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docx
    • 解析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docx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1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2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3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1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2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展开
    这是一份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文件包含题型03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docx、题型03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板01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模板02 流水地貌形成过程
    模板03 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貌
    模板0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模板05 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
    模板06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
    第一步:分析岩石类型(外力作用沉积或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
    第二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使地表崎岖不平)
    第三步: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削高填低)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第(1)小问
    尝试解答:
    第(2)小问
    尝试解答:

    第(3)小问
    尝试解答:

    第(4)小问
    尝试解答:

    (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淤积,(在海水运动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随着气候变化,湖水退去,留下沙地和盐结壳。盆地海拔低于750米处发育多座黏土沙丘,由黏土、砂粒和粉粒组成,单体规模较小。黏土沙丘中的黏土和含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吸水时软化恢复塑性(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发育,改变了沙丘垂直方向上的粒径分布。观测表明,多年来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的位置和形态保持相对稳定。下图示意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的分布。
    (1)简述晚第四纪古大湖对黏土沙丘发育的作用。
    (2)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单体规模较小,试从沙源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的形成过程。
    (4)说明冲沟对黏土沙丘粒径分布的影响。
    (5)简述多年来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位置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干涸的湖底沉积物经风化作用为沙丘提供沙源;平缓的湖盆为沙丘发育提供了空间。
    (2)黏土沙丘位于盆地底部,沙源范围有限;盐结壳封存了湖底大量松散沉积物,沙丘形成过程中的活跃沙源较少。
    (3)干旱时期地表易开裂;湿润时期沙丘表层黏土被雨水浸润,从而使黏土软化恢复塑性,阻碍水流下渗;在降雨量大于下渗量时,很容易在沙丘表层形成径流冲刷,形成冲沟。
    (4)沙粒易被冲刷,沿冲沟下移,导致下部平均粒径增大;破坏风力和重力的分选,使得(停积地段)粒径混杂;(黏性较强的)黏粒留在丘顶,上部平均粒径减小。
    (5)强烈的蒸发作用使易溶性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结壳,保护沙丘;黏土颗粒黏重,起沙难度大;沙丘位于起伏较大的盆地底部,难以向上推移。
    【详解】(1)古大湖对沙丘发育的作用,可以从沙丘发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堆积空间角度分析。湖水退去前,湖泊底部堆积了大量泥沙;后湖泊干涸,湖底沉积物裸露,经风化作用为沙丘提供沙源;曾经的古湖面积大,湖泊干涸后,裸露的湖盆平坦开阔,平缓的湖盆为沙丘发育提供了空间。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的沙源来自于湖底的泥沙,沙源范围有限;湖水退去,留下了沙地和盐结壳,盐结壳封存了湖底大量松散沉积物,不利于风沙活动,导致沙丘形成过程中的活跃沙源较少。因此苏宏图盆地黏土沙丘单体规模较小。
    (3)干旱时期由于地表水强烈蒸发,导致土地干涸,地表开裂;湿润时期沙丘表层黏土被雨水浸润,在雨水的浸泡下土层变得松软,黏土粘性强,软化后恢复塑性,阻碍水流下渗;在降雨量大于下渗量时,由于下渗受阻,降水大多转换为地表径流,很容易对沙丘表层形成径流冲刷,形成冲沟。
    (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表径流很容易对沙丘表层形成径流冲刷,形成冲沟。沙粒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沿冲沟下移,导致下部平均粒径增大;径流的冲刷破坏了之前沙丘形成过程中风力和重力的分选,使得风力堆积物和径流堆积物混杂在一起,使粒径混杂;黏性较强的黏粒抗侵蚀能力强,留在丘顶,因此丘顶上部平均粒径减小。
    (5)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总体小于蒸发量,导致土壤盐分逐渐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结壳,盐结壳封存了湖底大量松散沉积物,不利于风沙活动,保护了沙丘;黏土颗粒黏重,抗侵蚀能力强,起沙难度大;湖盆周围地势较高,沙丘位于盆地底部,难以向上推移,因此盆地黏土沙丘位置相对稳定。
    2.(2023下·江苏苏州·高三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早期,随着大青山、蛮汉山的隆升,呼和浩特断陷盆地广泛接受湖相淤泥质黏土沉积。当山脉隆升到一定高程后,湖水退出,淤泥质黏土层停止发育,且基本不受破坏。下图示意现代呼和浩特盆地地形地貌及淤泥质黏土层厚度分布。
