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第1页
    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第2页
    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16,【名校面对面】河南省三甲名校2023届高三校内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共13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停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顿(敦)港是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中转港(下图),同时是货物进出不需办理任何手续且不缴纳关税的自由港。金斯顿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的中转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金斯顿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 )
    A. 港宽水深B. 经济发达C. 税收优惠D. 位置优越
    2.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顿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 )
    A. 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B. 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
    C. 提升港区交通运输效率D. 提高港区土地利用效率
    3. 近年来,部分美国企业把加工型工厂由周边国家转移到金斯顿港,主要是为了降低( )
    A. 原料成本B. 交通成本C. 地租成本D. 劳动力成本
    【答案】1. D 2. D 3. A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解析】
    【1题详解】
    中转港主要是为了将周边各地货物集散,然后进行转运,或者相反,因此地理位置最为重要,D正确;港宽水深是该港口称为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A错误;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错误;税收优惠是沿线船舶选择该港口停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该港口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C错误。所以选D。
    【2题详解】
    集装箱自带防风防雨功能,拆除库房可以堆叠更多更高的集装箱,减少房屋的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对于减轻飓风和地震的危害影响较小,AB错误;露天堆场能够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但不是改建的主要原因,C错误。所以选D。
    【3题详解】
    自由港有税收优惠,手续简便,因此加工型企业的原料成本相对便宜,可以提高利润,A正确;交通成本对于加工型企业影响小于原料成本,B错误;该港口相较加勒比地区其它港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更高,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国际中转港是由整个航运贸易格局中逐步衍生而来,以转运货物服务于远洋运输和周边区域。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腹地、港口的地理位置、水深与设施条件、港口的自由度和港口作业成本与效率。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经济腹地与港口的地理位置,其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流动方向(以航线为代表)一起共同构成了“点线面”的航运地缘格局。此外,海关、进出口检验、信息传递和政府服务等软环境也是中转港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江南地区有丰富的黏土,在园林、古镇及民宿庭院中常见到黏土烧制的青瓦房(左图)及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右图),建筑风貌多采用“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顺应地势地貌,依山就势、层次而上)的手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江南地区路面多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地表积水B. 减少地表孔隙C. 坚固耐用美观D. 保障地面平整度
    5. 对“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建筑手法解释正确的是( )
    A. “借天不借地”尽量开拓下部空间B. “借天不借地”上部敞开收集雨水
    C. “天平地不平”力求向上发展D. “天平地不平”尽量保持地面结构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路面选用青瓦竖立铺设可以增大地表的孔隙,便于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积水,增大路面粗糙度,起到防滑的作用,A正确,BD错误;竖立铺设,坚固耐用,造型多样,视觉美观,不是主要作用,C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借天不借地”即指在起伏地形上建造房屋尽量少接地,减少对地面的损害,力求上部发展,开拓上部空间,如吊脚、架空等建筑形式,A错误;力求向上部发展并不是为了收集雨水,B错误;“天平地不平” 即指房屋的底面力求随倾斜的地形变化,减少改变地形,顺应地势地貌,依山就势、层次而上。因此“天平地不平”是为了尽量保持地面结构,而不是力求向上发展,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山地民居因地制宜,是与地形共生的典范。为适应山地地形,民居“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利用轻度的挖填筑台,依山向阳,形成架空、支吊、错层等结构。典型山地民居如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栏)”(魏书.僚传),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木梁柱、木墙体、瓦屋顶的楼居结构形式,楼下多置杂物农具或圈养牲畜,楼上居人。重庆山地地区的吊脚楼、桂北山区的“半面楼”等,采用“支吊法”,以适用陡坡或崖壁等复杂地形。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下左图为太行山东西向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和焚风多发的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A. 西坡、夜间多发B. 西坡、白天多发
