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第1页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第2页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综合素养训练生物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相同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C.森林中空气湿度大
    D.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
    2.(2分)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图中甲为显微镜结构图,乙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⑥表示气泡
    B.若观察的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中的④
    C.若将图乙中的⑤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向下方移动装片
    D.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③
    3.(2分)蝗灾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要想避免蝗虫给粮食带来灭顶之灾( )
    A.卵期B.若虫期C.蛹期D.成虫期
    4.(2分)青霉素中文别名盘尼西林,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是人们治病的良药,有些致病细菌就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即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药物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异不利于适应环境
    D.耐药性细菌之间没有生存斗争
    5.(2分)空心菜是贵港市民夏季常吃的蔬菜之一。种植空心菜时,菜农把空心菜苗下端插到湿润的土壤中,空心菜不久将成活( )
    A.扦插B.压条C.种子繁殖D.嫁接
    6.(2分)图为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和结构示意图,其中A~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图乙的曲线为有关生理过程的活动强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过程相当于图乙的曲线Ⅰ
    B.图乙的中午12点左右曲线Ⅰ活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中午外界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量减少,使图甲中C过程作用强度减小
    C.植物通过图甲的C过程,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还能有效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烧
    D.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了合理浇灌外,就利用光能方面可通过施加气肥达到目的
    7.(2分)图中图Ⅰ为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示意图,图Ⅱ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A~F为消化道中的各部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中的①过程发生在图Ⅱ中的C中
    B.图Ⅱ中的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C.图Ⅱ的D中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D.食物经消化后全部在图Ⅱ中的E中吸收
    8.(2分)图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含有血红蛋白,呈红色,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
    B.②数量最少,个体最大,没有细胞核
    C.③形状不规则,过多则出血不易凝血
    D.若人体内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有炎症发生
    9.(2分)把人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人胰岛素,这涉及的生物技术是( )
    A.发酵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D.组织培养
    10.(2分)体检抽血时,要用橡皮软管扎紧手骨上端(如图),便于抽血、这是因为软管扎紧手臂后( )
    A.软管与手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B.软管与手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C.软管与心脏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D.软管与心脏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11.(2分)医生检测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时,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分析数据( )
    A.尿素、蛋白质B.葡萄糖、无机盐
    C.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蛋白质
    12.(2分)下列陆生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防止水分蒸发没有关系的是( )
    A.蝗虫的外骨骼B.蛇的鳞片
    C.乌龟的甲D.家兔的毛
    13.(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酵母菌——酿果酒B.霉菌——做泡菜
    C.醋酸菌——酿醋D.甲烷菌——生产沼气
    14.(2分)下列有关遗传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精子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B.染色体发生改变不会引起可遗传变异
    C.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
    D.夫妻双方都有耳垂,其子女也都有耳垂的
    15.(2分)2022年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并在党和政府的快速应对下得到有效控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散播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是引起该病的元凶
    C.从免疫学角度来说,新冠疫苗是一种抗体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5分)广西梧州市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是西江水道上的明珠。万亩苍海,山水相映,绿树婆娑,鹭飞鱼跃,蛙鸣鸟叫,是候鸟停歇和越冬的好地方。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中的 ,一般情况下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
    (4)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呢? 。(答出一点即可)
    17.(7分)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⑧表示生理过程,a~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a是 。
    (2)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曲线 段(用字母表示),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 。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 ] 。
    (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至少穿过 层细胞。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用序号表示)。
    18.(6分)人的眼皮分为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A、a表示。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小张观察并记录了家族成员的眼皮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遗传学上,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 性状,根据小张家的遗传情况,可以判断 眼皮是显性性状。
    (2)根据现有信息可推测出小张爷爷应该是 眼皮,控制爷爷眼皮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小张将来与一个双眼皮的女子结婚,若生出的一个儿子是单眼皮,则该女子的基因组成是 ,小张与该女子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 。
    19.(4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 。
    (2)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 (填标号)中。
    (3)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们内部都有[⑤] 。
    20.(8分)近期,国内多个省份出现甲型流感,诺如病毒等感染,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的问题是 ?
