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生 物 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Na+、Cl-、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根据题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正常人丢失大量水分,肾上腺皮质会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以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有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盐平衡的作用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
2.Na+在机体稳态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Na+进出细胞的过程如图中①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醛固酮的增加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过程①②
B.运动神经元的过程②持续发生才能保证过程①的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Na+在细胞外液含量高,它与Cl-共同维持渗透压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的过程①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3.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Ⅱ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的Na+浓度会发生变化,K+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B.图中b点,细胞内Na+的浓度高于膜外
C.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K+的浓度有关
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可以传递愉悦感,毒品可卡因可影响大脑中与愉悦有关的神经元。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B.可卡因可以阻止多巴胺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
C.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增多
D.吸食可卡因会使人上瘾,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伤
5.血糖平衡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并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B.胰岛素受体基因几乎在全身组织细胞中都会表达,胰岛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扎住,胰岛素将无法分泌,最终导致胰岛分泌功能下降
6.瘦素是动物体内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食物摄入的一种激素。有研究表明蛋白酶P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分别用高脂及正常饮食饲喂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瘦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
B.A、B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P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
C.与C组相比,A组小鼠在控制自变量上采用的是“减法原理”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可以开发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的药物
7.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细胞免疫等功能。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注射PD-L1抗体,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有助于对肿瘤的免疫治疗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8.预防接种是把人工处理的病菌,病毒等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医学技术。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因此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某种抗体,便可确定一个人是否进行过接种或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存在着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它们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分泌的
B.接种后受到相应病原体侵袭时,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D.肺结核患者通过抗体的作用就能迅速清除入侵的所有的结核杆菌恢复健康
9.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促进枝条生根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及其作用最可能是( )
A.小便中的大量无机盐,营养B.小便中的微量有机物,调节
C.黄泥中的微量无机盐,营养D.黄泥中的大量有机物,调节
10.洪泛区是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该区域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可合理利用这些区域发展生产、减少洪灾。某河流生态护坡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遭受洪水之后,洪泛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有所增强
B.可结合洪水的时间等特征,在季节性洪泛区选种合适的作物
C.偶然洪泛区的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程度高于季节性洪泛区的
D.从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1.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森林群落中,这五种乔木植物的生态位基本相同
B.野核桃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四种乔木的相同
C.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D.野核桃能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2.原产于北美沙漠地区的豚草适应能力强,自流入中国后,对本土植物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豚草花粉是重要的过敏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入初期豚草种群数量呈现近似“J”形增长
B.豚草适应能力强,挤占了本土植物的生态位
C.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附着在肥大细胞上
D.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
13.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植株中含有的有毒化学成分,阻止了动物对它的捕食;根部分泌物质抑制入侵地植物的生长发育。我国曾引入泽兰实蝇(专食性天敌)对其进行防治,泽兰实蝇将卵产生在植株的茎尖,孵化出的幼虫在幼嫩部分取食营养,并在植株顶端形成虫瘿,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紫茎泽兰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入侵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紫茎泽兰占优势的过程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C.引入泽兰实蝇是利用了捕食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D.生物入侵往往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4.有的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产生某种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有的植物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植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15.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
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
C.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基本持平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
16.(9分)为探究M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克隆得到的M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自交繁殖),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获取了M基因的mRNA后,通过[a] (填名称)过程获得了M基因;然后通过[b] 技术对其进行扩增。
(2)过程c获得重组质粒,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是 。
(3)为获得转基因植物,本实验采用 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拟南芥,主要过程如下:
①过程d: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菌液。
②过程e:在拟南芥植株产生大量花序时,将其花表面部分在农杆菌悬浮液中浸泡20~30s,3~4周后得到转化拟南芥植株的种子T。,浸泡之前,需先剪去已经长成的角果(这些角果将来可发育成种子),原因是 。
③将收获的拟南芥T。种子,播种在含有 的培养基上,能的康生长的幼苗含有M基因。
(4)若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拟南芥细胞中只有一条DNA上含有M基因,则要进一步获得M基因稳定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下一步操作是 。
17.(11分)褪黑素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因能够使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发亮而得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光照周期的变化下,褪黑素可调节哺乳动物和人的生殖活动。褪黑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进行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褪黑素的分泌是受神经反射活动控制的,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指“下丘脑—垂体—睾丸”调节轴)发挥调节作用,在HPG轴中,由下丘脑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激素LH;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此过程体现激素分泌的 调节。
