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信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2020·山东寿光高三期末)
1.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运输路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抗体或神经递质
B.①可能是核糖体也可能是中心体
C.该物质经“②→③→④”的运输过程需要囊泡
D.该物质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内质网的结构是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三维管道系统,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蛋白质可以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经核糖体的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小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及包装
B.KDEL受体蛋白与内质网驻留蛋白结合后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COPⅠ小泡则不需要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3.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依赖光照,但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光合器官可能遭到破坏,该现象称为光抑制。光呼吸能利用部分有机物,在吸收O2放出CO2的同时消耗多余光能,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下图为某植物叶片在白天和夜晚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PR、R、GP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PR、R过程分别代表呼吸作用、光呼吸,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取决于GP(真正光合作用)、R、PR的差值
B.光呼吸虽然消耗部分有机物,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光抑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C.植物通过调节叶片角度回避强光或进行细胞内叶绿体的避光运动均可减弱光抑制现象
D.在农业生产中,适当抑制白天光呼吸和夜间呼吸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2022秋·山东泰安·高三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4.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由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已知人体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B.NADH中的能量可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C.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回收能力增强
(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三校考阶段练习)
5.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⑤都可以产生ATPB.过程①和过程③在生物膜上进行
C.物质C的元素只来自水D.物质A、B、D、E、F中都含H
(2020·衡水高三模拟)
6.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时的一种情况,A〜D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的基因不能进行表达
C.每条染色体在该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
D.这种变异会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
(2023秋·江苏盐城·高三盐城中学校考期末)
7.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6个极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
8.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图表示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的相关内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B.③过程引起细胞核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④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D.⑤可来自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2020·江西赣州高三月考)
10.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等,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如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SGLT协助葡萄糖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膜内外Na+浓度差
B.协助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相同
C.Na+通过SGLT的协助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Na+运出细胞和K+运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2020·浙江十校联盟联考)
11.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I和抗体II均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B.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和抗体II,从而减轻病症
C.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促进了病毒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
D.“头痛”可能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12.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2023春·吉林通化·高二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开学考试)
13.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4.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的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三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
15.某地昆虫种1、种2是由同一原种进化而来的,其间还曾出现过甲、乙、丙、丁、戊和己地的几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只给出了昆虫的一部分基因),已知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为昆虫种1、种2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阶段I进化为阶段Ⅱ的过程中产生A、B、C、D、E、F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
C.阶段Ⅱ中,丙地昆虫与丁地昆虫、丙地昆虫与己的昆虫之间都为两个不同物种
D.阶段Ⅲ中,昆虫种1和昆虫种2因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二、非选择题
(2020·福建泉州高三质检)
16.北欧鲫鱼能在冬季结冰的水底生活。研究发现酒精在-80℃条件下不会凝固。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的代谢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通过无氧呼吸,北欧鲫鱼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在过程___________(填图中编号)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而葡萄糖分子中未释放的能量则存留在___________中。
(2)与人体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相比,北欧鲫鱼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所具有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回答两点)
(3)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2mL水样加入___________,振荡试管,观察到颜色变为___________,可验证北欧鲫鱼肌细胞呼吸的特点。
(4)北欧鲫鱼无氧呼吸的代谢特点,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回答1点)
17.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TP脱去两个_______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
(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有人认为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影响了缢缩环,为此搜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应从小鼠的_______(器官)中获取初级卵母细胞,然后转移到37℃、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②根据上述结果推测,药物F对酶A有________作用,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原因除了阻止缢缩环的形成,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专题2信息题
一、选择题
(2020·山东寿光高三期末)
1.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运输路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抗体或神经递质
