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刘佳琳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蚜虫B. 新型冠状病毒C. 电脑病毒D. 小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的共有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详解】A.蚜虫属于昆虫,能进行呼吸,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等,具备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也能完成生命的延续及种族的繁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电脑病毒,虽能在电脑之间传播,但不具备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D.小麦属于植物,能够从小长到大,需要营养,能够排除体内废物等,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大草原上的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逃,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生长是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到大,生物能繁殖是指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繁衍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和发展的现象。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例如: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
(4)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详解】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结合分析可知,这说明生物(斑马)具有能对外界刺激(危险)作出反应(迅速奔跑)的生物特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较厚
B.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C.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D. 竹节虫的形态酷似竹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是因为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体现了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属于拟态,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南岳风景区B. 美丽的校园
C. 长江流域D. 岳屏公园水池中的金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
【详解】ABC.结合分析可知,南岳风景区, 美丽的校园, 长江流域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D.岳屏公园水池中的金鱼,金鱼是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在一个由草、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大量捕杀,兔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将会( )
A. 上升B. 下降C. 保持相对稳定D. 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兔→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短时间内,兔会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大增,从而使草场上的草(兔的食物)迅速减少,故BCD的错误,A正确。
故选A。
6. 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①阳光 ②水分 ③田鼠 ④空气 ⑤水稻螟虫 ⑥杂草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③④⑤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水稻田间的③田鼠、⑤水稻螟虫、⑥杂草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水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水、空气(二氧化碳),①阳光、水②分、④空气等属于非生物因素。
故选D。
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B. 生物圈C. 湿地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解答。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生态系统只是水圈一部分,而生物圈又包括水圈,A错误。
B.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而岩石圈又属于生物圈,D错误。
故选B。
8. 用显微镜观察“F”时,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分析】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用显微镜观察“F”时,旋转180度后,视野中看到的是B选项所示的图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 不易污染目镜B. 易于染色
C.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D. 能让光线透过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的目的是避免( )
A. 水溢出B. 盖玻片受损C. 出现气泡D. 观察材料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刮(用牙签)→涂→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吸(用吸水纸)。
【详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黄瓜果肉细胞和人的肌肉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液泡⑦细胞质
A. ①②④⑤⑦B. ②④⑤⑦
C. ②③⑤⑦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黄瓜果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人体肌肉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详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黄瓜果肉细胞和人的肌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⑦细胞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下图是“多莉”羊的诞生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莉”的外形与A羊最像B. “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C羊
C. “多莉”的外形与B羊最像D. 多莉的毛色与A、B、C羊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2)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A.克隆过程中,由B羊为多莉提供的是细胞核,而细胞质来自A羊,克隆羊多莉与B羊的长相十分相似,A错误。
B.多莉的遗传物质来着供核母羊B,B错误。
C.“多莉”的遗传信息来自提供细胞核的B羊,“多莉”的外形与B羊最像,C正确。
D.多莉的毛色与B羊相同,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草履虫描述错误的是( )
A. 靠①的摆动在水中运动B. 通过②排出体内废物
C. 残渣由③排出体外D. ④能消化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纤毛、②伸缩泡、③口沟、④食物泡。
【详解】A.草履虫靠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A正确。
B.②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B正确。
C.胞肛的作用是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③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C错误。
D.④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食物逐渐被消化,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A正确。
B.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如墙藓等。紫菜属于藻类植物,B错误。
C.肾蕨、贯众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正确。
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玉米、菜豆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D正确。
故选B。
15. 苏辙的诗句“松柏何须羡桃李”中,松柏和桃李的结构相比,差异是松柏( )
A. 种子外面没有种皮B.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
C. 有果实D. 用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植物分为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种子的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详解】松柏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桃李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与桃李相比,松柏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一般情况下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的条件是( )
A. 阳光B. 适宜的温度C. 一定的水分D. 充足的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根据分析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包括阳光;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 牙髓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都容易引发牙疼。人会感觉“牙疼”是因为牙齿里有( )
A. 上皮组织B. 神经组织
C 结缔组织D. 肌肉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牙疼是因为牙里面有牙神经。
【点睛】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比如皮肤的表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呼吸道的表面等;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A不符合题意。
B.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如大脑皮层、脑、脊髓,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B符合题意。
C.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骼、血液 ,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C不符合题意。
D.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比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②是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
C. ③处的细胞很小,排列紧密,已完成细胞分化
D. ④处细胞比较大,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中,①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③分生区,分生区细胞极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位;④根冠,根冠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A.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并且开始分化。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A正确。
B.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正确。
C.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细胞内的液泡很小,没有完成细胞分化,C错误。
D.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19.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和无机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含氮、磷、硼的无机盐B. 含氮、铁、钾的无机盐