    (1)根据淤泥质黏土层厚度的分布特征,推测湖相沉积时期图示湖盆的地势高低。
    (2)请从水文角度比较并分析甲、乙两地河床表层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分选性的差异。
    (3)说明图示区域呼和浩特盆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1)淤泥质黏土层厚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推测湖盆的地势西南低、东北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增高。
    (2)甲处地势较高,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物粒径较大,分选性较差;乙处地势较低,河流流速较慢,搬运能力较弱,粒径较小,分选性较好。
    (3)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导致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层发生抬升,中间岩层断裂下沉,导致形成地堑构造;中间地势低于两侧,形成盆地。
    【详解】(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呼和浩特断陷盆地西南侧淤泥层厚度较大,东北侧淤泥层厚度较小,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地势会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淤泥质黏土层的颗粒越来越细,黏土层厚度越来越厚,故黏土层越厚,地势越低,可以推测湖盆的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升高。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呼和浩特断陷盆地东北侧,乙位于呼和浩特断陷盆地西南侧;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地势较高,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的粒径较大,分选性差;乙处地势较低,与山体距离较远,地势更平缓,流速较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弱,沉积物的粒径较小,分选性好。
    (3)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呼和浩特盆地为断陷盆地。其形成过程是:当岩层受到挤压作用,超出岩层的受力极限,导致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着断裂面相对中间岩层发生抬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地堑构造导致中间地势较低,两侧地势较高,形成盆地地形。
    3.(2023·四川自贡·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
    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
    (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
    (2)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呈正相关。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反,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淤积强度大。
    (3)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库区左岸流速更慢,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携带泥沙量更大;左岸淤积计算总河长数值更大。
    【详解】(1)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可知拦门沙是河流沉积地貌。形成过程主要从泥沙来源和沉积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泥沙来源: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作用: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说明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增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
    (2)据材料可知,入汇角度小于90°,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淤积强度更大,即入汇角度与淤积强度呈正相关。读图可知,三峡水库流向是自西向东,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反,受到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沉显著,泥沙淤积强度大。
    (3)据材料可知,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淤积总量。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流速更慢,库区左岸泥沙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挟沙能力更强,汇入水库时携带泥沙量更大;淤积计算总河长左岸大于右岸,使得左岸淤积总量更大。
    4.(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漂砾是分布在平坦地区,由冰川搬运来的巨大石块。中国学者对我国西部地区一河谷出现的巨石研究中,发现岩性和两侧山地不同,此河谷周边地区现代冰川规模小,推测该处巨石是由于寒冷的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第四纪冰期中该地发生过6次大的冰川活动,但该区域表面堆积的物质主要是其中距今约7.4万年那次的冰川遗物,左图是该地区在第四纪冰期中发生的6次冰期的冰川规模和对应时间示意图,右图是河谷冰川漂砾。
    (1)该河谷出现的巨石是第四纪冰期作用的结果,请分析学者推断的理由。
    (2)说明出露的岩层转变为河谷漂砾的地质作用过程
    (3)分析该河谷表面分布的冰川堆积物以距今7.4万的冰川遗物为主的原因
    (4)学者在我国东部的一些低山和丘陵带也发现了巨石,你认为是否是冰川搬运来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1)漂砾岩性和当地岩性不一致,说明是外来岩石;现代冰川规模小,难以搬运巨大漂砾;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冰川规模大,可以搬运巨大岩石。
