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原卷版+解析)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同步测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玉米的高秆,某昆虫的绿翅,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基因频率=eq \f(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4)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种群全部个体的比值。
基因型频率=×100%。
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1.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
基因频率=eq \f(该基因总数,该种群个体数×2)×100%。
2.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eq \f(该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
3.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针对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 \f(1,2)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 \f(1,2)Aa的基因型频率。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前提:在理想种群中。(1)种群足够大。(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
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设为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p+q)2=p2+2pq+q2=1。若已知某种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即可直接开方求出相应基因的频率。
5.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中色盲率则为(x%)2。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eq \b\lc\{\rc\ (\a\vs4\al\c1(突变\b\lc\{\rc\ (\a\vs4\al\c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①形成: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②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③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
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①外因:自然选择。②内因:基因突变和部分染色体变异如缺失和重复等能直接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重组只改变了基因型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淘汰部分个体后可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2)设计思路:分区→接种→加样→培养→观察记录→初筛→重复筛选。
(3)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与区域①相比,区域②③④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区域②③④抑菌圈的平均直径逐代减小。结论:①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的结果;②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耐药菌的比例逐渐升高。
(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培养皿、涂布器、纸片、镊子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如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皿倒置,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而造成杂菌污染;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纸片、培养基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止耐药菌扩散。
2.涂布菌液时,要尽量使接种的细菌均匀分布,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由于突变的低频性,一次筛选不一定能得到耐药菌,故要连续培养。
五、隔离与物种的概念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3)“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课后培优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
D.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大熊猫的基因型
2.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雌雄比例约为1∶1,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等;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2.5%
B.若以上条件不变,在眼色这一性状上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C.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是10%
D.该种群下一代,关于眼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
3.现代生物技术能利用可遗传的变异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只有基因突变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4.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的重要推论是∶等位基因频率一代代保持不变,在随机交配且配子频率为p和q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Aa和aa的合子的频率分别是p2、2pq、q2,相关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豌豆子代基因型概率的遗传也遵循哈代一温伯格定律
B.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由ⅠA、ⅠB、i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BO血型中,任何一种杂合子的频率=2×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之积
C.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可以推论出∶对于稀有等位基因而言,杂合子频率接近于稀有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D.在一个种群中,等位基因A-a(A对a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个体占36%,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该种群中Aa的出现的概率为48%
5.奠基者效应指某种群最初只有少数个体由甲地迁至乙地处建立,经一段时间的繁衍,虽然个体数增加,但乙地区该种群却未发生进化,下列有关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该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变化
B.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C.该种群的基因未发生变异
D.该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只存活纯合子个体
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