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39203/0-17095620190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39203/0-17095620190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39203/0-1709562019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共17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1.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发出白光B. 硫粉: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白磷:产生白雾D. 铁丝: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A、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是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一种碱,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3. 臭氧(O3)可以净化饮用水、净化空气,生活中可做漂白剂、消毒杀菌剂等,臭氧可以吸收太阳光照中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辐射。从组成来看,臭氧属于
A. 纯净物B. 混合物C. 氧气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和氧气是不同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
4.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药品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5.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生产碳酸饮料,碳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饮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 碳酸饮料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
D. 打开碳酸饮料瓶的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碳酸饮料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呈酸性,碳酸饮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A错误;
B、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碳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饮料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故C正确;
D、打开碳酸饮料瓶的瓶盖,气压变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不能继续溶解而逸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故D正确。
故选A。
6.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浑浊;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无变化;⑤反应完全后,液体充满整支试管
A. ①②⑤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由于反应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原因,气体体积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是试管内液面上升;当完全反应后,液体充满整支试管;故①②⑤说法正确。故选A。
7. 中国疾控中心《第六版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目录》 中的药物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该药物对患新冠肺炎病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关该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磷酸氯喹是由六个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 磷酸氯喹由 18 个碳原子、32 个氢原子、1 个氯原子、3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 2 个磷原子构成
C. 磷酸氯喹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 磷酸氯喹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8:32:1:3:8: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且由C、H、Cl、N、O、P六种元素组成,元素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氯喹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 18 个碳原子、32 个氢原子、1 个氯原子、3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 2 个磷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磷酸氯喹中C、H、Cl、N、O、P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32:35.5:(14×3):(16×8):(31×2)=432:64:71:84:256:12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D、磷酸氯喹中C、H、Cl、N、O、P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32:35.5:(14×3):(16×8):(31×2)=432:64:71:84:256:12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订书钉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或锌中的一种。小组同学取订书钉5.6g放入图甲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电子天平显示的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5.8min后各数据保持稳定不再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Q表示电子天平读数
B. 实验中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金属完全反应
C. 1.7min后铁和硫酸开始反应
D. 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是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生成氢气,氢气不断逸出,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逐渐减少,电子天平的读数减小,所以曲线Q表示电子天平读数,选项正确;
B、实验中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金属完全反应,从而计算出另一种金属的成分,选项正确;
C、镁或锌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与酸的反应速率比铁快,由图可知,1.7min后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减慢,即镁或锌与酸完全反应,1.7min后铁和硫酸开始反应,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5.6g金属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213.4g−213.22g=0.18g,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则5.6g铁与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4:2,则5.6g镁与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则5.6g锌与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2g,由上述数据可知,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是锌,选项错误,故选D。
9.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向其中先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100g,再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200g,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溶液含两种溶质B. m=14.8
C. 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D. 取b点溶液,插入铁丝,表面无红色固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a点时表示硫酸和铁恰好完全反应,由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设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8g
则m=12.0g+2.8g=14.8g,该选项说法正确;
C、设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为y,则
解得y=16g
则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而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取b点溶液,插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C.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澄清石灰水
D.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图象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图象错误;
C、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石灰水呈碱性,pH值大于7,随着石灰水的加入,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到恰好反应pH=7,到石灰水过量,pH>7,故图象错误;
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11. 用符号填空:个钾原子______;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碳酸钠中钠元素显价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
【详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钾原子可表示为:2K;
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表示为:。
12.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图是钙元素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______,D微粒_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E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上图五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B、C、D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4)由B和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2 ②. 阴离子
(2)40.08 (3) ①. 质子数不同 ②. C
(4)Al2O3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x= 2,D粒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共9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