    C. 东坡、白天多发D. 东坡、夜间多发
    7. 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 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
    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 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太行山西侧为高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行山夏季焚风效应较弱;冬季来自内陆的冷气团(西北风)强劲且干燥,一部分在山脉西坡(迎风坡)受地形阻挡堆积,另一部分气流越过太行山,在东侧(背风坡) 下沉增温,且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AB错误;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为谷风,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错误,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焚风效应会使热量增加,使得小麦返青期提前,但对熟制影响不大,①正确,②错误;焚风会使华北平原地区冬季地表积雪融化,缓解春旱作用减小,③错误;焚风增温会使蒸发增强,加剧干旱,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焚风是由于空气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 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6月降水较少B. 甲一6月气温较高
    C. 乙一1月晴天较多D. 乙一1月气温较低
    9. 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 )
    A. 河湖水量大幅减少B. 气候逐渐变冷变干
    C. 表层土壤温度升高D. 植被演化为常绿林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甲地区为横断山脉,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所以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A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乙在藏北高原,在1月份时地面气温较低,所以地面与空气的温差较小,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热量较少,所以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C错误,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所以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说明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层土壤的温度升高,C正确。气候会变得相对更暖一些,B错误。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整体气温较低,所以有效辐射减少不会使植被演化为常绿林,D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的变化相对较为微弱,即气温升高趋势较弱,不会使河湖水量大幅度的减少,A错误,故选C。
    【点睛】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
    地温能是指蕴藏在浅层地表层的可再生能源。常温层指地下温度的变化幅度等于零的地带。常温层温度及深度是反映地温能的重要指标。读我国部分城市常温层主要参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哈尔滨常温层埋深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温日较差大B. 地温年较差大C. 地温年际变化大D. 地气温差大
    11.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层部分热量来自地球内部,温度高于平均气温
    B. 平均气温与常温层之间的温差与纬度变化呈正相关
    C. 常温层埋藏的深度越大,地温能越丰富
    D. 郑州气候温和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平均气温接近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外界温度的变化程度决定了常温层的深度。温度变化愈大,则常温层深度愈深;温度变化愈小,则常温层深度愈浅。由于哈尔滨地处中高纬地区,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地面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常温层的深度相对深一些。故B正确;地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受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幅度的影响,哈尔滨纬度偏高,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幅度小,所以地温的日较差不大,A错误;在纬度不变、地势稳定、气候稳定的情况下,受太阳辐射影响,各地地温年际变化也不大,C错误;由图可知,哈尔滨的地气温差不大,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各地地下常温层平均温度均高于当地平均气温,故可推断常温层部分热量来自地球内部,A正确;由图可知,大气与常温层之间的温差与纬度变化关系不大,B错误;图中常温层埋藏的深度浅,常温层温度较高,说明常温层埋藏的深度越小,地温能丰富,C错误;由图可知,郑州平均气温较高,所以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浅层地温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和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影响浅层地温能资源形成的变量多,有地质、气候、水文、光照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旭川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质地优良,是日本著名的家具产地,其主要市场经历了北海道—日本国内—全球的变迁。1890年旭川木工厂落成是旭川家具产业的开端;1898年,旭川—稚内铁路开通,为营建新城市大量木工迁居至此;20世纪初期,随着人工干燥机的发明,旭川家具产量大幅提升;1951年起,当地每年举办一次新作展,展示创新工艺;1990年起,定期举办“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博览会”。目前,全球顶级木材在旭川集聚,旭川家具备受国际市场欢迎,但近年来为保持产量稳定并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下图示意旭川的位置及家具市场的变迁。