C.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 含磷、钾、硼的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B.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 移栽植物时避免损伤根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的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能够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能够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能够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时避免损伤根部,是为了保持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李大爷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喜获丰收的萝卜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空气中的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不属于通过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 延长有效光照时间B.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C. 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D.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延长有效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但与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没有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某同学参加实验技能测试中,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陆生植物的⑤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上
B. 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C. 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D. 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
【详解】A.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陆生植物的⑤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下表皮上,A正确。
B.③叶脉由导管和筛管构成,具有运输功能,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B错误。
C.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气孔主要分布在叶上,因此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B。
24. 如图,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种子萌发产生氧气B.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C. 种子萌发释放出能量D.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的活细胞。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里面的氧气比甲瓶的多,所以蜡烛会继续燃烧。因此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有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活动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退耕还林B. 使用一次性筷子C. 垃圾处理分类D. 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详解】AD.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根本措施,利于环境保护,AD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不利用环境保护,B符合题意。
C.垃圾处理分类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识图题(每空1分,共24分)
26. 亲爱的同学,经过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你也不例外,这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下图甲为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图乙为番茄植株的结构示意图。请据下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②③表示的是细胞的_______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2)过程④表示的是细胞的_______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相同的细胞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细胞,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____。其中组成A、B、C、D的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3)图甲中的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
(4)图乙是一株完整的番茄植株,具有六种器官,其中③④⑤称为_______(填“营养”或“生殖”)器官。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这一层次。
【答案】(1)分裂 (2) ①. 分化 ②. 组织 ③. 相同 (3)器官
(4) ①. 营养 ②. 系统
【解析】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甲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的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表示细胞的分化,A是上皮组织,B是神经组织,C是肌肉组织,D是结缔组织。图乙中①是花,②是果实,③是叶,④是茎,⑤是根。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因此,图甲中,过程②③表示的是细胞的分裂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小问2详解】
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过程④表示的是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相同的细胞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细胞,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其中组成A、B、C、D的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小问3详解】
图甲中的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小问4详解】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根、茎和叶属于营养器官,与储存营养有关,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与繁殖后代有关,所以图乙是一株完整的番茄植株,具有六种器官,其中③叶、④茎和⑤根称为营养器官。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相比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7. 常说春华秋实,春天里绚烂的桃花到秋天会结出甜美多汁的桃子,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下图是水蜜桃花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结构和发育关系吧。
(1)图甲中的[①]和[②]是由图乙中的[3]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绿色植物的受精卵是在图丙中[④] ________内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它的组成包括________(填图乙中的序号)。
(3)图丙中的①②③合称________,是花的主要结构之一。
(4)图丁中桃子可食用的部分[①]果皮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其主要组织是________组织。
(5)桃树要结出桃子,一般要经过开花→________→________→结果四个阶段。若桃树在开花季节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桃树则会受到传粉不足的影响,果农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经济损失。
【答案】27. 胚芽 28. ①. 胚珠 ②. 1234
29. 雌蕊 30. ①. 子房壁 ②. 营养
31. ①. 传粉 ②. 受精 ③. 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
【分析】(1)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2)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甲图:①叶、②茎、③根;乙图:1胚轴、2胚根、3胚芽、4子叶、5种皮;丙图: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丁图:①果皮、②种子。
【小问1详解】
甲图中的①是叶,②是茎,乙图中的3胚芽发育成芽,将来发育成甲图中的①叶和②茎。
【小问2详解】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故绿色植物的受精卵是在丙图中的④胚珠内形成的。受精完成后,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图乙中的1胚轴、2胚根、3胚芽、4子叶组成。
【小问3详解】
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丙图中的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合称雌蕊。
【小问4详解】
丁图中桃子可食用的部分是果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故丁图中桃子可食用的部分①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因为其甜美多汁,构成其主要组织是营养组织,储存有营养物质。
【小问5详解】
桃树要结出桃子,一般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四个阶段。传粉是花药中的花粉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果树多是异花传粉,果树开花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影响了昆虫的活动,从而影响到传粉,会导致果树减产。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经常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因此,桃树开花的季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会造成果树减产的原因是传粉不足。为保证桃子的产量,果农一般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减少经济损失。
28. 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图和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读图回答问题:
(1)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转动[7]_______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若出现_______,说明对光成功。
(2)在观察过程中,当调节[1]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从侧面注视5,以免其碰到玻片标本。
(3)要使视野中的物像由甲图变为乙图,首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依次转动显微镜的相关结构:先转动[4]_______,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转动[_______]和7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4)若在观察图乙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则物像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___倍。要想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丙图中_______镜头组合。
(5)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_______上。
【答案】28. ①. 反光镜 ②. 白亮的视野
