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教案、学案多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评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出成都见雪山,入峡谷穿山行,出峡口观梨园,看见点点灯光,小三峡,捡三峡石,回看废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大金川上看梨花阿来出成都西北行已两百多千米。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张望一阵,也就回头下山,奔遥远的金川梨花而去。
这一天上午,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一次山势的变化,又进入一个峡谷。我们伴着大渡河又在浓重的山影里穿行。峡谷更深,春天更深。悬崖间有了更多的绿树与花树。而且,间或出现的一个小村庄前,开放的已经不是野桃花,而是洁白的李花与梨花了。
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那是一个很大的梨园,十几级依山而起的梯田。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盛开的鲜花阵中了。梨树都很高大,没有过多地修剪,都是自由舒展地生长。
树干粗粝、苍老,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多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儿。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了隐约的光雾——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
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飘荡在空中,形成迷离的香雾。我架好照相机,在镜头中再细细打量那些花朵。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就那样,五个花瓣捧出了丝丝青碧的花蕊。每一支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一朵花上,落在花的花房上,于是,生命的奇迹发生。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当然,传播花粉更有效的还有风。这大山谷地中,风是可以期待的,谷中的空气受热上升,雪山上的冷空气就下沉来填补。空气对流,这就是风。风把花粉从这一群花带到那一群花,从这几树带到另外的那几树。风不大,那些高大的、树皮粗粝苍老的树干纹丝不动,虬曲黝黑的树枝却开始摇晃,枝头的花团在这花粉雾中快乐地震颤,那是生命之美。
我的眼睛在相机的取景器上,手却忘记了按下快门,而我脚下的梨园土地上,满是乡民栽种的牡丹,此时正在抽茎,肉红色的叶芽像婴儿的小手般团在一起,再有几场太阳,再有几场风,再有几场夜雨,那些叶子就要像手掌一样张开了。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我们离开沙尔,去往另一个目的地噶尔。这也是一个藏语的地名,这个名字曾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史料中频繁出现,不过是音译为噶喇依而已。
那里曾是当年金川土司的一个坚固堡垒。乾隆皇帝派重兵进剿,费去数十年时间、数万条生命,才将大金川地区征服。此地面对大渡河有一块平整的土地,是肥沃的良田,如今,麦田青秀,油菜花金黄,挺拔的梨树高擎着一树树繁花点缀其间。一派平和景象。我们从河边的平地沿着陡峭的台阶拾级而上,台阶两边,全是过去堡垒的残墙。残墙间站满了苍老的梨树,好些树的树冠已经干枯了,在蓝空下依然展开苍劲黝黑的枝柯。
而树的下半部,那些枝柯依然生机勃勃,盛放着耀眼的梨花,一路护持我们登上那条像鼻一样伸向河岸的山梁。如今,那些厚墙高矮的堡垒都倾圮了。因为这种新的梨树生长在雪山之下,就名为雪梨,又名金川雪梨了。不知是什么时候,这些新的梨树就站满了大金川河谷,改变了这个河谷的景观。而多民族的融合也改变了这里的人文风貌。新民植育梨万树,生涯不复旧桑田。
这几天,老听人在耳边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心里却不满足。虽有他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雪,写唐时轮台的雪,只是用梨花作比附。真正到古诗词中找写梨花的诗句,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前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人群更是各各不同,金川的人民,历史将其造成了特别的族群。
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旅游、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所以,我也愿意把如何到达的过程写出来,这才是完整的旅游。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通的梨花。 (节选自《阿来散文选》,有删改)
1.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金川的游览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回答下面问题。(1)“我”的游踪如何?( )——溯岷江,感萧瑟——( )——( )——在噶尔,望枝柯
【点拨】根据“出成都西北行已两百多千米。海拔不断升高……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可知,第一空填“出成都,见雪山”;根据“一次山势的变化,又进入一个峡谷”“我们伴着大渡河又在浓重的山影里穿行”可知,第二空填“入峡谷,穿山行”;根据“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那是一个很大的梨园”等语句可知,第三空填“出峡口,观梨园”。
