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能量”四个单元的知识,小爱、小科、小智几位同学邀请你一起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回顾相关探究实验,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一起跟小伙伴们开始挑战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小爱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帮助复习与地球有关的知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题。
    1. 观察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B. 从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说法错误,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B.从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说法正确。
    C.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厚度相等,说法错误,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核厚度约为3468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2. 小爱利用地球模型帮助大家复习地球自转现象,下列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交替B. 四季变化C. 昼短夜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交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所以A选项正确。
    3. 小爱在查阅资料过程中看到,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把石头当做地球,下列三种情况,“地球”更容易被撬动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说出的比喻,根据杠杆原理,只要杠杆的动力臂足够长,用一定大小的力就可以举起任意重的物体。故选A。
    4. 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托勒密的“地心说”所有观点都是错的。
    B. 只有按“日心说”的观点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C.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不动,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到这些日月星辰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哥白尼则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主要观点是:1.认为地球是球形。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
    A.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所有观点都是错的,比如认为地球是球体,A错误。
    B.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不是只有按“日心说”的观点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B错误。
    C.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C正确。
    故选C。
    5. 当北京迎来黎明时,下列城市中有可能还处于黑夜的是( )。
    A. 深圳B. 上海C. 乌鲁木齐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迎来黎明时,位于西边的乌鲁木齐还处于黑夜。C选项正确。
    6. 下列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深圳红树林的候鸟飞回来了
    B. 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
    C. 植物到了秋冬会落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深圳红树林的候鸟飞回来了,候鸟受季节影响,进行迁徙。不正确。
    B.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是受昼夜交替影响。说法正确。
    C.植物到了秋冬会落叶是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说法不正确。
    小科对微小世界特别感兴趣,经过该单元的学习,他了解到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据此请回答7-13题。
    7. 小科学习了本单元后,特别敬佩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因为他们研究的青蒿素对治疗( )非常有效,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
    A. 疟原虫B. 线形虫C. 变形虫
    【答案】A
    【解析】
    【详解】屠呦呦受到葛洪治疟的启发,采用沸点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终于成功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所以因为屠呦呦和团队发现青蒿素可有效治疗因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选项正确。
    8. 小科想将叶子图像放大,进行细致仔细观察,下列几组镜片组合中,能让物体放得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比边缘要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A、两个镜片都是放大镜,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获得将物像放得更大的效果。如一个放大镜是a倍,另一个是b倍,放大倍数可以达到a×b倍,所以将两个放大镜叠加起来,能提高图象的放大倍数。
    B、两个镜片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凹透镜,一个放大一个缩小,不能使物体放到最大。
    C、两个镜片都是凹透镜,都是缩小图像。
    所以A选项正确。
    9. 小科想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
    A. 杀菌B. 消毒C. 染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用碘液处理装片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
    故选C。
    10. 小科将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
    A. 左上方B. 左下方C. 右下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视野的右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故选C。
    11. 如图是小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中序号①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中的( )
    A. 细胞壁B. 细胞核C. 液泡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葱表皮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细胞核。
    故选B。
    12. 小科整理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帮助学习小组的同学复习,不小心打乱了复习卡,请你帮忙按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排序。( )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较亮的视野。
    ②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旁边看着,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④记录:边观察边记录目镜内的物像。
    ⑤安放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A. ①③⑤②④B. ⑤①③②④C. ①③⑤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
    ⑤安放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较亮的视野。
    ③安放切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旁边看着,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④记录:边观察边记录目镜内的物像。