29. 粗准焦螺旋 30. ①. 转换器 ②. 6
31. ①. 400 ②. ①④
32. 目镜
【解析】
【分析】图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图丙中可知,①②是目镜,③④物镜。
【小问1详解】
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7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小问2详解】
在观察过程中,当调节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要从侧面注视5物镜,以免其碰到玻片标本。
【小问3详解】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要使视野中的物像由甲图变为乙图,首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依次转动显微镜的相关结构:先转动4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转动6遮光器和7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小问4详解】
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若在观察图乙时,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则物像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要想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丙图中①④镜头组合,放大的倍数最小。
【小问5详解】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目镜上。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中的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①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出的假设是:土壤中的水分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③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设置了B组的目的是_______。由于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结合鼠妇本身生活环境,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填“明亮”或“黑暗”)。
④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填“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
(2)实验中使用了十只鼠妇,目的是_______。
(3)实验结束最后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将怎么处理?_______。
【答案】29. ①. 土壤中的水分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②. 土壤的湿度 ③. 对照 ④. 黑暗 ⑤. 潮湿
30. 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31. 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减小误差
32. 应将鼠妇放回适宜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小问1详解】
①根据题干信息和作出的假设可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土壤中的水分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③分析实验可知,A组为干土,B组为湿土,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湿度,B组的目的是作对照。由于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结合鼠妇本身生活在阴暗的环境,所以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黑暗条件下。
④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小问2详解】
实验材料选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小问3详解】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减小误差,应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小问4详解】
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适宜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30. 世界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了独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消耗的二氧化碳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还能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某学生设计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图是他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步骤A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此步骤能不能省略?__________。步骤D中小烧杯装的是_________溶液。
②本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
③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④通过实验可知: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
(3)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每个人都应从点滴做起,做节能低碳的行动者。除了植树造林,你还能做些什么呢?(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 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气
31. ①. 不能 ②. 酒精 ③. 光照 ④. 变蓝 ⑤. 淀粉
32.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设置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脱色: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染色:酒精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未变蓝。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小问1详解】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②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小问2详解】
①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所以步骤A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此步骤不能省略。酒精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大烧杯装清水,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步骤D中小烧杯装的是酒精溶液。
②遮光部位没有光照,未遮光部位有光照,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③淀粉遇碘液变蓝。见光部分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所以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④淀粉遇碘液变蓝。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所以绿叶在光下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小问3详解】
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的有: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等。
四、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共9分)
31.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0年6月12日,25吨“生态鱼”被投放于贾鲁河中,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藻、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生态的目的。
资料二 贾鲁河不仅是市民的休闲之地,也是候鸟的栖息场所。举目可见三五成群的白鹭、赤麻鸭、野鸭等水生禽类,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引颈高鸣。相信经过环境优化建设,贾鲁河“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生态美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1)如图是贾鲁河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
(2)市民们喜欢去贾鲁河游玩是因为贾鲁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是图中的________。
(3)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着________关系。
(4)假如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不断积累。图中几种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___。
(5)向贾鲁河投放的“生态鱼”的数量要适当,过量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6)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故法?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31. ①. 4##四 ②.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蟹→白鹭
32. 水生植物 33. 捕食
34. ①.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 白鹭
35.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6. 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解析】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3)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
【小问1详解】
题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生植物→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和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蟹→白鹭。
【小问2详解】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是图中的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小问3详解】
结合分析,投放鱼类以藻类植物为食,则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着捕食关系。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此假如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白鹭,则图中几种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白鹭。
【小问5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向贾鲁河投放的“生态鱼”的数量要适当,过量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小问6详解】
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我们应该做到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等措施,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选项
植物类群
形态结构
代表植物
A
藻类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水绵、海带
B
苔藓
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紫菜
C
蕨类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肾蕨、贯众
D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玉米、菜豆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A组(干土)
4
4
3
3
2
2
2
1
B组(湿土)
6
6
7
7
8
8
8
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