B.①可能是核糖体也可能是中心体
C.该物质经“②→③→④”的运输过程需要囊泡
D.该物质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内质网的结构是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三维管道系统,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蛋白质可以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经核糖体的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小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及包装
B.KDEL受体蛋白与内质网驻留蛋白结合后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COPⅠ小泡则不需要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3.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依赖光照,但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光合器官可能遭到破坏,该现象称为光抑制。光呼吸能利用部分有机物,在吸收O2放出CO2的同时消耗多余光能,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下图为某植物叶片在白天和夜晚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PR、R、GP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PR、R过程分别代表呼吸作用、光呼吸,叶片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取决于GP(真正光合作用)、R、PR的差值
B.光呼吸虽然消耗部分有机物,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光抑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C.植物通过调节叶片角度回避强光或进行细胞内叶绿体的避光运动均可减弱光抑制现象
D.在农业生产中,适当抑制白天光呼吸和夜间呼吸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2022秋·山东泰安·高三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4.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由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已知人体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B.NADH中的能量可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C.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回收能力增强
(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三校考阶段练习)
5.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⑤都可以产生ATPB.过程①和过程③在生物膜上进行
C.物质C的元素只来自水D.物质A、B、D、E、F中都含H
(2020·衡水高三模拟)
6.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时的一种情况,A〜D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的基因不能进行表达
C.每条染色体在该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
D.这种变异会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
(2023秋·江苏盐城·高三盐城中学校考期末)
7.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6个极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
8.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图表示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的相关内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B.③过程引起细胞核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④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D.⑤可来自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2020·江西赣州高三月考)
10.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等,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如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SGLT协助葡萄糖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膜内外Na+浓度差
B.协助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相同
C.Na+通过SGLT的协助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Na+运出细胞和K+运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2020·浙江十校联盟联考)
11.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I和抗体II均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B.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和抗体II,从而减轻病症
C.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促进了病毒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
D.“头痛”可能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12.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2023春·吉林通化·高二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开学考试)
13.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4.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的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三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
15.某地昆虫种1、种2是由同一原种进化而来的,其间还曾出现过甲、乙、丙、丁、戊和己地的几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只给出了昆虫的一部分基因),已知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为昆虫种1、种2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阶段I进化为阶段Ⅱ的过程中产生A、B、C、D、E、F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
C.阶段Ⅱ中,丙地昆虫与丁地昆虫、丙地昆虫与己的昆虫之间都为两个不同物种
D.阶段Ⅲ中,昆虫种1和昆虫种2因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二、非选择题
(2020·福建泉州高三质检)
16.北欧鲫鱼能在冬季结冰的水底生活。研究发现酒精在-80℃条件下不会凝固。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的代谢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通过无氧呼吸,北欧鲫鱼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在过程___________(填图中编号)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而葡萄糖分子中未释放的能量则存留在___________中。
(2)与人体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相比,北欧鲫鱼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所具有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回答两点)
(3)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2mL水样加入___________,振荡试管,观察到颜色变为___________,可验证北欧鲫鱼肌细胞呼吸的特点。
(4)北欧鲫鱼无氧呼吸的代谢特点,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回答1点)
17.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TP脱去两个_______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
(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有人认为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影响了缢缩环,为此搜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应从小鼠的_______(器官)中获取初级卵母细胞,然后转移到37℃、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②根据上述结果推测,药物F对酶A有________作用,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原因除了阻止缢缩环的形成,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解题要点是理解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该生物大分子是分泌蛋白,抗体是分泌蛋白,但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①是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结构,是核糖体,不是中心体,B错误;
C、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以囊泡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囊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C正确;
