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页数在试卷下端;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本卷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考号、科目等填涂正确。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活动B. 大气运动
C. 火山爆发D. 煤、石油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生物活动与太阳辐射有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B选项不符合题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D选项不符合题意;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C选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主要动力。石油,煤炭等矿物资源是由古代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2. 关于太阳大气层中的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球—耀斑—威胁航天器安全B. 色球—黑子—影响地球气候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C. 光球—日珥—使地球产生磁暴D. 日冕—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B错误;日珥发生在色球层,C错误;日冕层产生的太阳风,即高速带电粒子流,到达两极地区,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大气层共四层:1.日冕,标志:太阳风;2.色球,标志:耀斑,耀斑活动周期11年,日珥;3.光球,标志:黑子,活动周期11年;4.日核,核聚变区。
3. 莫霍界面附近地震波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
A.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减小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增加
C. 纵波完全消失,横波速度加快D.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地壳向下经过经过莫霍面进入地幔,纵波和横波速度都增加,B正确,A错误;向下经过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下降,CD错误。故选B。
2022年1月14日~15日,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伴随着巨大轰响迅速升入高空,汤加全境很快被遮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主要来源于( )
A. 地壳B. 外地核C. 上地幔D. 下地幔
5. 汤加火山喷发时,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物质依次经过的地球圈层是( )
A. 地幔—地壳—水圈—大气圈B. 地壳—地幔—大气圈—地壳
C. 地幔—水圈—地壳—大气圈D. 地壳—大气圈—地幔—地壳
6. 在汤加火山喷发物质所经过的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
A. 生物圈B. 水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
【答案】4. C 5. A 6. A
【解析】
【4题详解】
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是岩浆变来的,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因此火山灰主要来源于上地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汤加火山喷发时,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因此首先经过地幔;岩浆向上运动,经过地壳;由于该火山是海底火山,因此从地壳出来之后,进入海洋,即进入水圈;大量火山灰伴随着巨大轰响迅速升入高空,最后进入大气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而生物圈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因此汤加火山喷发物质经过的水圈和大气圈都涉及了生物圈,所以在汤加火山喷发物质所经过的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B. 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 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D. 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8. 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各圈层之间存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9. 在四大圈层中,最具活力的主体是( )
A. 大气B. 水C. 生物D. 岩石
【答案】7. A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A对;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项错误;地球的大气圈是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项错误;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既有液态,也有固态和气态,D错。故选A。
【8题详解】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地域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①③④正确;岩石圈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9题详解】
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又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故生物圈是四大圈层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地球外部圈层也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显示火星盖尔陨坑中心位置的夏普山的形成之谜:夏普山极有可能是数百万年前大型河床的沉积物堆积、风化形成的,而这对证明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有力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上述材料表明人类努力在火星上寻找水,主要原因是( )
A. 火星上已经显示了生命存在的迹象B. 水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
C. 人类很快就能移居到火星D. 火星水资源丰富,未来人类可以加以利用
11. 生命活动存在的基本条件除了充足的水,还必须有( )
①适宜的光照和温度②较长的公转和自转③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④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太阳光照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人类之所以热衷于在火星上寻找水资源,是因为水是可能存在生命物质的最基本条件,水孕育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目前并无资料证明火星上已存在生命的迹象,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类在火星上寻找水资源,为未来开发火星做准备,并非很快移居火星,C选项错误。目前人类在火星上还未发现水资源,火星水资源并不丰富,D选项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地球之所以能孕育生命,除了液态水资源外,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故有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为生命的繁衍提供稳定的热量条件,①正确。太阳系内八大行星都有其自转和公转现象,其自转和公转的时长与生命孕育并无关联,②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故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大气层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保障,③正确。生命的孕育和繁衍与地形是否复杂并无关联,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
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古生代的地层中,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朱敏院士发现的化石库中可能含有的生物有( )
A. 恐龙B. 被子植物C. 三叶虫D. 裸子植物
13. 下列关于“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形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B. 两栖动物—鱼形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人类