    (2)岩石受风化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破碎的风化产物,搬运岩石,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且气候变暖,逐渐融化,最终巨大岩石堆积停留形成漂砾。
    (3)距今7.4万年冰川规模大,侵蚀搬运强,堆积的物质多,前三次冰川规模小,冰川遗物被7.4万年带来的物质推平、摧毁、掩埋。后面两次规模比7.4万年的规模小,冰川的遗物难以被推平、摧毁、掩埋。
    (4)是。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北方冬季气候低,加上第四纪冰期及其寒冷,东部的一些低山丘陵区域可能发育冰川。
    不是。东部没有高山,难以发育冰川;东部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巨大石块可能是滑坡崩塌古泥石流等因素带来的。
    【详解】(1)由材料可知,中国学者对我国西部地区一河谷出现的巨石研究中,发现岩性和两侧山地不同,此河谷周边地区现代冰川规模小,推测该处巨石是由于寒冷的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故漂砾岩性和当地岩性不一致,说明是外来岩石,并不是本地产物;现代冰川规模小,搬运能力差,难以搬运巨大漂砾;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冰川规模大,冰川搬运能力强,可以搬运巨大岩石。
    (2)由材料可知,漂砾是分布在平坦地区,由冰川搬运来的巨大石块。地质作用过程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出露的岩层转变为河谷漂砾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我国西部风力强盛,岩石受风化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破碎的风化产物,搬运岩石,冰川搬运碎石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且气候变暖,冰川逐渐融化,最终巨大岩石堆积停留形成漂砾。
    (3)由材料可知,进一步研究发现第四纪冰期中该地发生过6次大的冰川活动,读柱状图可知,距今7.4万年冰川规模最大,侵蚀搬运强,堆积的物质多,而前三次冰川规模小,冰川遗物被7.4万年带来的物质推平、摧毁、掩埋。后面两次规模比7.4万年的规模小,冰川的遗物难以被推平、摧毁、掩埋,故冰川堆积物以距今7.4万的冰川遗物为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是可以从冰川存在的角度作答,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北方冬季气候低,加上第四纪冰期及其寒冷,东部的一些低山丘陵区域可能发育冰川,从而冰川搬运巨石堆积。不是可以从冰川无法形成的角度作答,东部没有高山,难以发育冰川,无冰川作用;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巨大石块可能是滑坡、崩塌、古泥石流等因素带来的,而不是冰川。
    5.(2023上·广东汕头·高三金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
    (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
    (3)与北岸相比,分析镇扬河段南岸江岸线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4)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叉)的河道转变。
    (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汊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南岸河流注入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江岸堆积泥沙少。
    (4)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
    【详解】(1)对比16世纪中后期与19世纪初期沙洲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镇扬河段河道原来是顺直、宽阔的,现今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多,河道向弯曲、 狭窄、多分叉转变。
    (2)该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数量不断增多,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北岸沉积作用显著,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低山,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南岸河流注入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江岸堆积泥沙少;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4)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叉转变,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沙洲增多、变大,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影响沿线建筑设施,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6.(2023上·陕西汉中·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又称“旋坑”、“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生于山涧,或深不见底,绝壁陡崖。位于大巴山区的汉中天坑群(32°N~33°N),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类型齐全,“稀、奇、峻、雄、险、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热带、亚热带的岩溶地貌的最北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镇巴县的“天悬天坑”,直径100-110米,深183米,崖壁陡直,坑口近乎圆形、又似“心形”入选《地理中国》封面。
    (1)分析说明汉中天坑群形成的自然条件。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镇巴县“天悬天坑”的演化过程。
    (3)结合天坑的形成现状,预测天悬天坑的未来发育趋势。
    (4)分析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答案】(1)有大面积厚层石灰岩地层的分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2)降水或地表水侵蚀石灰岩的裂隙形成洞穴,洞穴渐渐扩大形成地下河,地下河溶蚀搬运,形成了洞穴厅堂;随着溶蚀搬运的持续,大厅不断扩大,洞顶岩石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一个天窗,天窗不断继续扩大,最终形成天坑。
