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说明:
1.闭卷考试,共8页。
2.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照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3.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同时,将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4.本卷判断题(5-9题)和单项选择题(10-31题、32(3)题)部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其他类 型题目答案必须用黑色签字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人类的发展史,是不断认识世界、建立科学思维体系的历史。让我们展开历史画卷,去探索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
1. 春秋末期《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文中的“机”就是如下图的装置,能将重石射出二百步(约100米)。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原理。
【答案】杠杆
【解析】
【详解】相传抛石机发明于周代,叫“抛车”。据《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威力巨大,为冷兵器时代最佳的攻城利器。
2. 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薄木片时,首次发现了________并在描述时用“Cell(本意:小房间)”来命名。
【答案】细胞
【解析】
【详解】罗伯特•胡克是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3.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会发生偏转。这个发现,第一次揭示了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联系。
【答案】 ①. 电 ②. 磁
【解析】
【详解】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导线周围会产生磁性。这个发现,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4. 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证明地球在________,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答案】自转
【解析】
【详解】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这个实验源于傅科发现的安装在可旋转圆底盘上的摆,在摆动后匀速缓缓转动底盘,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二、判断题(温馨提示:题中提及的历史时间和事件都是准确的,只需判断其中科学知识表述(加粗字体部分)的正误。)
5. 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做面包,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酵母菌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微生物。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制作面包、酿造酒类。酵母菌发酵(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碳。
6. 西汉汝阴侯墓中发现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确定年代的圭表。古代“圭表”是用于测量正午日影方向的天文仪器。( )
【答案】×
【解析】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根据正午表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判断冬至日、夏至日及其它节气。题干说法错误。
7.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使书籍快速且大批印制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
【答案】√
【解析】
【详解】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它开始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改良、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8. 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雏形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制作完成,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受磁力作用产生转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磁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并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电动机是通电后能转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9. 2003年,中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运行,其轨道通电后产生磁力使列车悬浮在空中,增加了摩擦力,保障了列车的稳定性。(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买自德国,于2003年1月在上海磁浮线运行。磁悬浮列车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其原理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特性,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一定距离,减少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和速度。
三、单项选择题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16岁就一个人外出谋生,他所在的杂 货铺旁边是一家眼镜店,列文虎克空闲时便到眼镜工匠那里学习磨制透镜的技术。
10. 列文虎克几经努力,成功磨制出一个能将物体放大200倍的镜片。从侧面看,这个镜片的形状应类似(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文虎克自己磨制了新的镜片,从侧面看,这个镜片的形状应类似于B图案,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可以放大200倍物体的,从而改进了光学显微镜。列文虎克在改进光学显微镜后,还不断日复一日的观察各种微生物,比如血红细胞。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在某种水中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生物在游动,这种水最可能是( )。
A. 纯净水B. 雨水C. 煮沸的开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看到了河水中的微小生物,并画了下来,轰动了全世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更为活跃。所以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在某种水中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生物在游动,这种水最可能是雨水。故选B。
12. 列文虎克还对昆虫的身体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手”,能分辨各种气味
B. 蝴蝶的彩色翅膀由小鳞片组成,会跟随阳光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
C. 苍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视野范围很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手”,能分辨各种气味,说法错误,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昆虫触角的种类:鞭状触角、棒状触角、羽状触角和丝状触角等。
B.蝴蝶的彩色翅膀由小鳞片组成,会跟随阳光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说法正确。
C.苍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视野范围很窄,说法错误,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睛都是圆形的。视野范围很宽阔。
13. 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270倍,所以他不可能观察到( )。
A. 微血管中的血流B. 动物的肌肉细胞C. 新冠病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发明有很大的关系;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把磨制的透镜装配成了显微镜,对许多物体进行了观察,发现了细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显微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270倍,可以观察到微血管中的血流和动物的肌肉细胞。不可能观察到新冠病毒。如果想观察新冠病毒的结构,需要用能够放大1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14. 三百多年前,人们对传染病四处肆虐毫无对策,是列文虎克对微生物的发现推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并开始有效地治疗传染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原微生物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对人类毫无益处
B. 病原微生物既会使人生病,也能被用来制作各种疫苗
