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单元试卷、课后训练多份(附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在黄土高原陡坡开垦耕地会,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
注:1亩=1/15公顷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短时间内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2.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我国人均耕地呈现减少的趋势,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被占用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第2题,为保证粮食自给,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还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黄土高原陡坡开垦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陡坡耕地会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第4题,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图(图甲)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图乙),完成5~6题。
5.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 )
A.19%B.20%
C.21%D.22%
6.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树等作物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土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难以利用土地的比例,即可得出后备土地资源的比例。第6题,结合图中信息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可知,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3年6月25日为第3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个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表现。
答案(1)变化: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镇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警戒线;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主要围绕保土、保肥进行分析。第(3)题,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个省级行政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人口、耕地总量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方面分析。第(4)题,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表现主要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人均耕地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2.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断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项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的增加,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B项错误。我国并未大规模实施坡改梯工程,D项错误。第2题,提高粮食单产,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来实现,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粮食的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也不会提高粮食单产,①④错误。故选C项。
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下图示意中转基地主要工作流程。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环境恶化
B.种子老化,难以适应
C.生物入侵,空间压缩
D.环境失衡,重视不够
4.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位置优越,种子来源多
B.水热充足,育种周期短
C.地形多样,储存场地广
D.海陆兼备,育种种类多
5.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有( )
①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育种进程 ②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 ③丰富种质资源,保障种子品种数量 ④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粮食总产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3.D 4.B 5.C
解析第3题,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种子生存环境退化,此外,对种质资源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优质的种质流失和灭绝,D项正确;全球变暖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与“近年来”不符,A项错误;种子具有遗传特性,老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B项错误;生物入侵也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C项错误。第4题,中转基地的主要作用是鉴定、科研和开发,种子需要在土地中种植,从而快速检测其产量和质量,而海南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育种鉴定周期短,可以快速识别种子优劣,B项正确;作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种子来源于全球,建在其他地方同样可以获取种子,这并非海南的有利自然条件,A项错误;海南多岛屿,相比于内陆地区,储存场地小,C项错误;海南的种子来自全球,并非自身育种种类多,D项错误。第5题,从全球选取种子,成本并未降低,扩大种植规模与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政策有关,与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关系很小,①④错误;从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提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②正确;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子品种数量、质量安全,③正确。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有人建议维持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2015年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87%。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和印度绿化的相关数据资料。
(1)根据材料,绘制2017年中、印两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柱状图。
(2)与中国相比,印度在2000—2017年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 ,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如下图。
(2)增加耕地面积 印度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旱涝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单产低;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宜耕面积广。(答耕地资源丰富或后备耕地资源充足也可)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粮食进口多元化;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加强海外农业投资,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解析第(1)题,单产=总产量÷面积,中国的单产=(61793.0×104)吨÷(102493.1×103)公顷≈6.03吨/公顷;印度的单产=(31361.0×104)吨÷(99220.0×103)公顷≈3.16吨/公顷。第(2)题,由表格可知,印度新增的绿地面积主要是农田,占82%,所以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耕地面积。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单产低。印度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地形多平原,宜耕面积广。第(3)题,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增加粮食的进口渠道,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粮食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粮仓建设;我国可以去非洲、南美洲等欠发达地区投资,从当地进口粮食,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
国家
2000—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粮食收获面积/103hm2
2017年粮食总产量/104t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综合训练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