    (3)由于坑口宽阔,坑壁陡峭,随着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大量进入,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共同作用下,天坑的直径和深度将继续增大。
    (4)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详解】(1)题目要求从自然条件角度答题,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主要从气候和基岩组成两方面回答;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表石灰岩分布广泛,再结合汉中的纬度位置,推测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
    (2)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影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应该是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演化过程就是发育形成过程,首先形成落水洞,接着地表水不断下渗,形成了地下径流,然后流水不断进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溶洞,然后溶洞继续发育,在降水等外力和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天坑。
    (3)据图和材料可知,该天坑现状是直径大,深度深,崖壁陡直,而且当地气候温暖湿润,不难推测天坑还会进一步发育,随着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大量进入,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共同作用下,天坑的直径和深度将继续增大。
    (4)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的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7.(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在外营力进一步的破坏下,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江西灵山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及垂向节理发育,图是灵山花岗岩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该山区植被稀少,仅在岩石缝隙处有少量植被存在。
    (1)说出①②阶段主要的内力作用。
    (2)分别说出④⑤阶段各自发育的不同地貌景观并说明④到⑤的形成过程。
    (3)简述⑥阶段岩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4)分析植被存在岩石缝的原因。
    【答案】(1)岩浆活动((侵入)、水平挤压、地壳抬升。
    (2) 地貌景观:④峰丛(林)、⑤峰(石)柱。形成过程:岩石垂向节理发育,外营力沿不同方向的垂向节理不断向下风化、侵蚀,峰(或林)之间的距离加宽,逐渐被向下切断形成峰(石)柱。
    (3)变化:峰柱(石柱)切割成石块。原因:外力沿水平节理进一步风化、剥蚀。
    (4)石头缝岩石破碎,易风化,发育成土壤;缝隙处易储存(汇集)雨水,水分较充足。
    【详解】(1)①阶段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经历了岩浆侵入活动;②阶段形成花岗岩峰峦,岩层出现弯曲,地势变高,说明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地壳抬升。
    (2)图④为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尖锥状的山峰,属于峰丛(林);图⑤峰林基座进一步被侵蚀,有些山体脱离基座成为峰(石)柱。形成过程为: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有垂向节理发育,外营力沿不同方向的垂向节理不断向下风化、侵蚀,使峰(或林)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宽,下切加深,直至有些山体脱离基座成为峰(石)柱,。
    (3)图⑥峰柱(石柱)切割成石块。原因: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还有水平节理发育,外力沿水平节理进一步风化、剥蚀,外营力沿不同方向的水平节理不断向岩石内部风化、侵蚀,峰柱(石柱)切割成石块,形成各种造型石景观。
    (4)植被需要水土等条件。石头缝岩石破碎,易风化,发育成土壤,矿物养分容易释放且为植物扎根创造条件;缝隙处易储存(汇集)雨水,水分较充足,能为植被生存提供水分条件。
    8.(2023·四川成都·棠湖中学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河湖相沉积岩层出露地表后,受定向风或流水差异侵蚀形成的土墩和沟槽组合的风蚀地貌。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分布着多个湖泊,湖区分布有多处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因入湖河流频繁改道和湖泊面积变化等影响,其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围和位置常发生变化。为开发盐矿资源,2010年以来当地在湖区筑起了两道长水坝,切断了其他湖泊与鸭湖的联系,并大量抽取地下卤水资源。图左示意台吉乃尔湖区主要水域,图右示意台吉乃尔湖区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1)据图文材料,描述台吉乃尔湖区水上雅丹地貌景观的自然形成过程。
    (2)分析台吉乃尔湖区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围和位置经常变化的原因。
    (3)说明建坝采盐对台吉乃尔湖区水文环境的影响。
    (4)研究发现近来鸭湖中的一些水上雅丹地貌景观已经消失。专家推测鸭湖水上雅丹地貌景观最终可能大面积消失。说明专家推测的依据。
    【答案】(1)地质时期台吉乃尔湖区曾为湖泊环境,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随着湖盆不断收缩趋于干涸,古湖中沉积地层暴露于地表;在风力和流水侵蚀下,古湖沉积地层不断被剥蚀,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近代以来,湖区气候转向暖湿,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增加且水位上涨,周围部分雅丹浸泡于水中,形成水上雅丹。