D、分泌蛋白以胞吐形式排出细胞外,没有跨膜运输,没有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示的分析:细胞中无膜的结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动植物细胞中均有而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具有糖蛋白的结构是细胞膜,因此图中的①是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膜,由此推测该生物大分子是分泌蛋白。
2.AC
【分析】内质网由脂质和多种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若驻留蛋白进入到高尔基体,内质网驻留蛋白与高尔基体膜上的KDEL受体蛋白结合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内质网并释放到内质网腔,使内质网驻留蛋白被选择性回收。
【详解】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具膜小泡,包裹着经内质网初步加工的蛋白质,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A错误;
B、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推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KDEL受体蛋白结合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B正确;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COPⅠ小泡也需要,C错误;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等)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D正确。
故选AC。
3.BCD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题图分析:R是叶片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在夜晚和白天都进行,因此R代表呼吸作用强度;GP为吸收CO2,释放O2的过程,表示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PR是叶片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只在白天进行,因此是光呼吸过程。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由于叶片在夜晚和白天都进行R过程,故R代表呼吸作用,PR是叶片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因此是光呼吸,A错误;
B、由题干可知光呼吸虽然消耗部分有机物,但可以消耗多余能量,对光合器官起保护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光抑制的发生,B正确;
C、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光合器官可能遭到破坏,植物本身的调节如叶子调节角度回避强光、叶绿体避光运动等都可以避免强光直射造成光合结构破坏,是对光抑制的保护性反应,C正确;
D、白天光呼吸和夜间呼吸作用均会消耗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适当减少可以增多有机物的积累,增加农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BCD。
4.BCD
【分析】需氧呼吸(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糖酵解,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称作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NADH;第三阶段为电子传递链过程,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膜间隙高浓度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因此可以来自于有机物和水,A错误;
B、图中NADH中的H+和电子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H+浓度升高,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个质子跨膜梯度,NADH中的能量变为H+的电化学势能,再通过H+向膜内跨膜运输变为ATP中的能量,B正确;
C、由图中信息可知: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腔时,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寒冷条件下,产热量会增加,图中氢离子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ATP合成酶,在线粒体内膜合成ATP;二是通过UCP运输,产生热能,不合成ATP,因此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回收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BCD。
5.AD
【分析】据图分析,E可以与C结合生成H2O,故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E为[H],C为O2;则⑤应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F为丙酮酸;④为呼吸作用第二阶段,D为CO2;①为光反应过程,A为[H]和ATP;②为暗反应过程,B为ADP和Pi等。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②为暗反应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ATP,A错误;
B、①为光反应过程,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两者均在生物膜上进行,B正确;
C、C为氧气,在光反应过程中O元素只来自水,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不含H,D错误。
故选AD。
6.A
【详解】A、图示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
B、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的基因可以进行表达,B错误;
C、图示交叉互换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还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图示变异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
故选A。
7.AB
【分析】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题干和题图分析,“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据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A错误;
B、据题意可知,此卵原细胞共产生8个子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因此只能形成2个卵细胞,B错误;
C、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共产生8个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该卵原细胞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2,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形成的2个卵原细胞均有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然后这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因发生染色体互换是不一定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会出现两类情况:①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4C标记和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②13C标记的细胞或子细胞是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的细胞,然后这2个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可能形成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C正确;
D、据C项分析可知,有可能两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都产生的是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4C标记和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的细胞,这样就可能形成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但其余6个极体应该是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D正确。
故选AB。
8.C
【分析】图中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甲是溶酶体直接胞吞颗粒物;方式乙是先形成自吞小泡,自吞小泡再与溶酶体融合;方式丙为蛋白质与分子伴侣结合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进入溶酶体。
【详解】细胞内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D正确。
9.ACD
【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详解】A、由题图可知,①自由基攻击磷脂,促进②过程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进一步促进①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细胞核,B错误;
C、④过程是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引起细胞癌变,癌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正确;
D、⑤是产生自由基的过程,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都可能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D正确。
故选ACD。
10.B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载体蛋白SGLT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而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等,则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跨膜的Na+再由Na+-K+泵运回膜外,此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 细胞载体蛋白SGLT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A正确;