(3)褪黑素还有调节睡眠的作用,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某同学长期熬夜玩手机,扰乱了生物钟,致使其晚上睡眠质量大为下降,其原因是 。
(4)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很多人选择晨跑来锻炼身体,晨跑者往往穿着较少的衣物,在跑步前,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位于皮肤的 ,以及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通过相关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
(5)跑步结束初期,晨跑者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 的特点。
18.(11分)萼花臂尾轮虫(C)和角突臂尾轮虫(A)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科研人员研究了密度信号对两种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1)C和A分布区域相同,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之间存在 关系。体型较小的A所需食物浓度的阈值低,在有限食物资源的情况下, 更易被另一种轮虫排除。
(2)研究发现在食物很充足的情况下仍能观察到排除现象,推测轮虫的种群增长还受到其他因素(密度信号)干扰。分别取等体积且短时间内培养过不同密度和种类轮虫的培养液,过滤去除原有轮虫后,放入轮虫C,观察C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实验中对照组用 进行培养。
②图中各组种群都呈现 形增长,9.12个/ml为对照组的 值。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密度信号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 。
(3)继续研究发现,轮虫A几乎不受自身密度信号的影响,但受到轮虫C密度信号的影响。下列关于不同受密度信号影响存在差异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密度信号可能是某种有毒物质,不同轮虫产生的物质种类不同
B.体型小的轮虫产生的密度信号中有毒物质较少,造成的影响小
C.体型大的轮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摄入有毒物质多,受影响大
19.(14分)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探究小型鱼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浮游生物和水质的影响机制。
(1)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近年来受过度捕捞、生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湖泊中以小型鱼为食的鱼类数量锐减,某些种类的小型鱼凭借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成熟时间早等特点逐渐成为水体中的 。
(2)将采自同一湖区的沉积物和水按比例混合(均用筛网去除螺类、水生昆虫、沉水植物及其他杂质),搅匀后均分到3组大实验桶中。甲、乙组每桶分别投放8条小型鱼鲫、似鱎,模拟高密度种群条件,对照组的处理为 。
(3)测定实验前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部分结果如图。解剖分析发现乙组鱼消化道中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比例高于甲组鱼。
(注:蓝细菌属于浮游植物类群)
①测量浮游植物的含量和密度,需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一定体积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 。
②尝试解释实验后乙组蓝细菌数量远大于甲组的原因 。
(4)进一步测定实验后各组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和相对浊度,结果见表。
根据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将检测指标填在①~③中,完善高密度小型鱼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浮游生物和水质的影响机制① ;② ;③ 。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正确;依题意,血浆晶体渗透压由Na+、Cl-、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当人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平衡,B正确;依题意,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因此有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盐平衡的作用,C正确;依题意,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由Na+、Cl-、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液从血浆吸水而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
2.答案:A
解析:醛固酮的增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故内环境中醛固酮的增加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过程①②,A错误;过程①为Na+内流,运输方式协助扩散;过程②为Na+借助钠钾泵的主动运输。过程①发生基础是膜两侧的钠离子的浓度差,因此运动神经元的过程②持续发生才能保证过程①的正常进行,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正常情况下,Na+在细胞外液含量高,它与Cl-共同维持渗透压,C正确;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的过程①Na+内流,运输方式协助扩散,需要蛋白质的参与,D正确。
3.答案:D
解析: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到b点达到峰值,细胞内Na+的浓度仍低于膜外,B错误;曲线Ⅱ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错误;图中c点时为动作电位,此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正确。
4.答案:C
解析:多巴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A正确;可卡因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抑制多巴胺被突触前膜重吸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B正确;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C错误;吸食可卡因会使人上瘾,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造成损伤,D正确。
5.答案:B
解析:胰岛素不能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A错误;胰岛素能促进几乎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故几乎全身组织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受体,因此胰岛素受体基因几乎在全身组织细胞中都会表达,B正确;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血糖进行补充,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腺的内分泌腺——胰岛B细胞分泌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因此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扎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
6.答案:B
解析: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A正确;蛋白质酶P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多,野生型小鼠(含有蛋白质酶P基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少,据此可知,A、C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P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B错误;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A组和C组的自变量为蛋白酶P基因是否被敲除,与C组相比,A组小鼠在控制自变量上采用的是“减法原理”,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敲除蛋白酶P基因的小鼠瘦素受体含量多,故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通过抑制蛋白酶P基因的表达来治疗,D正确。
7.答案:B
解析:图中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属于细胞因子,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注射PD-L1抗体有助于对肿瘤的免疫治疗,C正确;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减少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8.答案:C
解析:人体内存在的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A错误;接种后受到相应病原体侵袭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浆细胞不能发生增殖和分化,B错误;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的病毒或病原体具有抵抗力,而染疾病和某些癌症可能是由病毒或病原体引起,因此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C正确;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因此肺结核患者需要通过抗体的作用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作用才能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恢复健康,D错误。
9.答案:B