C. 勤洗手只能洗掉灰尘,并不能减少手上的病原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们提取病原微生物,进行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使其不具有伤害力,但仍保留着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这样改造后的病原微生物就成为一种自动免疫制剂,即疫苗。动物体接种这种免疫制剂后,免疫系统便被激发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来阻止病原细菌、病毒的伤害,从而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所以病原微生物也能为人类所利用。错误。
B.病原微生物既会使人生病,也能被用来制作各种疫苗。正确。
C.勤洗手既能洗掉灰尘,也能减少手上病原微生物。错误。
故选B。
哥白尼,生于波兰,大学时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 哥白尼长期观察星空并记录星体位置和运动,这些观察使他开始质疑“地心说”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体系。“日心说”对昼夜交替的解释是( )。
A.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B.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C. 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并围着太阳公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这与昼夜交替假说中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转的观点一致。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不是“日心说”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B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不是“日心说”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C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并围着太阳公转,是“日心说”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C选项正确。
16. 哥白尼死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 )。
A. 地球上人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B. 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C. 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约为24小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的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故选B。
17. 波兰首都华沙和中国首都北京在地球上位置标注如图所示,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 华沙B. 北京C. 同时迎来黎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自转,且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华沙是波兰共和国首都,北京位于华沙的东面,故先迎来黎明。
18. 河南登封观星台(如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相当于一个测量日影的大圭表,在( )正午时分测得长堤上的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A. 夏至日B. 冬至日C. 秋分日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A选项正确。
19. 人类对地球内部也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科学家借助仪器测得:地壳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以下符合地球结构剖面的模型图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500千米。所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从内向外模拟的圈层是地核、地幔、地壳,厚度不同,地核最厚、地幔次之、地壳最薄,B符合题意。
20. 每年10月,大批候鸟为了适应( )飞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栖息;而为了给鸟儿营造正常的( ),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让它们好好睡觉。
A. 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B 昼夜交替;四季变化
C. 四季变化;四季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每年10月,大批候鸟为了适应四季变化飞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栖息;而为了给鸟儿营造正常的昼夜交替,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让它们好好睡觉。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同时大部分鸟类使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是为了减少灯光对鸟类生物钟的影响。所以A选项正确。
21.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北极上空俯瞰),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 )。
A. 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四季的成因
B. 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夏季
C. 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的两种运动形式。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近日点是位于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日点是位于每年七月初。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主要是公转运动产生的,与地轴倾斜角度有关,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没有关系,A错误。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近距点时,时间为每年一月初,恰好是北半球冬季;B错误。
而位于远距点时,时间为每年七月初,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C正确。
钉子虽小,却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发明制造出来的。
22. 拔钉子时用羊角锤可以将钉子轻松撬起(如图),羊角锤在此过程中是一个( )。
A. 费力杠杆B. 轮轴C. 省力杠杆
【答案】C
【解析】
【详解】拔钉子时用羊角锤可以将钉子轻松撬起。在使用羊角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23. 15世纪,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纹的钉子。人们使用有螺纹的钉子固定物体时更牢固且节省力气。因为螺纹钉子(如图)具备和( )一样的省力特点。
A. 撬棍B. 盘山公路C. 筷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螺丝钉上的一圈圈螺纹的长相当于斜面的长度,斜面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因此螺丝钉是被拧成圆柱形的类似斜面的机械;螺丝钉螺纹密、螺线长,相当于斜面较长。因为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使用起来越省力。这也正是盘山公路省力的原理。故选B。
24. 伦敦木匠发明了螺丝刀,用它旋动螺钉比用锤子敲击能更好地固定物体。( )和螺丝刀拧螺丝时的机械原理不同。
A. 扳手加固螺母B. 拧紧水龙头C. 电梯上的滑轮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用螺丝刀拧螺丝时,应用的是轮轴的工作原理。扳手加固螺母,拧紧水龙头都是轮轴的工作原理。电梯上的滑轮是滑轮的工作原理。故选C。
25. 20世纪初,美国人生产了电动螺丝刀(如图),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用电动螺丝刀拧螺丝时,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
A.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用电动螺丝刀拧螺丝时,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B选项正确。
26. 电动螺丝刀里有电动机(如图),下面关于电动机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电动机外壳可以吸住回形针
B. 不通电的转子可以吸住回形针
C. 通电的转子可以吸住回形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电动机内的转子是电动机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铁芯和铜线绕组组成。通电后电动机内的线圈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是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横向磁场”。这个磁场会引起转子中的铜线绕组中的电流,从而在转子上产生磁场。此时转子属于电磁铁,断电后就没有磁性。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故A、C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
27. 剪刀(如图)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这种剪刀后半部分像镊子,前半部分是两片刀刃,分析结构我们可知( )。
A. 它适合剪坚硬的金属
B. 它适合剪布、纸等轻薄的物品
C. 它的支点在O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是一个费力杠杆,不适合剪坚硬的金属。不正确。
