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13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产生了新物质葡萄糖,是化学变化;错误;
B、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两者是不同的物质,酒精是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
C、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正确;
D、封存白酒产生有醇厚香味的新物质,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2. 勤于观察、善于辨析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下列生活中的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开发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B.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 进入深井之前应做灯火试验,是因为CO2有毒
D. 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能实现节能减排,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 进入深井之前应做灯火试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是因为CO2有毒,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D、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操作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需要在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B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中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C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4. 关注安全和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胃液正常的范围在之间,若胃酸过多,则应尽量少食用橘子等水果
B.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的浓度是,用石灰石作补钙剂
C. 不慎把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的碳酸氢钠溶液
D. 成人每天约需食盐,长期食用过多的食盐会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B
【解析】
【详解】A.橘子显酸性,因为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用过多的橘子,正确;
B.生理盐水的浓度是;石灰石中含有杂质,不宜用作补钙剂,错误;
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
D.长期食用过多食盐过多会引发高血压,不利于人体健康,则需要适量食用食盐;正确。
故选:B。
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5B. 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
C. 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 锰原子核内有25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标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如图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5,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如图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选项正确;
C、锰元素名称偏旁是“钅”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则中子数是:54.94-25=30,选项错误;
故选:D。
6.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来,球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
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
C.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此选项正确;
D.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
故选A。
7.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 牛奶B. 青菜C. 豆类D. 虾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不符合题意;B、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含钙较少,符合题意;C、豆类富含钙、磷、铁、钾、镁等无机盐,不符合题意;D、虾皮铁、钙、磷的含量很丰富,每100克虾皮钙582毫克,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下列常见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硫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会出现大量白烟
D.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最终变无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而不是现象,此选项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此选项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此选项错误;
D、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与碱变红;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最终变成无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观察乳化现象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不同溶质的溶解性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不具有乳化作用,则该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为密闭装置,则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分别将碘放入水和酒精中,可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该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的压强几乎没有变化,则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和纯碱都易溶于水,不能通过加水的方法鉴别,加食醋,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加食醋可以鉴别,故A错;
B、向稀硫酸、澄清石灰水中滴入酚酞,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硫酸,溶液变红的是澄清石灰水,向两种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澄清石灰水,两种方法都可以区别,故B正确;
C、检验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但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可能是其他不能燃烧的气体如氮气等,故C错;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钡,向其中滴加适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后,滤液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若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和氯化钡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
故答案为B。
11.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B. 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C.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3:1
D. 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6g,则为反应物;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2g,则为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8g,则为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和=2g+6g=8g,与生成的丁质量相等,则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乙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没有参加反应,则乙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甲为反应物可能为单质,丁为生成物,不可能为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为6g,参加反应的丙为2g,则甲、丙的质量比是6g:2g=3: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甲、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则甲、丙中元素的种类与丁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5g中加入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那么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5.85g
B. 11.7g
C. 17.55g
D. 160. 3g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5g中加入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由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故选:A。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 黄铜渣中约含7%、31%、50%、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
①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 溶液A中的质量大于
c 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d 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答案】 ①. ②. a,b,c
【解析】
【分析】(1)由题头我们可以得出信息:黄铜渣中有效的物质为,处理后我们要得到硫酸锌。而且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即反应过程中不用考虑杂质,把它过滤出去即可。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
第一步:反应物为和过量的稀硫酸。
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使溶于稀硫酸,但是杂质和铜没有反应还是以固体形式存在,过滤就可使固液分离,滤出的固体为杂质和铜。由于单质锌含量不多,溶液中又有大量的硫酸,所以溶液A中还有硫酸铜。最后溶液A为: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注意加入的是过量稀硫酸)。
第二步:反应物溶液A为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
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利用锌比铜活泼,锌把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又形成了固液混合物,过滤就可使固液分离,滤出的固体为过量的锌和铜,溶液B为硫酸锌。
第三步:最后把硫酸锌溶液加热蒸发、冷却即可得到硫酸锌晶体。当然还有一部分硫酸锌溶解在水中,就形成了溶液C,但是我们分离的是硫酸锌晶体和硫酸锌溶液,所以溶液C肯定是硫酸锌的饱和溶液。
【详解】①由于锌排在氢和铜的前面,锌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②由图可知,操作Ⅰ过滤后得铜和固体杂质,操作Ⅱ过滤是除去过量的锌和铜;因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故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溶液A加入锌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对于反应分析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出来2份质量的氢气,使得溶液质量增加,对于反应来说,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析出64份质量的铜,也使得溶液质量增大;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溶液C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同温度下的最大值。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结合流程图解答即可。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 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 、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答案】 ①. SO2、NO2和CO ②. 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③. SO2 ④. 其他可再生能源 ⑤.