    (2)下游湖区洼地较平坦,蒸发量大,水位较浅;高山冰雪融水使入湖水量季节不均;气候异常,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影响湖泊补给;下游湖区季节及年际变化较大,周围河道被湖水反复淹没,易发生游移。
    (3)修建拦水坝,阻止河水流入东、西台吉乃尔湖,使鸭湖等水量大增,面积扩大;长期抽取地下卤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4)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水上雅丹底部长时间受水浸泡,岩层软化,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坍塌。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即可。首先是地质时期台吉乃尔湖区曾为湖泊环境,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形成沉积岩层;之后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使得当地气候变得干旱,古湖泊不断萎缩,第一阶段的沉积岩层出露地表,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随着干旱加剧,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由材料可知,近代以来,随着柴达木盆地的气候趋于暖湿,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增加且水位上涨,古湖沉积地层形成的雅丹被湖水浸泡,形成水上雅丹。
    (2)根据材料可知,湖泊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势低平,加上沙漠地区气温较高,导致蒸发量大,水位较浅;该地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季节变化大的影响,该地融水季节差异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导致湖水补给量差异大;受该地区冰雪融水、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周围河道被湖水反复淹没,易发生游移,故水上雅丹分布范围与位置飘忽不定。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鸭湖地处东台吉乃尔湖与西台吉乃尔湖之间,由于东西拦水坝的建设,从而减少了河流水向东西台吉乃尔湖注入的水量,导致鸭湖等地区水量大增,面积扩大,水位急剧上涨,淹没了沿岸原有的陆上雅丹地貌,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水上雅丹;建坝采盐长期抽取地下卤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
    (4)由材料可知,该水上雅丹所在岩层为比较松软的湖泊沉积泥沙,胶结程度差,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雅丹底部岩层易变软;雅丹底部松软岩层在湖水长期浸泡侵蚀和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下,逐渐被掏空,导致重力坍塌,水上雅丹出现衰亡;当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较大,岩石裂隙中水的不断冻融,加速雅丹底部岩层的侵蚀过程,导致岩层破碎,进而被掏空而坍塌;气温高,冰川融水多时湖面水位上升,会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因此水上雅丹逐渐衰亡。
    年份
    卷名及题号
    考查情境
    命题特点
    2023
    全国甲卷37
    风蚀粗化
    以地表形态变化过程为中心要素的非选择题,一般立足于较大尺度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
    化过程,既有长时间尺度的宏观演变,包含着较小时间尺度的地理事物的演化。通常以某一区域地表形态(如河道变化、沉积物变化及冰川变化)的变化为背景,结合区域图、示意图、地质剖考查。面图、地貌景观图、坐标图等载体进行考
    福建卷19
    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
    湖南卷20
    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低潮线附近富集
    湖北卷18
    四川绵茂公路
    山东卷18
    西南山区茶马古道
    2022
    山东卷18
    澳大利亚分水岭
    福建卷18
    珊瑚藻化石
    全国乙卷37
    北美冰盖消融、墨西哥湾地面沉降
    海南卷16
    雷州半岛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
    河北卷16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
    2021
    山东卷18
    混合型泥石流
    辽宁卷18
    某河流上游链条状沙丘
    湖南卷19
    关洲河段河道变迁
    入汇岸别
    淤积计算总河长
    (km)
    入汇角度(°)
    淤积总量
    (万m³)
    淤积强度
    (万m³/km)
    左岸
    195.7
    >90
    8800
    45.0
    220.6
    <90
    1520
    6.89
    右岸
    58.6
    >90
    2420
    41.3
    152.6
    <90
    1110
    7.27
    相关试卷

    题型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这是一份题型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文件包含题型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docx、题型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籍06 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秘籍06 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6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06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籍06 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秘籍06 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6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06综述答题模板与技巧-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