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4天细胞的物质运输、酶(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考点一: 被动运输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P62)
2.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3.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3)
4.发生质壁分离的充要条件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P65)
5.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P65)
6.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66)
7.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66)
考点二: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1.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69)
2.主动运输的作用: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P70)
3. 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薄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 (P71)
4.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P71)
5.胞吞和胞吐这两种方式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 能量,形成囊泡则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P72)
考点三: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76)
2.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P78)
3.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称为自变量。(P78)
4.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P78)
5.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P78)
6.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78)
7.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P78)
8. 酶的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催化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9.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1)
10.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82)
11.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它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P82)
12.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转移到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上升。在100℃时酶已失去活性,将酶重新置于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不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 低温下保存。(P84)
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将一定量胡萝卜切碎,加适量水、石英砂,充分研磨,过滤,获取胡萝卜素提取液
B.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先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与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时,须加热使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发酵液中酒精含量的多少,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
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
C.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4.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5.下列生理过程的完成不需要两者结合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
C.Ca2+载体蛋白运输Ca2+
D.K+通道蛋白运输K+
6.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7.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铜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细胞需要能量B.转运具有方向性
C.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D.运输需要不同的载体
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A.温度B.底物C.反应时间D.酶量
9.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如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37℃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
B.在37℃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从37℃上升至95℃,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在37℃、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10.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类细胞膜通道蛋白。检测人唾液腺正常组织和水肿组织中3种AQP基因mRNA含量,发现AQP1和AQP3基因mRNA含量无变化,而水肿组织AQP5基因mRNA含量是正常组织的2.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唾液腺正常组织细胞中AQ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B.AQP蛋白与水分子可逆结合,转运水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C.检测结果表明,只有AQP5蛋白参与人唾液腺水肿的形成
D.正常组织与水肿组织的水转运速率不同,与AQP蛋白的数量有关
倒数第14天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
考点一: 被动运输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P62)
2.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3.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3)
4.发生质壁分离的充要条件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P65)
5.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P65)
6.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66)
7.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66)
考点二: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1.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69)
2.主动运输的作用: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P70)
3. 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薄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 (P71)
4.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P71)
5.胞吞和胞吐这两种方式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 能量,形成囊泡则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P72)
考点三: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76)
2.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P78)
3.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称为自变量。(P78)
4.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P78)
5.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P78)
6.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78)
7.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P78)
8. 酶的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催化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9.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1)
10.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82)
11.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它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P82)
12.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转移到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上升。在100℃时酶已失去活性,将酶重新置于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不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 低温下保存。(P84)
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将一定量胡萝卜切碎,加适量水、石英砂,充分研磨,过滤,获取胡萝卜素提取液
B.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先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与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时,须加热使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发酵液中酒精含量的多少,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
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
C.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4.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5.下列生理过程的完成不需要两者结合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
C.Ca2+载体蛋白运输Ca2+
D.K+通道蛋白运输K+
6.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7.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铜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细胞需要能量B.转运具有方向性
C.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D.运输需要不同的载体
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A.温度B.底物C.反应时间D.酶量
9.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如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37℃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
B.在37℃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从37℃上升至95℃,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在37℃、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10.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类细胞膜通道蛋白。检测人唾液腺正常组织和水肿组织中3种AQP基因mRNA含量,发现AQP1和AQP3基因mRNA含量无变化,而水肿组织AQP5基因mRNA含量是正常组织的2.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唾液腺正常组织细胞中AQ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B.AQP蛋白与水分子可逆结合,转运水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C.检测结果表明,只有AQP5蛋白参与人唾液腺水肿的形成
D.正常组织与水肿组织的水转运速率不同,与AQP蛋白的数量有关
pH酶相对活性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pH酶相对活性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参考答案:
1.B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测,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由橙红色变成灰绿色)。
【详解】A、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A错误;
B、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以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同时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以叶绿体为观察指标,B正确;
C、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错误;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不能用来检测酒精含量,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也可以直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详解】A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失水变小,A正确,B错误;
C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CD正确。
故选B。
3.A
【分析】分析题图: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应为活的植物细胞,据图分析,从甲到乙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甲细胞是活细胞,A正确;
B、 乙图所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中细胞失水,故与甲图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错误;
C、 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丙图细胞体积不会持续增大,且不会涨破,C错误;
D、 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由题分析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b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c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水分交换前,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详解】A、由于细胞b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则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正确;
B、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因此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虽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同,但细胞c失水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减小,因此,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错误
D、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离子通道的打开,A不符合题意;
B、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者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B不符合题意;
C、Ca2+载体蛋白与Ca2+结合,Ca2+载体蛋白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从而运输Ca2+,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因此K+通道蛋白运输K+时不需要与K+结合,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分析题意:缬氨霉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可推测正常微生物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
【详解】A、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差”和题图中缬氨可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能结合在细胞膜上,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C错误;
D、噬菌体为DNA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的区别:
【详解】A、由图示可知,铜离子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
B、铜离子转运具有方向性,B正确;
C、铜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运出细胞是先通过协助扩散进入高尔基体,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包裹通过胞吐运出细胞,C错误;
D、由图示可知进入细胞需要膜蛋白1协助,运出细胞需要膜蛋白2协助,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由题干分析,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
【详解】A、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温度都为45℃,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温度,A错误;
B、由题干分析,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正确;
C、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反应时间均为12min,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反应时间,C错误;
D、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酶量一致,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酶量,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表中表示两种酶在37°C、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M的适宜pH为5~9,而L的适宜pH为5左右;在37°C、pH为3~11时,M比L的相对活性高。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37°C时,M的适宜pH为5~9,而L的适宜pH为5左右,A错误;
B、酶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37°C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B错误;
C、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因此从37°C上升至95°C,两种酶在pH为5时都已经失活,C错误;
D、在37°C、pH为3~11时,M比L的相对活性高,因此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易化扩散),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也不会移动,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分子特异性结合(具有类似于酶和底物结合的饱和效应),自身的构型会发生变化,并且会移动。通道蛋白转运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比例,且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转运速度更快。
【详解】A、AQP基因有3种,AQP蛋白应该也有3种,故人唾液腺正常组织细胞中AQ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A错误;
B、AQP蛋白一类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故不能与水分子结合,B错误;
C、根据信息:AQP1和AQP3基因mRNA含量无变化,而水肿组织AQP5基因mRNA含量是正常组织的2.5倍,可知AQP5基因mRNA含量在水肿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差异,但不能说明只有AQP5蛋白参与人唾液腺水肿的形成,C错误;
D、AQP5基因mRNA含量在水肿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差异,故形成的AQP蛋白的数量有差异,导致正常组织与水肿组织的水转运速率不同,D正确。
故选D。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5套育种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5套育种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齐民要术》中《种谷》篇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4套分子基础遗传定律(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4套分子基础遗传定律(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3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3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