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分析综合2(全国通用含解析)
展开“筛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句子。
1.审题要点
(1)看清题材。不同题材的文章,考查的内容会有区别。写人,考查人物的性格或相关事件;写物,了解与物相关的特征;写景,赏析特定地点的独特景色;叙事,分清事件的种类。
(2)审清题干。做文言信息筛选题审清题干特别重要,因为题干明确了筛选的标准、答题的方向。题干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标准限制语+人物(事物)标准+条件标准。
①标准限制语。常见的限制语有:a全都表现,意味着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都符合信息标准要求;b直接(间接)表现,意味着间接(直接)表现不在其中。
②人物(事物)标准,即行为、性格的主语。用此标准可以衡量哪些选项非其所为。
③条件标准。一般用非常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交代筛选最主要的条件。这是审题的着力点,特别要理解关键词语的内涵。
2.答题关键
(1)步骤
①回归原文,看清主体。将选项句放入原文,分清并对照主体、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文言文中常有主语省略现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主语,辨明事件行动语言是由谁发出的。
②依照标准,辨别筛选。依照题干信息筛选的三个标准,对所有选项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方法:“一析两非”法
做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句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排除。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比对、排除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用“一析两非”法排谬的过程。
“一析”就是辨析题干要求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所谓“直接表现”,就是正面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谓“间接表现”,就是指侧面描述、作者评论等。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方面。
“两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
非其人,就是首先排除不符合人物标准的选句。命题者在设置错例时往往用“张冠李戴”法把不同人物所言之语、所为之事混在一起,而且在摘取选句时又多隐去主语。
二 分析概括的六大比对技巧
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题目要求“选是”或“选非”,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据此,命题者会有意设置错误陷阱,干扰考生判断。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比对法”来解答这类题目。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比对法比对的内容是: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语,信息有无和因果关系等。
1.比对人物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2.比对时间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
3.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4.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5.比对添加内容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6.比对因果关系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全国通用含解析),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共121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新闻访谈(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新闻访谈(选考)(全国通用含解析),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