B. 据图可知,Na+进入和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所需的载体蛋白不同,B错误;
C. Na+通过SGLT的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正确;
D. Na+运出细胞和K+运入细胞都通过Na+-K+泵,都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11.B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病毒致病机理图,病毒侵入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抗原刺激B细胞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 其中,抗体I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II与子代病毒结合后被清除。
【详解】据分析可知:
A、抗体I和抗体II均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正确;
B、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会使病情加重,而抗体II能使病症减轻,B错误;
C、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促进了病毒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C正确;
D、“头痛”可能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①细胞内的物质②细胞膜上的物质③与外界相同的管腔中的物质④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
内环境的作用:①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肾小囊壁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组织细胞自身代谢和血浆,B正确;
C、肾小管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C错误;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血浆蛋白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管,从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13.B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①是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后呈递在细胞表面,②是传递,③是接触,④是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⑤⑥⑦是分裂、分化,⑧是与病原体结合,⑨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二次免疫)。
【详解】A、细胞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该过程为非特异性识别,A错误;
B、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细胞c(B细胞),促进其分裂、分化,即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
C、物质乙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不能与流感病毒结合,C错误;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有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所以在发生③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是分裂、分化,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BD。
14.A
【分析】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通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与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
B、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出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共同进化的知识进行解答。
15.ABC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隔离产生新物种。
【详解】A、生物有共同祖先的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而不是分子水平的证据,A错误;
B、阶段Ⅰ进化为阶段Ⅱ的过程中产生A、B、C、d、E、F,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错误;
C、阶段Ⅱ中,丙地昆虫与丁地昆虫为两个不同物种,因为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在胚胎时期死亡,而丙地昆虫与己的昆虫之间杂交后代的部分基因组成为aaBBccddeeFf,不存在生殖隔离,两地昆虫可能为同一物种,C错误;
D、阶段Ⅲ中,昆虫种1和种2之间杂交后代的部分基因组成为aaBBccDDEeFf,会在胚胎时期死亡,即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昆虫种1和种2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ABC。
16. ①③ 乳酸、酒精 低温保持活性、酶的种类不同 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灰绿色 防止乳酸积累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或:适应低温、缺氧环境,有利于生存;缺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北欧鲫鱼在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神经元中无氧呼吸的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乳酸,而后乳酸可通过血液运输后在肌细胞处转化为丙酮酸,继续参与肌细胞中的无氧呼吸过程;在肌细胞中,北欧鲫鱼无氧呼吸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此后酒精可排出体外。
【详解】(1)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故北欧鲫鱼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在过程①③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而葡萄糖分子中未释放的能量则存留在乳酸、酒精中;
(2)由题干信息可知“北欧鲫鱼能在冬季结冰的水底生活”,故与人体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相比,北欧鱼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酶所具有不同之处有所需酶的种类不同、低温保持活性;
(3) 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有酒精产生,为验证该特点,可取2mL水样加入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到颜色变为灰绿色,即可验证;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北欧鲫鱼无氧呼吸的代谢特点,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防止乳酸积累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或:适应低温、缺氧环境,有利于生存;缺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准确把握图中无氧呼吸的方式,并与教材无氧呼吸的过程作对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磷酸 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 卵巢 激活 干扰缢缩环的定位
【详解】(1)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环化形成cAMP。
(2)活化的酶P能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应是酶P活性被抑制,进而可知ATP形成cAMP的过程被抑制,据图可知其原因应是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抑制ATP分解过程。
(3)①小鼠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卵巢中。应从小鼠的卵巢中获取初级卵母细胞。②药物F能降低正常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数量,应是提高了细胞中cAMP量,药物F对酶A有激活作用,以促进ATP形成cAMP。药物F作用后,出现部分产生两个体积相近的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推测cAMP可能是干扰缢缩环的定位,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
【点睛】本题考查ATP、减数分裂、动物细胞培养,考查对ATP结构简式、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示意图理清信号分子到减数分裂被抑制过程中的途径,根据柱形图中正常进行减数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的数量变化分析药物H和药物F对cAMP的作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细胞代谢(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细胞代谢(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6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细胞的分组成与结构(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细胞的分组成与结构(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膜接触位点,Ca2+与肌细胞的收缩密切相关,脂滴,细胞分裂时,线粒体通常依赖微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情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情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