    B选项正确。
    13. 小科了解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 保持湿润可以防霉
    C. 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这种办法一定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法正确。
    B.保持湿润可以防霉,湿润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食物会很快发霉,说法不正确。
    C.人们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这种办法一定能预防所有传染病,疫苗是用的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制作的,一种疫苗只针对特定病毒,并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说法不正确。
    小智负责整理“能量”单元的知识,关于能量的知识他还不是特别理解,请你帮助他一起回顾知识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4-20题。
    14. 近日深圳气温逐渐下降,小智发现手冷时摩擦双手就暖和了,在反复摩擦双手的过程中,你告诉他,这实际上是把( )。
    A.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C. 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产生能量的转化,摸一摸长时间摩擦的接触面会感到很热,就是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用双手相互摩擦取暖,在这个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感觉手发热。
    故选C。
    15. 你们回顾课本,知道了1820年,丹麦科学家_________偶然发现了_________具有磁性。( )
    A. 奥斯特;导线B. 奥斯特;通电导线C. 牛顿;通电导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具有磁性。
    故选B。
    16. 小智在做指南针的指针偏转实验时,发现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增大的做法。这些做法中不包括( )。
    A. 将指南针的位置靠近线圈的中心B. 将导线远离指针C. 将导线靠近指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将指南针的位置靠近线圈中心,指针偏转角度也会变大。将导线远离指针,指针距离导线越远,磁性越弱,指针偏转角度越小。因此将导线远离指针,不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增大。
    故选B。
    17. 小智发现如果使电路短路,电流就会( ),要及时断开。
    A. 很强B. 很弱C. 无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短路是指导线和电源直接连接在一起,中间没有电阻了,这样电流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很强,要及时断开。A选项正确。
    18. 小智通过电磁铁实验,发现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
    A. 磁极不能改变B. 不能指示方向C.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不符合题意。
    B.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可以指示方向,不符合题意。
    C.电磁铁的磁力受电流大小、线圈数量影响,因而大小可以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小智尝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其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 )。
    A. 增加电池节数B. 改变线圈缠绕方向C. 增加线圈缠绕匝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能够控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二是线圈中电流的强度。增加电池个数、增加线圈缠绕匝数都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改变线圈缠绕方向能够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B选项符合题意。
    20. 小智整理完学习资料后发现,原来小电动机的转子就是( )。
    A. 磁铁B. 电磁铁C. 铁芯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动机的转子是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线圈构成的一种装置,通电后产生磁性,是一种电磁铁。故选B。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每题2分,共20分)
    为了检测学习小组的复习情况,老师组织了“快问快答”科学知识竞答游戏,看看你们当中谁是科学知识小明星!
    21. “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描述的是拓印。( )
    【答案】√
    【解析】
    【详解】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属于活字印刷拓印过程。本题说法正确。
    22. 我们用筷子吃饭,是因为筷子能省力。( )
    【答案】×
    【解析】
    【详解】筷子是费力杠杆。
    23. 组合两个凸透镜与一个凸透镜相比,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大。( )
    【答案】×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中央的凸度有关,中央越厚,放大的倍数越大。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不一定比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要大,所以本题说法不正确。
    24. 利用干草可以培养微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干草主要成分是纤维,需要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转化为葡萄糖,可被微生物利用,培养微小生物时往水中加入干草可以为微小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帮助微生物生长。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25. 模拟活字印刷的流程是“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
    【答案】×
    【解析】
    【详解】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
    故题干说法错误。
    26. 羊角锤不属于杠杆,因为它的外形与撬棍不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有支点、动力点、阻力点,是杠杆。
    故题干说法错误。
    27.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我们要保持电池节数不变。( )
    【答案】×
    【解析】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铁芯大小和线圈,改变电池节数。
    故题干说法错误。
    28.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丹麦科学家简·施旺。( )
    【答案】×
    【解析】
    【详解】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题干说法错误
    29. 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费力但方便。( )
    【答案】×
    【解析】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盘山公路应用了斜面原理,斜面能省力,所以为了顺利登上高峰,我们修建盘山公路,它的作用是省力、方便。题干错误。
    30. 病毒离开活细胞也可以表现出生命活动迹象。( )
    【答案】×
    【解析】
    【详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结构非常简单,只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两部分组成。所以说,病毒是一类原始的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里。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综合探究题(共40分)
    为了丰富、拓展同学们的科学知识,老师分发了一些学习资料让大家了解更多与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能量有关的科学知识,请你与学习小组伙伴们一起分享学习吧!