C. 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D. 鱼形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人类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从鱼到人”的演化并不是从鱼直接变成人,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约在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从鱼到人”的开始演化。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该时代的化石库中可能含有的生物有三叶虫;恐龙是在侏罗纪时期;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故选C。
【13题详解】
“从鱼到人”的演化并不是从鱼直接变成人,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约在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从志留纪到现在,“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为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故选C。
【点睛】志留纪(笔石的时代,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志留纪时,海洋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的更新,繁盛一时的三叶虫逐渐衰退,板足鲎类开始兴起,是当时海洋节肢动物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伴随着陆生植物的发展,志留纪晚期还出现了最早的昆虫和蛛形类节肢动物。
14. 牛轭,犁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鹭湖、排湖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④→②→③B. ④→①→③→②
C. ④→①→②→③D. 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沉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终导致河道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与河道分离开,形成牛轭湖。图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④→①→③→②,B对。A、C、D错。
15. 下图示意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聚落的分布。图中a、b、c、d四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②河运便利
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上壤肥沃,便于农耕,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所以图中聚落位于河流沿岸。矿产资源情况从图中无法得知,因此④错误,①②③,A正确,故选A。
16.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径流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 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 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 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甲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和径流变化、地形阻挡以及海水顶托作用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所以该题选D。
17.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河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读右图可知,T岸侵蚀,P岸堆积;读左图可知,①③剖面均位于河曲处,且T岸均为凹岸(侵蚀岸),P岸为均凸岸(堆积岸),与右图剖面一致,①③正确;②剖面河道平直,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但材料没有提示半球位置,因此无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②错误;④剖面为凹岸的剖面,其特征应为中间较深,两岸较缓,且形态相差不大,④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18. 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A. 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 地势陡峻,降水丰富
C. 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 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读图可知,乙地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乙地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因此乙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应该是地势陡峻的山区、降水丰富、植被覆盖较差,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PQ、QR两段河谷地形差异显著,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 地质构造、河流落差B. 河流径流、岩石类型
C 岩石硬度、河流流速D. 岩层厚度、河流长度
20. QR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力的搬运作用
C. 流水的沉积作用D. 风力的沉积作用
21. 图中甲地的大面积沙丘,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 )
A. 冬季裸露的河滩B. 河流以南的山地
C. 河流以北的山地D. PQ河段的上游
【答案】19. C 20. C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PQ、QR两段河谷地形差异差异是PQ段为峡谷,QR段为宽谷,PQ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岩石硬度大,形成峡谷;QR段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沉积作用明显,岩石较软,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谷。所以造成PQ、QR河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硬度、河流流速,C正确。PQ、QR两段河谷地质构造相同;河流径流、河流长度对两处河谷的形成没有影响,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PQ段位于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故选C。
【21题详解】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据甲地沙丘形状,可知形成甲地沙丘的风向为偏北风,读图可知,甲地东北方河谷宽阔,有大量沙洲,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冬季盛行偏北风,雅鲁藏布江冬季为枯水期,大片河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甲处南部为山地,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故选A。
22. 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沙丘迎风一侧为缓坡,背风一侧为陡坡,因此B正确。故选B。
【点睛】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浪侵蚀B. 风力侵蚀C. 流水堆积D. 海浪堆积
24. 恐龙探海景观中的甲处进一步演化可能形成( )
A. 海蚀平台B. 离岸堤C. 海蚀柱D. 海蚀崖
【答案】23. A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风力侵蚀主要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B错误;流水堆积是河流地貌,C错误;海浪堆积主要形成沙滩地貌,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海蚀平台分布面积大,此处进一步侵蚀,面积小,A错误;此处拱桥进一步侵蚀后,残存的桥墩形成柱状岩体,不会形成离岸堤,B错误;海蚀崖是大面积的海岸陡崖,此处是向海凸出的一角,不会形成海蚀崖,D错误。故选C。
【点睛】海蚀柱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在中国沿海常可见到。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 喀斯特天坑属于下列哪种地貌( )
A. 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D. 冰川侵蚀
26. 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③②①D. ④①③②
【答案】25. A 26. B
【解析】
【分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25题详解】
喀斯特天坑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属于下流水侵蚀地貌,A对。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B错。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地貌,C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角峰、U形谷等地貌,D错。故选A。
