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定义: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特点: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物种不变论:认为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
    (2)拉马克进化学说:
    内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获得性遗传:由于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评价: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但是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解释。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评价: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步入了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但是他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生物进化论
    内容: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最终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
    课后培优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C.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成功地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留下后代
    2.混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旦遇到敌害,整个身体就形成刺球,把头等部位保护起来,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常常束手无策,而狐狸却洒其尿液,能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这时狐狸就咬住其腹部,继而将其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
    D.
    4.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
    B.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拉马克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达尔文认为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之上的
    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
    C.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许多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下列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B.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现象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7.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西藏温泉蛇能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生存,在抵御低温、缺氧、强紫外线辐射极端生存环境方面,有着特殊能力;温泉蛇中 EPAS1 基因发生突变,减弱了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而导致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藏温泉蛇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
    B.紫外线照射导致西藏温泉蛇出现更多变异,从而适应强紫外线辐射环境
    C.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
    D.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保护温泉蛇
    8.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D.甲物种和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
    9.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过度繁殖削弱了生存斗争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10.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后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1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除了达尔文列举的大量证据,后来人们也发现了许多新证据支持进化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古人类的上肢骨骼与黑猩猩相似,下肢骨骼与人类接近,有力地支持了自然选择学说
    B.大量化石证据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支持了自然选择学说
    D.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12.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产量等多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进化形成的。
    (2)将多个不同的籼稻、粳稻品种间进行两两杂交,获得三种类型F1(分别表示为籼-仙,籼-粳,粳-粳)。统计F1的小花数、干重等性状的平均优势(数值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结果如图1。可知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个杂交亲本的__________差异越大,以上性状的杂种优势越明显。
    (3)尽管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部分配子不育,导致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
    ①根据上述机制,补充籼稻×粳稻产生F1及F1自交获得F2的示意图,用以解释F结实率低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为克服粗-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2。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配子不育。

    ③在产量低的甲品系水稻中发现了A、B基因的等位基因A3、B3(广亲和基因),含有广亲和基因的杂合子,雌雄配子均可育。请写出利用甲品系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的流程__________。(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核心知识梳理
    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定义: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特点: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物种不变论:认为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
    (2)拉马克进化学说:
    内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获得性遗传:由于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评价: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但是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解释。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评价: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步入了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但是他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生物进化论
    内容: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最终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
    课后培优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C.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成功地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留下后代
    【答案】D
    【详解】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即是生物的结构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B正确;
    C、适应具有相对性,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
    D、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死亡,也能留下后代,D错误。
    2.混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旦遇到敌害,整个身体就形成刺球,把头等部位保护起来,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常常束手无策,而狐狸却洒其尿液,能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这时狐狸就咬住其腹部,继而将其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答案】B
    【详解】
    大多数情况下刺球可以保护刺猬不被天敌吃掉,但聪明的狐狸却可以用尿液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从而将刺猬吃掉,这说明了适应的相对性,B对
    3.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
    D.
    【答案】D
    【详解】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基本思路是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但是生物生存的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表现为生存斗争,由于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因而在生存斗争中有一些个体占优势因而能生存并繁殖后代,即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即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可表述为 ,即D正确。
    4.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
    B.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拉马克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达尔文认为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之上的
    【答案】B
    【详解】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A正确;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完全否定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C、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达尔文认为环境只是对有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并不是生物变异的诱因,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之上的,D正确;
    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
    C.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答案】B
    【详解】
    A、具有长颈变异的个体有更多获得高处树叶的机会,因而生存下来的机会增多,并且能够将长颈的变异传递下去,因而群体中长颈的性状越来越多,就形成了长颈鹿,A错误;
    B、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B正确;
    C、性状可以由基因决定,而不是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C错误;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但 这不是解释长颈鹿出现的原因,D错误。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许多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下列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B.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现象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详解】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A正确;
    B、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类是变化的,B错误;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现象,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C正确;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7.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西藏温泉蛇能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生存,在抵御低温、缺氧、强紫外线辐射极端生存环境方面,有着特殊能力;温泉蛇中 EPAS1 基因发生突变,减弱了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而导致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藏温泉蛇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
    B.紫外线照射导致西藏温泉蛇出现更多变异,从而适应强紫外线辐射环境
    C.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
    D.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保护温泉蛇
    【答案】B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西藏温泉蛇能够生长在高寒环境中,可以抵御低温,推测其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A正确;
    B、变异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存在,强紫外线辐射对西藏温泉蛇起到选择作用,而非引起其发生更多变异,B错误;
    C、西藏温泉蛇生活高海拔低氧地区,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C正确;
    D、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温泉蛇的生存,有利于保护温泉蛇,D对
    8.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D.甲物种和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
    【答案】B
    【详解】
    AB、在干旱条件下,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所以叶片面积会变小,而在较小的叶面积条件下,甲植物的个体数目比乙的个体数目更多,说明甲物种比乙物种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A错误,B正确;
    C、乙曲线叶面积小的个体数大于丙曲线,故乙物种比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C错误;
    D、分析丙曲线可知,单位面积的个体数较多的叶面积大于甲,长期干旱,适应能力小于甲,D错误。
    9.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过度繁殖削弱了生存斗争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详解】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在生存斗争中,强大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0.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后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答案】D
    【详解】
    A、“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前,即先有变异后有选择,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C错误;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
    1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除了达尔文列举的大量证据,后来人们也发现了许多新证据支持进化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古人类的上肢骨骼与黑猩猩相似,下肢骨骼与人类接近,有力地支持了自然选择学说
    B.大量化石证据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支持了自然选择学说
    D.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
    【答案】A
    【详解】
    A、古人类的上肢骨骼与黑猩猩相似,下肢骨骼与人类接近,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A符合题意;
    B、大量化石证据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说明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支持进化论,B不符合题意;
    C、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说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支持了自然选择学说,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支持进化论,D不符合题意。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12.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产量等多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进化形成的。
    (2)将多个不同的籼稻、粳稻品种间进行两两杂交,获得三种类型F1(分别表示为籼-仙,籼-粳,粳-粳)。统计F1的小花数、干重等性状的平均优势(数值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结果如图1。可知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个杂交亲本的__________差异越大,以上性状的杂种优势越明显。
    (3)尽管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部分配子不育,导致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
    ①根据上述机制,补充籼稻×粳稻产生F1及F1自交获得F2的示意图,用以解释F结实率低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为克服粗-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2。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配子不育。

    ③在产量低的甲品系水稻中发现了A、B基因的等位基因A3、B3(广亲和基因),含有广亲和基因的杂合子,雌雄配子均可育。请写出利用甲品系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的流程__________。(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答案】(1)自然选择 (2)亲缘关系 (3)
    ②A2B2 ③让甲品系(A3A3B3B3)×籼稻(A1A1B1B1)以及甲品系(A3A3B3B3)×粳稻(A2A2B2B2)分别为亲本,得到的F1再杂交A1A3B1B3×A2A3B2B3,筛选出适合的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
    【详解】
    (1)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
    (2)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个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差异越大,以上性状的杂种优势越明显。
    (3)①F1产生的雌雄配子只有一半可育,因此结实率低,如图 。
    ②由题可知,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A2B2的配子不育。
    ③让甲品系(A3A3B3B3)×籼稻(A1A1B1B1)以及甲品系(A3A3B3B3)×粳稻(A2A2B2B2)分别为亲本,得到的F1再杂交A1A3B1B3×A2A3B2B3,筛选出适合的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练习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同步测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的复制,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特点,DNA的复制方式,条件,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