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教案、学案多份
初中登勃朗峰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登勃朗峰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勃朗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立德树人,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必考字词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吐温先生去登临勃朗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写作技巧: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品味语言: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主旨: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多感官写景:学会多感官写景的技巧。
学会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的写法。
体会并感受作者的感情,做一个积极、乐观、率真的人。
马克· 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融幽默和讽刺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有幽默辛辣的语言,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马克·吐温的游记以“社会相”为主,除了描写旅途中的风景,还表现了他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感受、冷静剖析,以及对本国文化的思考和对本国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山势陡峻,为欧洲名胜之一。本文就是他的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1. 雇( ):出钱使别人用车、船等给自己服务。2. 翌( )日:次日。3. 穹( )顶:像所看到的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周下垂成拱形。4. 逗( )留:暂时停留。5. 缭( )绕:回环旋转。6. 妩( )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7. 浮躁( ):轻浮急躁。
8. 颠簸( ):上下震荡。9. 旷( )野:空旷的原野。10. 打嗝( ):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11. 轻歌曼( )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12. 瞬( )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13. 纷至沓( )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14. 名副( )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1. 辚( )辚: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2. 巉( )峻:险峻陡峭。3. 拾( )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4. 霓裳( )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 )(薄片)( )(鄙薄)( )(薄荷)
( )(拾级)( )(拾起)
( )(蔓延)( )(瓜蔓)
翌( )(翌日)笠( )(斗笠)
炙( )(炙热)灸( )(针灸)
湍( )(湍流)喘( )(喘气)踹( )(踹门)
峭( )(陡峭)俏( )(俊俏)销( )(销售)
本文重点写了勃朗峰附近的哪两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试举一例印证。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上山时的景物的写法与写下山时的奇人奇事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读第①段,当读到“乘坐马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时,要读出“可怜可悯”的感觉;而读到“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时,要读出轻松愉快的感觉;读到“可那些人不行”时,语速要加快,表情要严肃,声调要提高。当读到第⑧段车夫之语时,要读出那种骄傲自豪又略带自负的感觉。
第一部分(1—6):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第二部分(7—11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下山→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重点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
中考考点 分析衬托的作用设题形式(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技法(1)要明确衬托的分类。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即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则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2)要明确衬托的作用。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答题模式通过写……,衬托了……的性格、思想、感情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灯笼,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立德树人,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社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写作目标,立德树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