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文言文断句(全国通用含解析)
展开1.词语不清,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左传》)
错误断句是因不明“与”的意义。一个词除有其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句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该这样标点: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让他吃完,又给他准备了一箪粮食和肉,放在口袋中送给他。)
2.结构不明,不辨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是后一句的主语。
例: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日再食”是一个省略句,其主语应该是“余、吾”之类人称代词,“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描述作者求学过程的艰辛。“寓逆旅主人”即“寓(于)逆旅主人”。应该这样标点: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馆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可口的食物享用。)
(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是动词“观”的状语,这样断句,语意就被割裂了。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代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会有收获,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探索、思考得很深刻。)
3.识记不牢,不晓句式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柳河东集》)
文中的“绝湘水”“中济”是两个具有顺承关系的短句,由于不明句式,标成“绝湘水中”,语意大有不同。“不应”“摇其首”也是两个顺承关系的短句,“不应摇其首”,则标成了一个否定句。
两个语句应该这样标点:
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一天,江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坐小船渡湘江,行到湘江中间,小船被大水冲毁,其中一人尽力游泳,也游不了多远。)
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不答应,摇摇头,一会,更加体乏无力。)
4.知识欠缺,不知名物制度
例: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应该这样标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传记(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传记(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共96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分析综合1(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分析综合1(全国通用含解析),共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分析综合2(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分析综合2(全国通用含解析),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