    (1)指出旭川家具生产依赖人工干燥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20世纪50—90年代旭川家具畅销日本的原因。
    (3)说明全球顶级木材集聚对旭川家具产业的促进作用。
    (4)推测近年来旭川家具为保持产量稳定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的原因。
    【答案】(1)冬季。理由:旭川靠近日本海,受来自海洋的冬季风影响,空气潮湿; (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木材自然干燥困难。
    (2)起步早,原料优质,工艺精良,家具品质好; 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举办展会,宣传力度大,知名度高; 可海铁联运,交通便利,利于家具外销。
    (3)扩大木材来源,满足产量需求;拓展木材种类,丰富产品类型(增强市场适应力); 获取高品质原料,利于发展高端家具,提高附加值。
    (4)保证产品品质,保护品牌价值; 严控生产规模,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旭川的位置及家具市场的变迁为试题背景,涉及了自然环境对人灯活动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小问详解: (2)小问详解: 本(3)小问详解:(4)小问详解:
    【小问1详解】
    本题主要从气候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旭川近日本海,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来自大陆西北风在经过日本海时,水汽得到补充,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雪),导致当地空气湿度大,木材较为潮湿;旭川位于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木材自然风干难度较大。因此旭川家具生产依赖人工干燥机的季节主要是冬季。
    【小问2详解】
    本题主要从旭川家具的优势及畅销全日本的可行条件来分析。结合材料信息,“旭川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质地优良,是日本著名的家具产地”和“1890年旭川木工厂落成是旭川家具产业的开端”,说明旭川家具发展起步早,原料充足且木材质地优良;制造家具工艺精湛,家具品质好; “1898年,旭川—稚内铁路开通,为营建新城市大量木工迁居至此;20世纪初期,随着人工干燥机的发明,旭川家具产量大幅提升;1951年起,当地每年举办一次新作展,展示创新工艺;1990年起,定期举办“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博览会””,说明当地人才集聚,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举办各种各样的展会,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旭川家具的知名度,创设属于自己的品牌;由图中铁路和港口可知,旭川家具可实现海铁联运,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家具销往各地。
    【小问3详解】
    旭川集聚全球顶级木材的意义可从经济、环境两方面分析。“集聚全球顶级木材资源”,说明旭川家具的木材来源扩大、可丰富产品类型,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利用来自全球各地的木材,可以保护本地木材资源,可缓解因森林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高端木材的使用可以提高旭川家具的档次,从而提高家具的附加值,增加利润。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保持产量稳定”,说明旭川家具注重产品品质,保护自己品牌价值,以质取胜;“全球顶级木材在旭川集聚,旭川家具备受国际市场欢迎”可知,旭川集聚全球顶级木材,家具木材来源广;“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说明充分利用世界木材,减少了对本国木材的消耗,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莫雍错(下左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间盆地,被连绵巍峨的雪山环抱,湖面面积290平方千米,海拔约5030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50毫米,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冬季,普莫雍错湖面冰封,由于冰层与大气热量交换,冰层垂直导热不均,导致冰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景观。
    推瓦村海拔约50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每年2月中上旬,推瓦村牧民一边探查冰层厚度一边用牛粪炉灰在普莫雍错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在清晨将羊群沿该小道从湖岸赶至湖心岛(下右图),湖心岛水草丰富,饲料充足,便于羊群度过春回大地前"青黄不接"的日子,一个多月后牧民又将羊群赶回湖岸,这种独一无二的转场牧业方式已在当地延续了上千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流域内冰川面积逐渐萎缩,未来普莫雍锯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1)简述牧民用牛粪炉灰在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的好处。
    (2)说明普莫雍错冰裂纹景观的形成过程。
    (3)判断普莫雍错湖水盐度特点并说明理由。
    (4)分析普莫雍错面积缩小对区域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牧民探查冰层最厚的区域,撒上牛粪炉灰,成为羊群的安全通道(或指引路线);牛粪炉灰柔软而富有黏性,羊踩上去不容易打滑。
    (2)普莫雍错海拔高,气温低,盐度低,冬季冰层厚度大;冬季降雪少,且大风天气多,冰层上少有积雪覆盖,对冰层与大气热量交换影响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冰层表面反复膨胀收缩;冰层导热性不均,较深冰层体积变化不显著,与表层冰面产生应力,出现冰裂纹景观。
    (3)盐度低(淡水湖)。湖泊地处海拔高,年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夏季大气降水及冰川融雪补给较多,稀释湖水盐度;东部与湖相连的河流位于湖泊流域范围之外,湖中盐分可顺利排出、盐度维持较低水平。
    (4)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湖泊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加;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蒸发量因素、湖泊演化、河道流向的判定、湖水性质、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渗透了对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在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的好处可从提供安全通道、防滑和保障安全通过等角度分析。牛羊要沿着灰色小道从湖岸赶至湖心岛,所以牧民在探查冰层厚度时要选择最厚的区域,撒上牛粪炉灰,使之成为羊群行走的的安全通道,而且还可以作为指引路线;牛粪炉灰柔软而富有黏性,羊踩上去不容易打滑,能够保证牛羊安全通过。