【26题详解】
喀斯特洼坑形成地质过程,先是形成小溶洞②,经流水不断溶蚀,形成大溶洞①。后因顶部变薄,发生坍塌,形成图④。最后周边岩块剥落形成天坑③,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对。A、C、D错。故选B。
2020年,青海省东台吉乃尔湖区一时间火爆全网。这片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远看像无数岛屿屹立湖中,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碧绿的湖水与鬼斧神工般的雅丹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宛如人间仙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雅丹地貌成因与下列地理事物类似的是( )
A. 千湖岛B. 新月形沙丘C. 冲积扇D. 魔鬼城
28.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 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水入侵B. 湖水入侵-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堆积
C. 地壳抬升-流水堆积-湖水入侵-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湖水入侵-地壳拍升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魔鬼城与雅丹地貌一样,也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与雅丹地貌成因不同,A错误;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雅丹地貌成因不同,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多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形成,而水上雅丹则是风力侵蚀之后湖水入侵后形成,故排除BC。在干旱区,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后随地壳抬升而隆起,气候逐渐干旱,河湖沉积物出露地表,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育了雅丹地貌;近代气候转向温暖湿润,冰川融水增多,故形成水上雅丹。因此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水入侵,A正确,D错误。故选A。
【点睛】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
A. 冰斗、U形谷、角峰B. U形谷、冰斗、角峰
C. 冰斗、角峰、U形谷D. 角峰、冰斗、U形谷
30. 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A. ③地貌属于冰碛地貌B. 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
C. 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D. 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
【答案】29. D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②符合;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①符合;U形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③符合;因此,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角峰、冰斗和U形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图中③地貌为U型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②地貌为冰斗,是山岳冰川地貌,两极地区为大陆冰川地貌,B错误;①地貌为角峰,特点是高耸尖锐,C正确;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纬度较低的非洲大陆分布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题,31题28分,32题12分,共40分)
31. 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B为____,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____(不连续面字母)。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当时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时期。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17(或39~41) ③. 古登堡界面 ④. 2900
(2)外核呈液态或熔融态,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 ①. 地壳 ②. B
(4) ①. 土星 ②. 地球
(5) ①. 中生 ②. 爬行 ③. 成煤
(6) ①. 日冕 ②. 黑子##太阳黑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和地理模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地球的演化史、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17km处(陆地部分平均39~41km),过A时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加快,为莫霍界面;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过B后横波消失,纵波减慢,为古登堡界面。
【小问2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在B处消失,可能是因为B处以下为液态或熔融态,由于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横波不能传播而消失。
【小问3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由地表向深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之上,是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
【小问4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
【小问5详解】
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小问6详解】
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冤三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32.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填字母)。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图(填字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应该数我最辛苦了。”学生丙绘制的图应该是____图、____图(填字母),它们的地貌名称分别是____、____分别由_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
(5)学生丁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____(填字母)图。
【答案】(1)B (2) ①. C ②. 冰川侵蚀作用
(3) ①. A ②. E ③. A是风蚀蘑菇 ④. E是沙丘 ⑤. 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⑥. 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如图所示:
(5)D
【解析】
【分析】本题以5幅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河流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海岸地貌,为B图。
【小问2详解】
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乙同学在海拔最高的地方看到的景观,为山地冰川形成的地貌为C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侵蚀作用。
【小问3详解】
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学生丙绘制的图应该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夏季绘制了A图、E图两幅图,A图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E图为新月形沙丘(沙丘链),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小问4详解】
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故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如图所示:
【小问5详解】
学生丁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D图,是河流沉积形成的三角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华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华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