(2)“我”在金川沙尔梨园所见的梨花有怎样的特点?花朵:花香:花瓣:
【点拨】根据“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多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可知,花朵繁密;根据“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可知,花香浓烈;根据“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可知,花瓣丰腴、滋润。
2.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的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从文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至少找出两处)
示例:①“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一朵花上,落在花的花房上,于是,生命的奇迹发生。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这两句通过作者看到因蜂传粉,想象新生命的开始,表达作者对梨花的一种美的想望。
②“风不大,那些高大的、树皮粗粝苍老的树干纹丝不动,虬曲黝黑的树枝却开始摇晃,枝头的花团在这花粉雾中快乐地震颤,那是生命之美。”这一句写出了花团在枝头快乐地摇动的情状,“生命之美”四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讴歌。
【点拨】找语句时,一定要符合“记述所见的景象”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两个要求,然后再进行分析。如“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一朵花上,落在花的花房上,于是,生命的奇迹发生”,这是描述,“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这是感受。再将所描述的句子的写法特点跟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3. 本文是游记,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还有对历史沿革的记叙。试分析文中对历史沿革记叙的作用。
示例:本文介绍了金川的历史沿革:金川曾经是一个坚固堡垒,后乾隆皇帝派重兵将此地征服,到今天变成了一派平和的景象。通过对金川历史沿革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了解了金川的历史。
【点拨】游记中叙述相关的历史内容,多半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拓展知识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三峡散记宗璞①物以稀为贵,我想三峡正是因为它的绝无仅有而让人在游过之后仍然梦系魂牵。然而现在三峡的历史已然成为昨天,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三峡已成了记忆中昨日的风景。②当我随着涌动的人群登上三峡风情2号的那一刻,我便知道我的此去必是和三峡最后的相依,会是诀别。
③想起十三岁那一年游三峡的我,不谙世事,只知道游三峡是为了看两旁雄伟的大山,湍急的江水,和其他地方一样或苍翠或混沌,仅此而已。然而如今,对于三峡有了别样的感情,我知道那种感情一旦成形便不会消失,会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存在。④船驶进西陵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些苍翠的山已经被凝重的黑色包裹,看不见满山的绿,却能看见点点的灯光,看到这些灯光的时候我是那样的兴奋,那是三峡人家存在的记号,他们是真正的三峡的孩子,对于三峡有着无比厚重的情感。
⑤船在暗夜中行驶,一直走着,没有抛锚。⑥睁开眼睛的时候船已经行走在巫峡之中了,广播中一直播着景点介绍,我撑着栏杆站在甲板上,目光没有随广播而游离于那些神女峰之间,只是长久地望着即将淹没的大山。曾经,这些大山经受了风雨的洗礼,孕育了有大山一般胸怀的三峡人,而当大山将沉入水底,拥有大山般胸怀的三峡人又宽容地让出了这一方赖以生存的土地,迁到远方。
⑦船最终停靠在了巫山县,码头上仍然是轰鸣的马达声,和数年前一般模样。我用和曾经凝望巫山县一样的眼去看它,却发现曾经破落的小县已变了模样,我知道它即将拆迁,但相信拆迁后的县城也将传承它的古朴,也将带来繁华。⑧换上小船,便进入了悠悠的大宁河。大宁河中有三峡的浓缩,小三峡,在一样的雄奇中多的是几分秀美。大宁河,宁静的名字,然而宁静美丽的大宁河仍然会有不安静的一天,水位的抬高终将改写小三峡秀美的历史。
⑨小三峡中时时会有滩,滩旁有村落人家,水边有嬉戏的少年。船来了,嬉戏的少年快乐地扬起手;船上有人将带的水果糖扔进水中,嬉水的少年争抢着去捡;船走了,留下白花花的浪,一波推着一波,嬉水的少年退到滩岸上。我看到滩岸上竟堆着那么多的水果糖,原来年年月月终是如此,你来我往,你走我留。⑩船行渐远,我又听到了嬉水少年的欢呼声,我知道,又有船来了,我知道将又是一次往来。
到小三峡终点的时候,我们有了机会上岸,要说是岸,其实只不过是一处滩,上面是细细密密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三峡石,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它长在三峡,便突出了它的精贵。⑪我蹲在水边,和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一样去捡在水中泡过、有精致痕纹的三峡石,这是三峡对我的礼赠,我理应好好收着。
