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第1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00,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本届亚运会于10月8日胜利闭幕。完成下面小题。
1. 本届亚运会开幕时,在伦敦的华侨观看开幕式的时间为当地( )
A. 4:00B. 8:00C. 12:00D. 20:00
2. 本届亚运会期间,太原市的日出方位逐渐( )
A. 南移B. 北移C. 升高D. 降低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第 19 届亚运会在我国杭州开幕时是北京时间为 2023 年9 月 23 日 20:00,即东八区为20 时。伦敦时间采用中时区的区时,与东八区差8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原则,伦敦比北京晚了 8个小时,所以伦敦时间为9月23 日12:00,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为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向南移动。太原日出方位逐渐向偏南方移动,A正确,B错误;日出方位均在地平线附近,此时太阳高度几乎为0,不存在升高或降低,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 (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3. 图中甲处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
4. 图中④处地貌最可能是( )
A. 断陷盆地B. 褶皱山C. 火山D. 断块山
5. 推测图示区域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活动
B. 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浆活动
C. 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外力侵蚀
D. 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流水堆积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甲地中间高两侧低,所以地形是山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甲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由此判断甲地是向斜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根据等高线可知,图中④处是山地,A错误。从岩层新老关系看,该处岩层最新,而且与周围岩层性质不同,而且岩层界线呈圆形,最有可能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与周围岩层不同,C正确。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绵的,断块山的岩层是断开的,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图中岩层新老岩层排列整齐,说明该区域主要是沉积岩,经过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后来地壳运动,发生褶皱运动,形成山地和谷地。经过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形成向斜山和背斜谷;内力作用,岩浆喷发,形成火山。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褶皱形成时,背斜岩层向上凸起,多成为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多成为谷地。但随着外力作用的影响,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是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北、堪察加半岛东移出海。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东北冷涡在春夏季活动频繁,是造成东北地区降水的原因之一。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有时会在偏北风的助推下,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一路南下,与长江流域的低层暖湿气流汇合。受冷涡影响,天空也会出现高颜值的“冷涡蓝”。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东北冷涡本质上是( )
A. 近地面气旋,顺时针旋转B. 高空气旋,逆时针旋转
C 近地面反气旋,逆时针旋转D. 高空反气旋,顺时针旋转
7. 此时,丙处风向为(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
8. 受此次冷涡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北地区降水增多
B. 低温影响小麦、大豆、玉米等及时播种,因而造成东北秋粮减产
C. 图中乙地有可能出现“冷涡蓝”
D. 长江流域汛期提前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材料中“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是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得知东北冷涡是高空气旋,因在北半球,所以是逆时针旋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等压面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的等高线与这高度范围内某一平面的等压线分布相近。故可将图中的等高线近似看为等压线,丙地在北半球,且在高空,东南部为低气压中心,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西北指向东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材料中“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甲位于冷涡的前部,因此多降水,故东北地区降水增多,A正确;春季东北正值小麦、大豆、玉米的播种,低温会影响产量,B正确;乙地位于冷涡西部,雨过天晴,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为强劲,云层已被强风吹散,形成天高云淡、蓝天再现的“冷涡蓝”,C正确;材料中“冷空气有时会在偏北风的助推下,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一路南下,与长江流域的低层暖湿气流汇合。”冷暖空气相遇容易形成降水,根据雨带推移规律,暖湿气流到达长江流域已为夏季,即梅雨。因此,长江流域应该是夏季多雨,汛期没有提前,D错误。故选D。
【点睛】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向下弯曲为低压。
2013年7月,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影响,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近年来,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汾川河流域出现强降雨时(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梅雨”B. 开普敦正值旱季
C. 黑龙江的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D. 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10. 第3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却无明显洪峰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涵养水源B. 人为截流C. 下渗少D. 蒸发强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汾川河流域出现强降雨时是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伏旱,A错;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冬季,降水多,B错;黑龙江种植春小麦,秋季收割,C错;塔里木河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7月气温高,正值汛期,D对。故选D。
【10题详解】
读表分析,第三次的降水量为100.1mm,较之前两次降水量大,但时间较长,历时5天,强度小、下渗多,植被对地表径流截流作用强,涵养水源能力强,A对C错;第3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人为截流依旧会出现洪峰,B错;蒸发量几次降水区别不大,D错;故选A。
【点睛】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
A. 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B. 东南向西北、东南向西北
C. 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D. 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12. 图示季节( )
A. 田纳西河正处于主汛期B. 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葱葱
C. 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D. 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正忙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通过该区域的海陆分布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北印度洋,且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海区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之间,会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我国南海沿岸流的共同影响,夏季北印度洋的海水由于呈顺时针流向,大量海水涌入马六甲海峡,造成马六甲海峡海水自西北向东南流,同时南海的沿岸流随西南风向东北,造成马六甲海峡的海流由印度洋流向太平洋,A对。故选A。
【12题详解】
从图可知,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夏季。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主汛期出现在12月到次年 4月中旬,A错;南非大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原上郁郁葱葱,B错;天山夏季气温高,积雪下限海拔较高,C对;华北平原为冬小麦,播种小麦一般年份是在10月中旬左右,D错。故选C。
【点睛】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夏顺冬逆”,马六甲海峡洋流作为季风洋流的补偿流而存在,流向夏季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冬季相反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这里拥有北回归线上难能可贵的热带雨林,其结构、功能与赤道热带雨林基本相同,乔木可高达70米以上,比一些典型热带雨林还高得多。当地雨林区每年特定时期常有浓雾,这里还有着植被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下图),在某些河谷地区,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由亚热带类型转为热带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西双版纳特定时期多浓雾对该地区热带雨林的有利影响有( )
A. 促进植物蒸腾作用B. 避免热季植物灼伤
C. 提高热带雨林气温D. 弥补干季水分不足