    微小世界
    材料一:每年江南梅子成熟时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谐音的“霉雨”。
    材料二: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80%以上毒贩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据了解,毒品通过吸食、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后,首先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又会破坏心肌细胞组织,使其发生变性、坏死。最后使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导致感染病毒而发病。毒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上看,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并造成心肌纤维断裂或坏死,最终导致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到对神经系统造成破坏性损害,最终导致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同时毒品还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各种传染病和传染性疾病,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同时毒品也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中毒性肝炎、癌症、艾滋病等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秩序。
    31. 根据材料,物质发霉主要是__________引起的。因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__________,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
    32. 学习小组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使面包发霉的微生物,结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请你帮忙解决:
    (1)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2)探究小组在视野中看到如图中图A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方向移动才能看到如图B所示的图像。若想看到如图C所示的图像,应该换用______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
    33. 根据材料二,医学专家观察研究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可以选用( )。
    A. 放大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
    34. 学习小组查阅更多毒品对人体危害的相关资料,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正常人脑与吸毒者人脑部底部外观图。资料介绍,每吸食一次冰毒,高度兴奋下,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许多长期吸食冰毒者,大脑上可谓千疮百孔。一旦达到承受极点,就会恶化为精神疾病。对于毒品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吸食冰毒,会让大脑受损
    B. 毒品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C. 毒品吸食会使人上瘾,但只吸食一次是没问题的
    【答案】31. ①. 霉菌/微生物 ②. 气温高/温度高
    32. ①. 物镜 ②. 上 ③. 高倍 33. B 34. 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多物质容易发霉”可知,物质发霉主要是霉菌/微生物引起的,梅雨季节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很多物质容易发霉。
    【32题详解】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图A细胞看着靠上,实际靠下,所以要想由图A变成图B所示的图像,应该把载玻片向上移动。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要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由图B变成图C,就要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33题详解】
    观察吸毒者的脑细胞标本选用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看不到吸毒者的脑细胞,而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更微小的细胞。故选B。
    【34题详解】
    A.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上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错误。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并使神经系统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错误。
    C.不管是吸食哪种毒品,都是一定会成瘾的,任何一种毒品都具有上瘾性,吸一次就会上瘾。正确。
    故选C。
    地球的运动
    材料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四: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仅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中原地区已有使用。它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的标尺叫“圭”。圭表需正南正北放置,表向南,圭在北。使用时,利用“圭”测量“表”的影长。正午时太阳运行到最高点,“圭”上就出现了“表”的影子。由于正午时太阳高度会随四季周期性变化,所以圭表上的影子长度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通过观察圭表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以确定季节的变化。
    35.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如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四大航天发射场中,最早迎来黎明的是( )。
    A. 酒泉发射中心B. 西昌发射中心C. 太原发射中心
    36.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从而节约燃料。向东倾斜飞行的原因是地球( )。
    A. 自西向东自转B. 自东向西自转C. 自南向北自转
    37. 学习小组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38. 结合材料四,学习小组利用模型进步探究地球的公转已及影长的四季变化,当地球公转到如图的B位置时,处于北半球的季节是,圭表影长。( )
    A. 秋分最短B. 冬至最长C. 夏至最短
    39. 结合材料四,关于古代圭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观测影长的变化
    B. 圭表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
    C. 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
    【答案】35. C 36. A
    37. B 38. C 39. C
    【解析】
    【35题详解】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发射中心会先比西边的发射中心迎来黎明。太原发射中心在最东边,最先迎来黎明。C选项符合题意。
    【36题详解】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火箭升空后,向东倾斜飞行,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让火箭有一个初始加速度,此时火箭的速度是地球自转速度加上火箭本身的速度,从而节约燃料。A选项符合题意。
    【37题详解】
    出现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位置发生了相对运动,A假设地球绕在太阳转,太阳光可以有规律的照到地球的一面,从而实现昼夜交替;B太阳自转,地球不动,没有位置变化,只能照射地球一面,不能实现昼夜交替;C太阳绕着地球转,可以有规律的旋转照射地球,能实现昼夜交替。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38题详解】
    地球公转,地球赤道面和太阳直射夹角发生变化,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圭表影最短,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圭表影最长。B位置是夏至,C选项正确。
    【39题详解】
    A圭表是利用太阳光来得到时间的,可以把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照射不到的窗边,圭表没有阳光,没有样子,就不能看时间了,说法不正确。