解析:反复晒浸的目的是增加泥中来自小便有关物质的含量,说明该物质在小便中含量少。该物质能促进生根,说明该物质起调节作用,因此对促进枝条生根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及其作用最可能是小便中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洪水过后,洪泛区的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结合洪水的时间特征,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B正确;偶然洪泛区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C正确;据图可知,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属于水平方向上的不同地形,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11.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香果树的幼苗和小树的数量较多,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其余4种的年龄结构则接近衰退型,因此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即这五种乔木植物的生态位不同,A错误,C正确;野核桃幼苗和小树的数量较少,年龄结构接近衰退型,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而香果树的幼苗和小树的数量较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因此野核桃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与香果树不同,B错误;野核桃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12.答案:D
解析:流入初期豚草由于适应能力强,气候适宜,又缺乏物种的竞争,所以种群数量呈现近似“J”形增长,A正确;由于豚草适应能力强,侵占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挤占了本地植物的生态位,B正确;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过敏反应的抗体可以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肥大细胞的表面,C正确;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在达到治理豚草入侵的目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能对本地物种造成的影响,所以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并不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D错误。
13.答案:D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选取的样方应该随机,而不应该是相对集中区域,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入侵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紫茎泽兰占优势的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B错误;
C.、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泽兰实蝇也为外来物种,引入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错误;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物入侵,导致当地物种大量死亡,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14.答案:C
解析: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植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化学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D正确。
15.答案:B
解析:P是生产者,R、S、T、F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各种生物成分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不同,如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消费者主要通过捕食获取物质和能量,A错误;R属于初级消费者,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分解者)利用和被S(次级消费者)摄入,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出,说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生态系统的总呼吸作用,则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小于二氧化碳吸收量,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16.(9分)答案:(1)逆转录 PCR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农杆菌转化法 已受精的角果将来结的种子是非转基因 卡那霉素
(4)自交
解析:(1) 图中a是利用mRNA合成DNA分子,是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b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是PCR技术。
(2)获得重组质粒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质粒的获得以及二者的连接,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一般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可以侵染植物,其T-DNA可以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
②已受精的角果将来结的种子是非转基因的,所以为了获得转基因的种子,需要先剪去已经长成的角果。
③由于质粒上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需要将收获的拟南芥T。种子播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健康生长的幼苗含有质粒,由于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所以幼苗含有目的基因或 M基因。
(4)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为了获得纯合子,应该让转基因植物自交,再进行筛选。
17.(11分)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3)长时间使用手机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活动)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使睡眠减少
(4)下丘脑 毛细血管收缩
(5)作用时间长
解析:(1)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褪黑素的分泌是受神经反射活动控制的,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指“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调节轴)发挥调节作用,在HPG轴中,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此过程体现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3)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活动)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使睡眠减少,故某同学长期熬夜玩手机,会致使其晚上睡眠质量大为下降。
(4)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位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以及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通过相关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
(5)跑步结束初期,晨跑者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18.(11分)答案:(1)种间竞争 C
(2)未培养过轮虫的培养液 S K 轮虫C的密度信号抑制了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抑制作用与密度信号强度呈正相关,但轮虫A的密度信号对轮虫C种群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3)AB
解析:(1)由于C和A分布区域相同,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由于体型较小的A所需食物浓度的阈值低,因此在有限食物资源的情况下,C更易被另一种轮虫排除。
(2)①实验中对照组用未培养过轮虫的培养液进行培养。
②据图可知图中各组种群都呈现S形增长,其中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密度信号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轮虫C的密度信号抑制了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抑制作用与密度信号强度呈正相关,但轮虫A的密度信号对轮虫C种群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3)不同受密度信号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是①密度信号可能是某种有毒物质,不同轮虫产生的物质种类不同 ②体型小的轮虫产生的密度信号中有毒物质较少,造成的影响小。
19.(14分)答案:(1)(生物)群落 优势种
(2)不投放小型鱼
(3)物种鉴定(分类)和计数 蓝细菌是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食物,乙组鱼类捕食枝角类和桡足类多,被捕食的蓝细菌减少,导致其大量增殖
(4)TN和TP Chl.a 相对浊度
解析:(1)群落是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某些种类的小型鱼凭借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成熟时间早等特点逐渐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
(2)据题意可知,甲、乙组每桶分别投放8条小型鱼鲫、似鱎,模拟高密度种群条件,说明本实验自变量为投放鱼的种类,空白对照为不做任何处理的组,因此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不投放小型鱼。
(3)①浮游植物需要用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测量浮游植物的含量和密度,需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一定体积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物种鉴定(分类)和计数。
②蓝细菌是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食物,与甲组相比,乙组消化道中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比例高,说明乙组鱼类捕食枝角类和桡足类多,被捕食的蓝细菌减少,导致其大量增殖,即实验后乙组蓝细菌数量远大于甲组。
(4)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和相对浊度,在①~③中需要填写的是检测指标,排泄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分解之后形成无机物,因此导致①总氮(TN)、总磷(TP)含量增加。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另据表格可知,乙组叶绿素a(Chl.a)含量较高,因此蓝细菌等浮游植物增加,叶绿素a(Chl.a)含量增加。搅动水体,沉积物悬浮,会导致相对浊度增加。对照组
甲组
乙组
TN(mg·L-1)
0.5
1.6
1.3
TP(mg·L-1)
0.05
0.09
0.28
Chl.a(μg·L-1)
8.3
20.9
34.4
相对浊度
1.9
25.6
4.1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家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