14.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出现独特的植被“倒置”现象是由于( )
A 海拔升高,光照充足B. 地形封闭,出现逆温
C. 气流下沉,焚风效应D. 气流抬升,水分充足
15. 植物量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总量。与巴拿马地区(7~10°N) 的热带雨林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量更高,是因为西双版纳( )
① 水热条件充足,物种丰富 ②乔木高大,树干植物量大
③ 热季昼长更长,生长期长 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物积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西双版纳的浓雾多发生在旱季,旱季降水少,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水汽易凝结形成浓雾,可以弥补干季水分不足,满足热带雨林的生长,D正确;浓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白天气温降低,植物蒸腾作用减弱,AC错误;浓雾不能避免热季植物被灼伤,B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据材料“在某些河谷地区,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由亚热带类型转为热带类型”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出现独特的植被“倒置”现象是由于地形封闭,出现逆温现象,气温随海拔升高导致的,B正确;植被“倒置”现象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光照充足、水分充足不影响气温变化,AD错误;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会使山谷中气温升高,对山坡气温影响小,C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据题干“植物量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总量”可知,与巴拿马热带雨林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量更高,是因为西双版纳“乔木可高达70米以上,比一些典型热带雨林还高得多”,故乔木高大,树干植物量大,②正确;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物积累,④正确;所处纬度较高,水热条件不如巴拿马雨林区充足,①错误;热季昼长更长,生长期长,生物分解作用快,不利于有机质积累,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雾对多雾地区森林的水文循环和植物的水分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雾水可以通过降低植物蒸腾、通过林冠截留滴落地面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以及地上部分直接吸收三种方式影响森林的水分平衡。
第2卷:非选择题(55分)
16. 下图为某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
(2)与C地相比,判断D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3)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此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答案】(1)气旋(或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2)D地风力大于C地。 D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3)冷锋。温暖晴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涉及天气系统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设置较为常规,突出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
【小问1详解】
根据B处风向可知,该地形成逆时针向内辐合(从四周吹向中心)的大气运动特征,为气旋(或低压),强烈发展可能形成台风。
【小问2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D地的风力大于C地。原因是D地等压线较C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C大,风力较C大。
【小问3详解】
图中字母E位于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常形成冷锋。此时冷锋尚未移动到甲地,该地受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旱扇”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河流塑造的冲洪积扇,旱扇上的水流多分支、杂乱无章、频繁改道、形似发辫,被称为“辫流”。我国西北地区有规模庞大的“旱扇”群。
材料二: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旱扇”景观。
(1)描述“旱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旱扇”夏季发育速度最快,试分析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有部分“旱扇”发展成了重要的农耕区,请简述其形成条件。
【答案】(1)厚度逐渐变薄。越往旱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2)夏季降水较多,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高。
(3)临近水源,便于灌溉;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旱扇”景观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农业区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旱扇”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河流塑造的冲洪积扇”可知,暂时性的河流从上游搬运疏松沉积物至山麓地区,随河道展宽,地势低平,疏松沉积物自扇顶到扇缘沉积,越往旱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厚度逐渐变薄。
【小问2详解】
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易形成暂时性洪流;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沉积物;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侵蚀强烈;流水携带大量的疏松沉积物多,所以夏季是“旱扇”发育速度最快的季节。
【小问3详解】
“旱扇”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到低,颗粒物由粗到细,所以“旱扇”扇缘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便于耕作;土层较厚,土地颗粒较细,土壤肥沃;扇缘地带有泉水渗出,地下水较充足,灌溉条件好等。
1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如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部分海域海底礁石阻挡海水回流,沿岸暗流涌动。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1)分析纳米比亚西部荒漠的形成原因。
(2)分析数以万计的火烈鸟集聚在附近浅海滩上的自然原因。
【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降水少;沿岸本格拉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2)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纳米比亚为材料,涉及荒漠成因、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蒸发旺盛;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盛行离岸风,降水少;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显著,降水更加稀少。
【小问2详解】
东南信风在该地为离岸风,离岸风导致离岸流,形成上升补偿流,会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类大量繁殖,为火烈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的栖息和生存等。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境,绵延2000余千米。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500余千米,海拔1000~3000米,最高峰友谊峰海拔4374米。下图示意四国境内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带谱。
(1)指出不同区域阿尔泰山垂直植被带的总体差异。
(2)阿尔泰山山顶分布有带幅较宽的冰雪带,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3)说明与其他三国相比,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山森林草原带带幅较宽的原因。
【答案】(1)不同区域垂直植被带的基带存在差异;同一植被带分布的海拔范围明显不同;垂直带谱的植被组成差异较大。
(2)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均较高,气温低.常年气候严寒;西风带来的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凝结形成降水,且多以固态形式出现。
(3)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山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且位置最靠西,因此降水多;平均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阿尔泰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冰川的形成、森林草原带的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四国境内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带谱可知,不同国家境内垂直植被带的基带不同;同一植被带分布的海拔范围在不同国家也有明显不同;不同国家境内的垂直带谱组成差异也很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阿尔泰山海拔1000~3000米,海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纬度也较高,所以山顶气温低.常年气候严寒;阿尔泰山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影响,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温而产生降水,由于山顶气温较低,降水多以固态形式出现。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萨克斯坦属于各个国家中的更靠西的国家,境内阿尔泰山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接受水汽更多,所以降水更多;且该境内的阿尔泰山平均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利于森林草原的生长。
【点睛】序号
降水时长(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³/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³/s
20,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