B.剪刀后半部分像镊子,前半部分是两片刀刃,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适合剪布、纸等轻薄的物品,正确。
C.O点是它的动力点不是支点,不正确。
所以B选项正确。
28. 铁皮剪:刀刃采用合金钢等高硬度材质,刃口精密锋利,手柄比一般剪刀要长,使用时更省力,可以轻松剪开铁皮及金属材料。以下( )图是铁皮剪。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人们根据需要,还巧妙地设计了剪刀的各个部分,使得剪刀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比如服装加工、医疗手术等。
A裁衣剪。裁衣剪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刀身比刀柄长,可以十分方便地将布料剪得又快又齐整,但在裁剪真丝、丝棉、化纤等光滑触感又带有一定厚度的面料时,裁衣剪刀往往会出现打滑现象,大大影响裁剪的效率,有时甚至还会提高次品率。
B理发剪。美发剪刀:适用于理发和造型,具有锐利的切割边缘和特定的手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剪发量和角度。
C铁皮剪。刀刃采用合金钢等高硬度材质,刃口精密锋利,手柄比一般剪刀要长,使用时更省力,可以轻松剪开铁皮及金属材料。
29. 始建于公元前2760年的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每块重约2.5吨,古人如何运输巨石至今没有定论。如图展示的是其中一种猜测( )。
A. 杠杆搬运法B. 河流运输法C. 滚木运输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图展示的是许多劳力用滚木运输法来运输巨石。故选C。
30.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某同学家11月1日电表显示为5360度,12月1日电表显示为5560度,按0.68元/度的价格,这位同学家11月份应缴纳电费( )。
A 68元B. 200元C. 136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11月份用电量:12月电表显示数(5560)减去11份电表显示数(5360),得到200度
11月份应缴纳电费:用电量乘每度电的价格,即200×0.68=136元。
所以C选项正确。
31. 我们大力倡导太阳能的利用,理由不包括( )。
A.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
C. 太阳辐射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是大力倡导太阳能的理由。
B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是大力倡导太阳能的理由。
C太阳辐射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阴天下雨没有太阳能,这属于太阳能的弊端,不是大力倡导太阳能的理由。
四、探究实践题
3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装片。
32. 光学显微镜有( )和( )(填下图上的编号)多组镜片,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
【答案】 ①. ① ②. ④ ③. 凸
【解析】
【详解】显微镜由两组镜片组成,上图中的①目镜和④物镜,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33. 和单个放大镜相比,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多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析】
【详解】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用两个凸透镜恰当的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看到的物体就更大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4. 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弱,在对光环节看到的视野较暗,可行的解决方法是( )。
①转换遮光器上的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使用凹面反光镜进行反光。③用亮度合适的手电筒作为补充光源。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光源不足或者显微镜的光线较暗,可以用亮度合适的手电筒作为补充光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应该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35. 某个植物标本装片的名称标签缺失,结合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此标本图像(下图)和下表提供的参考资料,你判断此标本为_________
【答案】蚕豆叶下表皮
【解析】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合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标本图形,形态呈扁平状,有月牙形的保卫细胞和气孔。对照参考资料,判断此标本为蚕豆叶下表皮。
36.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
(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如下图所示,模仿上题中表格的描述方式,用文字简单描述此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2)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微生物,写出你还知道的微生物名称:_______、_____(至少2种)
【答案】(1)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
(2) ①. 酵母菌 ②. 变形虫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常用来观看病毒细菌,帮助医生了解病菌生物结构以便找到应对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肺炎双球菌”形状是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的
【小问2详解】
常见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如酵母菌、变形虫、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37.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对比分析装置A和装置B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示意图没有电源,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上表中将装置C电池数量补充完整。
(3)用条形磁铁的S极慢慢靠近装置A的钉尖部位,感受到一股被排斥的力量,请在上表中将装置A示意图的电磁铁两端标注上南北极。
(4)你用原装置再次进行了3次实验,发现每一个装置吸起的大头针数量都有所减少,你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电磁铁的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磁性越强。
(2) (3) (4)电磁铁通电时间太长,导致电池电量不足,磁性减弱
【解析】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小问1详解】
观察实验装置示意图中A装置和B装置,改变条件是线圈圈数,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磁性越强。
【小问2详解】
装置C和装置B相比,线圈圈数、铁钉的大小、线的粗细等都相同,C装置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大约是B装置的2倍,推测C装置的电池数量应该是2个。
【小问3详解】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用条形磁铁的S极慢慢靠近装置A的钉尖部位,发现形磁铁的S极被排斥,根据同级相斥可知,则装置A示意图的电磁铁钉尖是S极,钉帽的一端为N极。
【小问4详解】
电磁铁通电后属于短路现象,耗电量很大,对电池和导线都有一定的损害,不能长时间通电。如果用原装置再次进行3次实验,发现每一个装置吸起的大头针数量都有所减少,原因是电磁铁通电时间太长,导致电池电量不足,磁性减弱。
38. 电磁起重机中的电磁铁是否能用天然磁铁代替?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不能 ②. 天然磁铁不能像电磁铁一样通过断电来实现磁性消失,不方便铁质货物的卸载
【解析】
【详解】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而天然磁铁不能像电磁铁一样通过断电来实现磁性消失,不方便铁质货物的卸载。所以电磁起重机中的电磁铁不能用天然磁铁代替。
39. 除了电磁起重机,我们还能利用电磁铁设计什么样的工具给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请在方框内用简单的文字和绘画表达你的设计。
【答案】 ①. 电磁文具盒 ②. 电磁铁文具盒使用指纹来控制通电和断电,从而实现电磁铁文具盒的开和关,避免被偷笔。 ③.
【解析】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数量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越多磁力越大,反之,磁力越小。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方向都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等。
【详解】根据对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性质的认识,设计出能满足题目要求的工具即可。我所设计的是电磁铁文具盒,能使用指纹来控制通电和断电,从而实现电磁铁文具盒的开和关,避免被偷笔。
名称
形态结构特点
黑藻叶
呈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洋葱鳞片叶表皮
呈长条形,连接紧密,无叶绿体
蚕豆叶下表皮
呈扁平状,有月牙形的保卫细胞和气孔
设计要求:必须包含电磁铁并体现其特点。
工具的名称:__________
工具的作用(给学习或生活带来的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简图
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