水电能源、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及广阔的消费市场:长三角为中上游提供充足的资金、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优质的人才支持;另外,可将长三角地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实现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地理试题docx、答案咸阳实验高二地理三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丙、丁两地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