    【小问2详解】
    说明普莫雍错冰裂纹景观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气温、降雪、地形、昼夜温差等角度分析。由题意可知,普莫雍错海拔约5030米,海拔高,气温低,并且湖泊的盐度低,易结冰,故冬季冰层厚度大;冬季普莫雍错湖面冰封,摩擦力小,且冬季大风天气多,冰层上少有积雪覆盖,利于冰层与大气热量交换,冰层易产生裂纹;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冰层表面反复膨胀收缩,冰层易产生裂纹;据材料可知,冰层垂直导热不均,较深冰层体积变化不显著,与表层冰面产生应力,出现冰裂纹景观。
    【小问3详解】
    淡水湖盐度低,咸水湖盐度高;由材料可知,湖泊海拔约5030米,故湖泊年均气温较低,蒸发弱;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50毫米,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加之夏季冰川融雪补给较多,稀释湖水盐度;东部有河流从湖泊流出,湖中盐分可顺利排出,使湖泊的盐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故该湖泊盐度较低,属于淡水湖。
    【小问4详解】
    分析普莫雍错面积缩小对区域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从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风沙活动和水位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流域内冰川面积逐渐萎缩,未来普莫雍锯面积有减小趋势,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大;湖泊面积缩小,湖泊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岸边裸露湖床增多,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淡水注入少,湖泊水位下降,蒸发加剧,湖泊的盐度升高。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塔努斯卡冰川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山谷冰川,冰川终点是马塔努斯卡河的源头。由于位置靠近当地主要高速公路,也是美国可以驾车抵达的最大的冰川。下图为马塔努斯卡冰川位置图。
    指出该地驾车旅游的最佳季节及车辆需要具备的主要性能,并说明理由。
    【答案】夏季。夏季平均气温较高,天气暖和;白昼时间长,适合户外活动。地处山区,车辆需具有较好的爬坡性能;轮胎需具备良好的防滑能力;纬度高,气温低,车辆需有良好的空调设备;冰雪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汽车挡风玻璃和车窗玻璃需要有良好的防强光照射的功能。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塔努斯卡自驾游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旅游活动的季节、自驾车辆需具备的性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读图文材料,该地驾车旅游的最佳季节为夏季,因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大较大,平均气温较高,天气暖和;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该地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适合户外活动时间长。
    马塔努斯卡冰川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车辆需具有较好的爬坡性能;海拔高,气温低,多冰雪覆盖,轮胎需具备良好的防滑能力;纬度高,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车辆需有良好的空调设备;冰雪覆盖面积大,冰雪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汽车挡风玻璃和车窗玻璃需要有良好的防强光照射的功能等。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肯尼亚河马性格温顺,属于杂食性动物,栖息在瓦纳沙湖湖畔,以食草为生。湖畔分布着大量花卉种植基地,生产的鲜花主要出口到欧洲。2019年末至2020年,该区域遭遇暴雨,加之疫情席卷欧洲,众多花农失业,为了谋生,花农转业为渔民。在此期间,河马伤人事件达到历史峰值。如图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瓦纳沙湖湖岸线分布图。
    分析近年来肯尼亚河马频频伤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原因:湖水上涨,河马觅食区域被淹没,食物来源减少;疫情爆发,花农失业转为渔民,侵占河马生存空间,激发人类与河马矛盾。
    措施:发展其他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居民生活;划定河马保护区和捕鱼区,减少相互干扰;加强立法,禁止非法捕鱼,加强巡查;加强宣传,增加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瓦纳沙湖湖岸线分布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肯尼亚河马频频伤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依据材料“湖畔大量土地成为花卉种植基地”可知,大量的人类活动使河马等野生动物走廊关闭,缩小了河马的栖息地;“2019年末至2020年,该区域遭遇暴雨,加之疫情席卷欧洲,众多花农失业,为了谋生,花农转业为渔民”可知,该区域遭遇暴雨,使该地区水位上涨,湖岸四周植物流失,饥饿的河马为了寻找牧草,领地意识很强,遇到有人闯进它们的领地,会主动攻击;加之疫情,花农失业,进入瓦纳沙湖的渔民增加,导致河马生存空间减小,所以频发河马伤人事件。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禁止非法捕鱼;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保护区规定执行;扩大宣传,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恶性事件发生;减少花农的花卉种植基地,对花农补贴或者制定安全的保障防护制度,发展旅游业,使一部分花农转为旅游从业人员,为花农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居民生活。

    相关试卷

    2023届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猜题大联考(一)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猜题大联考(一)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