【解析】
【详解】(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氧化物定义为: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2、NO2和CO;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选择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要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适宜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2)选择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装置B与装置A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 ③. E
(2) ①. 2H2O22H2O+O2↑ ②.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③. 无需加热/节能/装置相对简单等合理答案
【解析】
【小问1详解】
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则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若想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且用于铁燃烧实验,而铁燃烧时集气瓶应留少量的水,则可选择排水法收集,即装置E。
【小问2详解】
装置B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装置B为固液常温装置,不需要加热,则与A装置相比,更节能,且装置相对简单等。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进行再探究。
【初步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铜溶液也可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已知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到底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
猜想二:可能是;
猜想三:可能。
【分析交流】
(2)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3)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表实验,
【结论反思】
(4)猜想___________成立。
拓展应用】
(5)与课本中二氧化锰相比,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填“二氧化锰”或“氯化铜溶液”)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深入探究】小组同学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得知,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的分解率如表所示。
【交流反思】
(6)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通过以上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6. 2H2O22H2O+O2↑
17. 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水分子
18. CuSO4或CuCl2
19. 二 20. 二氧化锰
21. ①. 空白实验,与其他实验做对比 ②. 铝离子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本身含有水分子,所以水分子不能作为催化剂使用;故填: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小问3详解】
根据猜想,需要验证氯离子和铜离子的影响,前两步实验,验证钠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都不能影响反应,所以此时需要验证铜离子的影响,因此可以加入氯化铜溶液,或者硫酸铜溶液,都可以验证铜离子的影响;故填:CuSO4或CuCl2;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加入铜离子的溶液,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所以猜想二正确;
【小问5详解】
二氧化锰为难溶性固体,可以容易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而含铜离子的盐溶液,则无法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不能做到很好的重复利用;
【小问6详解】
实验①是什么都没添加的空白实验,与后面的实验形成对比,找到影响因素,则填:空白实验,与其他实验做对比;在①和②的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出铝离子加入后,分解率未发生变化,因此证明铝离子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合理即可)。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有害物质,为了改善简阳的环境,提倡使用天然气、电、液化石油气等代替燃烧柴草。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请根据下图回答:
(1)根据下图可以判断出丁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已知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若有5.8 g丁烷完全燃烧,可以得到多少克的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答案】(1)C4H10(2)17.6g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
(2)解:设可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7.6g
答:可以得到17.6g二氧化碳气体。
A.过滤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称量氯化钠
D.闻气味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球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一
方案二
A
鉴别食盐和纯碱
加水
加食醋
B
区分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滴入氯化钡溶液
C
检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燃着的木条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钡
滴加适量碳酸钾溶液,过滤
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首要
污染物
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PM10
68.64
55.13
63.63
59.75
SO2
43
2.11
4.13
13.32
NO2
1.08
0.46
1.15
1.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编号
离子
加入量(mg/L)
分解率%
①
无
2
②
1.0
2
③
1.0
15
④
0.1
86
⑤
0.1
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区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1,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下列常见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