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1讲 走近细胞(讲通)
展开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第1讲 走近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病毒(5本书)
《2020-2022年重要省份高考生物考点分布、题型及所占分值》。
新高考已从全国卷平稳过度,必修一的重点仍是高频考点,从对历届考题及考点分布分析,大致命题趋势如下:
专题一: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基础性强,有直接考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相关知识点、细胞内有机物检测的原理及应用,从而考查学生对细胞整体性的认识(如2022广东卷T8、2022湖南卷T1),或结合一些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如2022广东卷T9、2021山东T1)。相关考题难度中等偏低。
通过对实施了新高考的广东、山东、河北、湖南、湖北、辽宁、江苏和浙江等多省生物单科试题的研究,必修1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中常考选择题,数量1~2道,有时与专题二细胞代谢结合考1道非选择题,难度系数为中等及偏下。
考点一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一.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细胞学说:肉眼观察→显微观察→理论归纳→不断修订
2.细胞学说的意义:
①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生物学的研究由器官-组织进入细胞水平
③促进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多学科的融通和统一
④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理论埋下了伏笔。
【特别提醒】
1.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
A.未涉及原核细胞; B.未涉及病毒; C.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关于细胞学说的错误说法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只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例1.(高考题重组)下列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揭示了所有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B.细胞器种类、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
C.生物体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不同个体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DNA、RNA、蛋白质
E.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F.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高等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高等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单细胞生物: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特别提醒】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关系: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次 层层相依 ,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解题方法:上面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是对生物学每个知识点的一句概括,研究问题就研究这三方面的知识,组成→结构→功能,碰见你不会或陌生的问题,就在题当中去分析这三个问题。)
例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核酸 ②肌细胞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②③⑤⑥⑦⑩⑧
C.⑧⑩⑨⑥⑤③② D.⑧⑩⑦⑥⑤③②
三.研究方法: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观察到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结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完全归纳法
观察到部分类型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不完全归纳法
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信的,但也存在例外可能。
【教材拾遗】
1.源于必修1 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一结论是可信(填“可信”或“不可信”)的。
观察到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2.孟德尔在总结遗传规律时,是否用到了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一类事物的一个个具体事实中总结出这类事物共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各自的遗传结果,发现了F2中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的数量比约为3:1,由此总结出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归纳法。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
(1)细菌
【特别提醒】
1.原核生物的4点辨析
(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2.蓝细菌
(1)除蓝细菌(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以外的带“藻”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2)蓝细菌无叶绿体,含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蓝藻也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3)淡水富营养化→蓝细菌爆发→水华现象;海水富营养化→藻类爆发→赤潮现象
【教材拾遗】
1.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内质网、高尔基体,因此不存在蛋白质在他们上面的加工、运输过程。
2.原核无核膜,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边转录边翻译)。
3.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 P12 “科学前沿”: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4.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不同点(多样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不同点(多样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相同点(统一性)
例3( 2018 全国Ⅰ卷,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例4.(2021·山东威海模拟)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DNA,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RNA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染色体上,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拟核中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及两个原因:
2.细胞的统一性:
①不同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②所有细胞的都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遗传物质均为DNA)
③体现了所有细胞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3)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包括骆驼的成熟的红细胞)
①无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P一9问题探讨
②不分裂,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P一121
③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P一48,含有酶,但不合成酶。
④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ATP来自无氧呼吸,与氧气无关。P一94(右图)
⑤血红蛋白(含Fe2+)含量丰富,P一2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P选一4
⑥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P一42
⑦细胞寿命很短,说明核质相互依存。P一56
⑧功能是运输氧气,但不消耗氧气。P一28,94
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P一42
⑩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协助扩散 P一66
⑪衰老的红细胞的特点中,就不存在“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这个特点。P一124
⑫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红细胞结构的形态改变。P一32;P二81
⑬不具有生物膜系统。P一52
学生批注:
①〖提取鸡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放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 )〗P一42
②〖可以用鸡的红细胞作为“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材料.( √ )〗
③〖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 )〗P一 115
④“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有涉及:血细胞计数板。P选择性必修二11
例5.(2022·天津三中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含磷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在核糖体
考点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图
2.显微镜的实验原理
①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 倒立 的放大的虚像。
►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如:P → d
►放大是指 长度 或 宽度 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 反比 ,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范围 越小 ,看到的标本范围 越小 。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③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小 。( 无 螺纹)
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大 ,工作距离(镜头距标本的距离) 越近 ,视野 越小 。( 有 螺纹)
⑤换上高倍镜后,只能使用 细 准焦螺旋调焦。
⑥使视野变亮的方法除换用 大光圈 外,还可以将反光镜由 平 面镜换为 凹 面镜 。
3.操作步骤
取镜:从镜箱中取出,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置于试验台自己的左胸前。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到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反光镜 使
光线经通光孔,进入镜筒,使 视野明亮 。
调焦: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先在注视下降下镜筒,然后用眼注视目镜,并转动 粗 准焦螺旋
缓慢升起镜筒,至看到物象时,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并调节 细 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并找好最佳观察点移至视野中央。
换用高倍镜:转动 转换器 ,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观察与调焦:若换上高倍镜后物象清晰,可直接观察,若不清晰,则用 细 准焦螺旋调焦。若视野
变暗,可用较大 光圈 或调节反光镜是视野变亮。
复原:使用完毕后,将显微镜恢复原装。
4.基本技术要求
①镜检观察方法:姿势要端正,一般用 左 眼观察, 右 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小疲劳。
②选择光源:对光时应避免 直射 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象的清晰,并刺激眼睛。
►凡是检测染色标本时,光线应 较强 ;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 较强 ,可通过扩大或缩小 光圈 、旋转 反光镜 调节光线。
►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 暗 ,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5.视野中细胞数目的计算
①若视野中的细胞呈单行,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10×10 看见8个 10×40 将看见 2 个
②若视野中的细胞均匀分布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10×10 看见64个 10×40 将看见 4 个
6.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方法:气泡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则不会变形,且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7.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8.低倍镜的视野大,可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大。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可移动遮光器换用大光圈,也可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9.高倍镜和低倍镜的比较
10.教材中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①叶绿体的功能(必修一,P100)
②细胞中脂肪的检测(必修一,P18)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必修一,P50)
④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必修一,P64)
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必修一,P116)
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4)
⑦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必修二,P89)
⑧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选择性必修二,P11)
11.显微镜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显微镜类的实验在命题时通常有以下角度】
①考察对实验材料的处理
材料选取: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及观察目标选择选择实
验材料。如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选择含叶绿体较多的材
料,而不是选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
染色材料:Ⅰ、有的材料观察目标明显,不需要染色,如观察叶片的保卫细胞和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
Ⅱ、有的材料需要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要用稀碘液染色。
材料状态:Ⅰ、有的观察材料要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如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Ⅱ、 有的材料只有将细胞杀死固定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考察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
③考察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命题长考:反光镜、高倍镜的使用、物像的移动、异物的判断、视野明暗与物像清晰度的调节、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计算等。
④临时装片制作
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
(临时装片的制作根据不同的实验和不同的实验的材料的处理不同)
例1.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同时提升镜筒
C.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④⑤
D.从图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
转动细准焦螺旋
例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例3.(2022汕头高二期中)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D、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例4.(2011年上海高考T14)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二.电子显微镜
光镜仅能观察到表面微细结构(显微结构),
电镜可获取晶体结构、微细组织、化学组成、电子分布情况等(亚显微结构)
考点四 病毒
1.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生物:病毒
结构分类
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2.病毒
(1)细胞结构: 非细胞 生物。(病毒的物质组成主要为 核酸 和 蛋白质 )、(因此 不属于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 消费者 。(只有 寄生 在活细胞才能生活、繁殖)
(3)遗传物质: DNA 或 RNA 。(当DNA和RNA同时存在于细胞中时, DNA 是遗传物质, RNA 是辅助 DNA 完成遗传效应;只有 RNA 单独存在时,才是遗传物质。)
注:遗传物质是DNA的病毒有: 噬菌体 、 水痘病毒 、 天花病毒 。
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有: 流感病毒 、 HIV 、 烟草花叶病毒 。
(4)病毒增值过程:
吸附 注入核酸 合成自身物质 组装 释放
注意:①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 细胞 ,再该细胞培养病毒。
②病毒在增值时,所需要的 场所 、 原料 、 能量 都是 宿主 细胞提供的,病毒只提供自身 核酸 作为模板和指导自身的蛋白质的合成。
(5)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 基因突变 。
(6)病毒在中心法则中占有的过程是不同的。
中心法则为:
其中:①烟草花叶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②HIV的中心法则为:( 逆转录 生物的典型代表,目前接触到的唯一一个有这种特点的生物,其它病毒看题目信息),自身携带逆转录酶,侵染时将自身RNA和逆转录酶注入宿主细胞。
③噬菌体(D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免疫中的过程。
病毒(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防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而由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因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8)应用:
①经过处理,病毒在免疫调节中可以作为 疫苗(抗原) 。
②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 运载体 ,例如: λ噬菌体衍生物 , 动植物病毒 。
③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以用作诱导的融合剂,如 灭活的病毒 。(灭活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9)某些病毒会成为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分子。
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病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us肉瘤病毒等。
【特别提醒】
①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但在宿主细胞中能增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②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P二44.【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载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作为载体】(答案:噬菌体)(2017,全国Ⅰ)
③RNA分子一般为单链结构,易发生基因突变
④病毒离开细胞,病毒很快死亡。而且不能用配置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往往采用活鸡胚细胞进行培养。
⑤尝试写出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核酸的实验思路:
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用该宿主细胞培养病毒
⑥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干扰。
⑦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作物脱毒(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⑧在《进化》中:病毒对种群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⑨HIV逆转录的DNA会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在侵入宿主细胞时,会将逆转录酶和RNA同时注入细胞
例1.(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直接复制其RNA
B.在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培养,用于研究
C.RNA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
D.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就死亡
例2.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2S和31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A.31P、32P、32S B.31P、32P、35S
C.31P、32S、35S D.32P、32S、35S
例3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等途径引起的。下列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该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D.该病毒的细胞膜中可能存在磷元素
例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例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例6.Rus肉瘤病毒是诱发癌症的一类RNA病毒,如图表示其致病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宿主细胞内,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其中酶A是一种RNA聚合酶
C.R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
D.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
例7.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
①新冠病毒的检测
②检测新冠病毒的核酸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RNA的病毒,病毒中特异性RNA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标志物。(逆转录荧光PCR技术)。
在PCR反应体系中,包含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及一个Taqman探针,两端分别标记了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若反应体系存在靶序列,PCR反应时探针与模板结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降解,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
③新冠病毒的预防--疫苗
例8.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nCV”病毒,该病毒为RNA病毒,其序列中具有RNA聚合酶基因,无逆转录酶基因,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的检测方法有:①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方法①②③都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病毒样本
B.方法②③都需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C.某人有可能①②为阳性③为阴性,也可能③为阳性①②为阴性
D.由于RNA比DNA稳定性差,往往将病毒样本的RNA反转录成cDNA,扩增之后进行分段测序,在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逆转录酶、Taq酶
1.(2021·河北,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
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
2.(2021·浙江6月选考,2)蓝藻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内质网,但有核糖体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仁
C.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D.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
3.(2020·全国Ⅱ,1)新冠病毒(SARS-C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和溶菌酶可破坏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细胞核中:和相关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 露存在(环状)
转录和翻译
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
转录在细胞核内,
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细胞分裂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本质区别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不遵循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共有的结构或物质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远
方法
实验材料特点
实验名称
压片法
比较松散的材料。如根尖、花药等,实验中要压碎,以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装片法
微小生物(如草履虫、衣藻)或大型生物的部分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叶表皮细胞),直接观察
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切片法
相对较大、较硬的材料,如花生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涂片法
液体材料
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8 免疫调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8 免疫调节,文件包含专题28免疫调节教师版docx、专题28免疫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文件包含专题21生物变异教师版docx、专题21生物变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2 细胞的增殖: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2 细胞的增殖,文件包含专题12细胞的增殖教师版docx、专题12细胞的增殖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