有船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始变凉,但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地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地潮湿我的心灵。⑫船回来的时候,再次经过那扇门,我适时按动快门,拍下了那座跨峡边两山的龙门桥,留下了永恒的一瞬,这也是我进小三峡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我想纪念,只在于此。
⑬三峡风情2号在停靠奉节白帝城的种种感叹已随游完之后的一梦消失殆尽。别人说做了梦若不记得,便是睡得熟了,那么我想,游玩之后的我一定有一个甜甜的梦,安稳的睡夜。船回航是在白天,是重游温习三峡美景的机会,开始那种沉重的心情已悄悄释然了,原来即将淹没的三峡没有那么多的不安,它只是安静地去接受属于土地的一种改变。
⑭江面开始宽阔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两边的岸,时不时会看到一片一片的废墟,我知道这些废墟曾经繁华,有人告诉我快要经过的那一片废墟是归州镇,我尽量地去记下古老归州镇废墟里的每一片瓦块,老镇已成一片残痕,我想若是站立其中,一定听得到四周呼呼的风声,我想那些风声中一定有勤劳的归州人在告诉我为了大坝,我们无悔。
⑮是的,为了大坝,我们无悔,迁走的又何止是一个归州镇,那无数的移民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无悔,付出的又何止无数移民,三峡在告诉我,为了大坝,它无悔升高水位,无悔变为平湖。⑯当三峡不再是傲人的风景时,剩下的只是那些可以永恒的文字,而所有的对于三峡的眷念,亦只能寄予文字中,靠它永存。 (有删改)
1. 文中“我”两次游三峡的目的和心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十三岁那一年:“我”游三峡只是为了看两旁雄伟的大山,湍急的江水,觉得三峡和其他地方一样或苍翠或混沌,心情平静。如今:“我”重游三峡不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去和三峡依依诀别,因此心情较为沉重,在重游三峡之后,沉重的心情释然了。
【点拨】根据第③段中的“想起十三岁那一年游三峡的我……仅此而已”可知,十三岁那一年的“我”游三峡只是为了看两旁的山、水,心情是平静的;根据第②段内容可知,“我”重游三峡的目的是与之诀别;从对看到的三峡的描写中,以及第二次游三峡的目的,可分析出作者心情的沉重,再根据第⑬~⑯段内容,可分析出三峡水位升高,变为平湖,是无悔的,“我”的心情也就释然了。
2. 本文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写了作者游三峡的见闻感触。请仿照示例,补全空缺处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第①空,根据第④段内容可知,应填“看见点点灯光”;第②空,根据第⑨段内容可知,应填“小三峡”;第③空,根据第⑪段内容可知,应填“捡三峡石”;第④空,根据第⑭段内容可知,应填“回看废墟”。
3. 品析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字词的妙处。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地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地潮湿我的心灵。
“滑”字形象地展现了流水的动态,用词生动,活用“潮湿”写出了三峡水带给“我”心灵的温暖、感动,富有表现力。
【点拨】根据“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地滑过我的身体”可知,“滑”过“我”身体的是三峡的水,这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可分析出流水的动态;“潮湿”原为形容词,在此处作动词,“潮湿”“我”的心灵,说明三峡的水带给“我”心灵的温暖与感动,富有表现力。
4. 阅读选文,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叙述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秀美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为支持三峡水利工程而移民的“三峡人”的赞美,以及对三峡勇于承担发展重任、从景区变为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的赞美与眷念之情。
【点拨】从文中描写的三峡的壮美风光,可分析出作者对三峡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再从对移民的“三峡人”的描写,可分析出作者对支持三峡水利工程而移民的“三峡人”的赞美之情,从一些地方变为平湖,可分析出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与眷念之情。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题知识内容,口语实践,中考这么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目标,写作指导,知识讲解,写作方法点拨,写作实践一风景片段,写作实践,写作实践二景点游记,写法点拨,优秀例文,写作实践三参观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习题链接,基础题,综合题,逐步登阶,轻步而上,胡杨做到了,令人目不暇接,这句话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