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11,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3- 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秋季正值制作葡萄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秋季正值制作葡萄酒。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摘取葡萄B. 清洗葡萄C. 捣碎葡萄D. 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摘取葡萄只是将葡萄从葡萄架上摘下来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A错误;
B、清洗葡萄只是将葡萄表面的脏污去掉,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B错误;
C、捣碎葡萄只是改变了葡萄的形态,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故C错误;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1∶4∶3B. l∶3∶2C. 4∶l∶2D. 3∶1∶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有1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反应前后均有A分子,说明反应后A分子有剩余,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分子为3个A分子和1个B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为2个C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故选D。
3. 宏微结合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溶于水形成溶液,氯离子、钠离子扩散到了水中,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的大小相同,错误;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是由于加大压强,分子间隙变小,体积变小,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故选D。
4. 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B. 铁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为26
C. 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Fe+2D.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26;故选项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2个电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形成Fe2+;故选项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如图是表示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的关系图,如果整个大圆表示物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①是纯净物②化合物
B. ①是混合物③氧化物
C. ②纯净物④氧化物
D. ③是氧化物④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如图是表示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于不包含的关系图,如果整个大圆表示物质可知,
A、①为混合物,②为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①为混合物,③化合物,故选项错误错误;
C、②纯净物④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D、③是化合物④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 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 实验中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CO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a处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给出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正确。
D、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以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错误。
故选C。
7. 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溶质质量相同B.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均为不饱和溶液D. 溶剂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中图示,甲中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转移50mL到乙烧杯中,此时两者溶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后来向乙烧杯中加入50mL水后,乙烧杯中水的质量增大了,即溶剂质量增大了,但是溶质质量没有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此时乙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正确答案是A.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将盛有硫粉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蓝紫色火焰
B. 将铜丝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铜丝表面附着银白色的银
C. 向装有几小粒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加入汽油,振荡,观察到高锰酸钾溶解
D. 向水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过一会儿观察到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把盛有点燃的硫粉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蓝紫色火焰,若不点燃,则无法燃烧,故A说法错误;
B、将铜丝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铜丝表面附着银白色的固体,铜丝表面附着银白色的银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B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在汽油中不溶解,故C说法错误;
D、向水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物质属于可溶性杂质,不能通过过滤去除,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题意;
B、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形成新的杂质铁,并减少需要保留得物质,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题意;
C、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无明显现象,则二者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因为浓度过低不能被点燃,所以该方案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生成,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气体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题意;
C、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7,但不能等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3小题,计12分)
11. 某同学欲从含泥沙的粗盐(氯化钠和泥沙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并计算提纯的产率,试回答:
操作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该步骤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若最终提纯获得的NaCl产率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B 滤纸破损
C 过滤器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①. 漏斗 ②. 引流 ③. AD
【解析】
【详解】操作①是将溶液与泥沙分离,操作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该步骤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B、滤纸破损,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
C、过滤器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
D、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生液滴飞溅现象,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1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可以出去异味,这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性。
(2)安全演练时,消防员关闭液化石油气瓶的阀门后火焰熄灭(如图),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来制取少量的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吸附性 ②. 隔离了可燃物 ③. C+2CuO2Cu+CO2↑
【解析】
【详解】(1)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可以出去异味,这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安全演练时,消防员关闭液化石油气瓶的阀门后火焰熄灭(如图),灭火的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
(3)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金属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
13. 如图是超市中销售的某种加碘食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回答问题。
(1)加碘食盐属于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标签上含碘量中的“碘”,是指 (填序号);
A. 碘酸钾B. 碘元素C. 碘单质D. 碘原子
(4)烹饪过程最好__________(选填“先”或“后”)放食盐。
【答案】(1)混合物 (2)+5 (3)B
(4)后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KIO3,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x=+5;
【小问3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标签上含碘量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选B;
【小问4详解】
依据标签上信息,食用注意:勿长时间加热,烹饪过程最好后放食盐。
14. 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70年华诞,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一道以“青春‘心’向党献礼七十年”为主题的推断题。图中数字“7”中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数字“0”中相连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箭头指向生成物。M物质既可以和B物质反应,也可以和F物质反应。
①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最常见的液体E;
②B、M均为黑色固体,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③C、F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④D是可由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得到的液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
(2)B和C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同时转化为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H2 ②. CuO ③. CO ④. C2H5OH ⑤. 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紫红色固体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的气体) ⑥. C2H5OH + 3O22CO2+3H2O
【解析】
【分析】D由高粱、玉米发酵后蒸馏而成的液体,可知D是酒精,D能转化为E和F,E是最常见的液体可知E是水,F是二氧化碳,C与F组成物质相同,C是一氧化碳,B为黑色固体,且相对分子质量为80,应为氧化铜,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A是氢气;M物质既可以和B物质反应,也可以和F物质反应,说明M是碳,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是氢气,B是氧化铜,C是一氧化碳,D是酒精,故其化学式应填:A:H2;B:CuO;C:CO;D:C2H5OH;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现象应为: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紫红色固体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的气体);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3分)
15.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图B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
(3)C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①.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解析】
【详解】(1)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16.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面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两广地区流行吃碱水粽,也叫灰水粽,尤其是有客家的地方,十分常见。制作碱水粽子经常用到稻草灰,稻草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同学们对稻草灰展开了探究。
(1)澄清的稻草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______性。稻草灰_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经查阅资料可知,稻草灰中还可能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2)探究一:稻草灰中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3)【交流讨论】某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完整,还应该向步骤______(①或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稻草灰中含有的硫酸钾、氯化钾,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探究二:稻草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4)【实验原理】A中滴入稀硫酸,测定装置C实验前后的质量差,计算。
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试剂X的名称______。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实验测得的结果略小于实际含量,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碱 ②. 不能
(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硝酸银
(3) ①. ① ②. 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4) ①. 浓硫酸 ②. CO2+2NaOH=Na2CO3+H2O
③. 部分二氧化碳残留于装置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而使肥效降低,所以稻草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小问2详解】
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实验操作①取少量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实验②由结论稻草灰中含有氯化钾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取少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的是几滴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3详解】
由于碳酸钾和硫酸钾均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故无法确定是否含硫酸钾,故还应向步骤①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故若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氯化钾,则加入足量稀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小问4详解】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故试剂X的名称是浓硫酸;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③如果部分二氧化碳残留于装置中或装置漏气等,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会造成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
三、计算与分析题
17. 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现有质量分数为92.0%的酒精的水溶液,在充满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里充分燃烧后,求生成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
【答案】解:设酒精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x
答:生成水的质量为。
【解析】
【详解】见答案。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
氯化钠以分子形式扩散到了水中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的大小不同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大压强,分子体积变小
D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过滤
B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
高温加热
C
鉴别CO2和O2
通入石蕊溶液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将混合气体点燃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 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变化曲线
加碘食盐
配料:NaCl、KIO3
含碘量:10mg
重量:500g
食用注意:勿长时间加热
保存:防潮、放阴凉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澄清稻草灰浸没出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
______
稻草灰中含有硫酸钾
②取少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稻草灰中含有氯化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两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