    B圭表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圭表是利用太阳光来得到时间的,晚上就不行,说法不正确。
    C不同节气圭表中午时分的影子长度不一样,圭表影子在有规律的变化,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说法正确。
    40. 材料:车轮的发明并非偶然一次的成果,而是人类长期生产劳动的结晶。在古代,人们逐渐发现在木板下放置滚木,以滚动代替滑动,进而得以搬运更重的货物。受滚木的启发,古人发明了最早的无辐条的车轮。其后的改进是把实心的无辐条车轮局部掏空,形成有辐条的车轮。从实心的无辐条到有轮辐条的车轮,再到有轮胎的充气轮胎,车轮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向着更加平稳、安全、舒适的方向不断前进。结合材料,在古代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搬运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直接拉动比用滚木拉动所需要的力( )。
    A. 更小B. 更大C. 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发现搬运相同重量的物体,直接拉动比用滚木拉动产生的摩擦力要大,因为同样条件下,滑动摩擦大于滚动摩擦,因此直接拉动比用滚木拉动所需要的力更大。
    故选B。
    41. 车轮是一种轮轴。下列工具中,可以看成是轮轴变形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等。水龙头属于轮轴变形,杆秤、羊角锤都应用了杠杆。
    42. 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最主要目的是( )。
    A. 辐条对称更美观B. 减轻重量更灵活C. 增大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根据需要,对轮轴、滑轮、杠杆、斜面、齿轮等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自行车就是其中的一种。自行车的车轮既有辐条又有轮胎,这样的设计最主要目的是减轻重量更灵活。
    43. 学习小组整理汇总生活中的工具,发现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同时具有( )的结构特点。
    A. 斜面和轮轴B. 斜面和杠杆C. 轮轴和杠杆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剪刀是杠杆和斜面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剪刀的连接轴是支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剪刀口是阻力点。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应用。所以B选项正确。
    44. 下图,工人利用一块木板作为斜面往车上搬运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运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 )。
    A. 增加木板的长度B. 减少木板的长度C. 不用木板,直接提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人利用一块木板作为斜面往车上搬运重物,如果要使重物搬运得更省力,最可行的做法是增加木板的长度,这样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就越省力。A选项符合题意。
    45. 学习小组发现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有三项工作,请你与小伙伴们一起为这三项工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吧!
    【答案】
    【解析】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提高工作效率。撬棍可以撬动重物,厚木板可以做斜面往高台上推行李箱,螺丝刀可以拧螺丝钉。
    故答案为:
    能量
    材料: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又称挡车器,由减速箱、电机、传动机构、平衡装置、机箱、闸杆支架、栏杆等部分组成。它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小区出入口、收费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
    46. 小科仔细观察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如图),发现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电磁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这个装置能将_________转换成磁能。
    47. 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结构,他的支点是( )。
    A. a点B. b点C. c点
    48. 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_________(填“闭合”或“断开”)后,栏杆就会自动抬起。
    49. 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利用了( )的原理。
    A.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B. 改变电流强度能够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C. 增加线圈圈数可以使电磁铁磁力增强
    50. 下列方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
    A. 改变电流方向B. 改变线圈圈数C. 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51. 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 增加线圈圈数B. 增加铁锤与电磁铁的距离C. 减小电流强度
    52. 学习小组学习了更多与能量有关的知识,了解到人类通过进食获得食物中的( )。
    A. 热能B. 化学能C. 动能
    53. 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升吗?学习小组内出现了争论,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
    A. 小科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还会正常抬起
    B. 小智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会往反方向抬起
    C. 小爱认为改变了电流方向,栏杆就无法抬起了
    【答案】46. ①. 铁芯 ②. 线圈 ③. 电能 47. B
    48. 闭合 49. A 50. B 51. A 52. B 53. A
    【解析】
    【46题详解】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47题详解】
    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中的闸杆支架部分是一个杠杆支点是b点。B选项正确。
    【48题详解】
    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接通与断开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电源、灯泡、开关连接好后,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路就断开了。所以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栏杆就会自动抬起。
    【49题详解】
    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是利用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原理。A选项正确。
    【50题详解】
    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和电流的流向和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改变线圈圈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B选项符合题意。
    【51题详解】
    小科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是因为拉杆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比较小,增加线圈圈数,可以增加电磁铁磁力。A选项正确。
    52题详解】
    吃下食物后,食物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来维持人正常的体温,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来维持人的心跳或做跑跳等运动。B选项正确。
    【53题详解】
    栏杆右边绑着铁锤,如果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还是会对铁锤产生磁力,栏杆还会正常抬起。A选项正确。
    小组学习活动结束了,恭喜你完成了所有题目,细心检查也是很重要的,请再次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答案吧!

    相关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