    (2)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 口罩。
    (4)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甲型流感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5)人体最初感染该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人体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毒对抗 。
    (6)小张确诊感染诺如病毒,被紧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种措施属于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诺如病毒,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2分)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相同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C.森林中空气湿度大
    D.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减少水分的散失。
    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减少热量的散失,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
    C、茂密的森林,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粉尘、新鲜,向空气中释放水蒸气.所以森林茂密的地方,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D、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2分)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图中甲为显微镜结构图,乙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⑥表示气泡
    B.若观察的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中的④
    C.若将图乙中的⑤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向下方移动装片
    D.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③
    【分析】1、甲为显微镜结构图,①②③④分别是细准焦螺旋、转换器、粗准焦螺旋、反光镜。
    2、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A.分析图乙可知,⑤是动物细胞,气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一片空白,A正确;
    B.④是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可调节光线强弱,可换用凹面镜将视野调亮;
    C.因为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的⑤位于视野上方,应向上方移动装片;
    D.要使低倍镜下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③细准焦螺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使用。
    3.(2分)蝗灾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要想避免蝗虫给粮食带来灭顶之灾( )
    A.卵期B.若虫期C.蛹期D.成虫期
    【分析】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
    【解答】解: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幼虫(若虫),只能爬行和跳跃,便于集中消灭。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昆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2分)青霉素中文别名盘尼西林,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是人们治病的良药,有些致病细菌就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即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药物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异不利于适应环境
    D.耐药性细菌之间没有生存斗争
    【分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在逐渐进化,出现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细菌。
    【解答】解: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弱,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有的抗药性弱,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B错误。
    C、细菌耐药性变异有利于细菌个体的生存,C错误。
    D、耐药细菌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故选:A。
    【点评】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2分)空心菜是贵港市民夏季常吃的蔬菜之一。种植空心菜时,菜农把空心菜苗下端插到湿润的土壤中,空心菜不久将成活( )
    A.扦插B.压条C.种子繁殖D.嫁接
    【分析】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叫无性生殖。优点是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作用。
    【解答】解:将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扦插技术的应用以及优点,既能解答问题,也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
    6.(2分)图为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和结构示意图,其中A~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图乙的曲线为有关生理过程的活动强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过程相当于图乙的曲线Ⅰ
    B.图乙的中午12点左右曲线Ⅰ活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中午外界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量减少,使图甲中C过程作用强度减小
    C.植物通过图甲的C过程,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还能有效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烧
    D.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了合理浇灌外,就利用光能方面可通过施加气肥达到目的
    【分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A错误。
    B、图乙的中午12点左右曲线Ⅰ活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中午外界温度高,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量减少,B正确。
    C、植物通过图甲的B过程,还能有效降低叶片表面温度,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向蔬菜大棚内补充二氧化碳、延长光照时间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7.(2分)图中图Ⅰ为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示意图,图Ⅱ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A~F为消化道中的各部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中的①过程发生在图Ⅱ中的C中
    B.图Ⅱ中的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C.图Ⅱ的D中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D.食物经消化后全部在图Ⅱ中的E中吸收
    【分析】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乙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A、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多肽,A正确。
    B、图Ⅱ中的曲线甲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变成脂肪微粒,B错误。
    C、图Ⅱ的D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肠液和胰液,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D、胃能吸收少量的水,大肠能吸收部分维生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情况。
    8.(2分)图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含有血红蛋白,呈红色,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
    B.②数量最少,个体最大,没有细胞核
    C.③形状不规则,过多则出血不易凝血
    D.若人体内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有炎症发生
    【分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解答】解:A、①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含有血红蛋白,没有细胞核,错误。
    B、②白细胞数量最少,有细胞核。
    C、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错误。
    D、白细胞呈圆球状,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则可能有炎症发生。
    故选:D。
    【点评】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9.(2分)把人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人胰岛素,这涉及的生物技术是( )
    A.发酵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D.组织培养
    【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解答】解: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故选:B。
    【点评】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范围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0.(2分)体检抽血时,要用橡皮软管扎紧手骨上端(如图),便于抽血、这是因为软管扎紧手臂后( )
    A.软管与手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B.软管与手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C.软管与心脏之间的动脉鼓胀起来
    D.软管与心脏之间的静脉鼓胀起来
    【分析】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如下表。
    【解答】解: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在抽血或输液时,其原因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便于针刺入。
    故选:B。
    【点评】对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这三种血管。
    11.(2分)医生检测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时,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分析数据( )
    A.尿素、蛋白质B.葡萄糖、无机盐
    C.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蛋白质
    【分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
    【解答】解: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除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无机盐;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无机盐,所以原尿;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因此,故甲是尿素,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
    12.(2分)下列陆生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防止水分蒸发没有关系的是( )
    A.蝗虫的外骨骼B.蛇的鳞片
    C.乌龟的甲D.家兔的毛
    【分析】陆生动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④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蛇的体表有鳞片、乌龟的甲可减少水分丢失,具有保温作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知道陆生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陆生动物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结构是昆虫的外骨骼的爬行动物的鳞片或甲。
    13.(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酵母菌——酿果酒B.霉菌——做泡菜
    C.醋酸菌——酿醋D.甲烷菌——生产沼气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A、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酿果酒。
    B、制作泡菜是利用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C、醋酸菌可以制作醋。
    D、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甲烷,用于照明,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故选:B。
    【点评】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4.(2分)下列有关遗传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精子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B.染色体发生改变不会引起可遗传变异
    C.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
    D.夫妻双方都有耳垂,其子女也都有耳垂的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A正确;
    B、染色体发生改变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错误;
    C、基因位于DNA上,不是只有一个基因;
    D、人有有耳垂与无耳垂之分。人的有耳垂为显性基因控制,若有耳垂为显性基因D控制。因此有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是纯显性基因DD,而无耳垂一定是纯隐性基因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也可以看出一对有耳垂夫妇可能生出无耳垂的子女,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5.(2分)2022年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并在党和政府的快速应对下得到有效控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散播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是引起该病的元凶
    C.从免疫学角度来说,新冠疫苗是一种抗体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解答】解:A、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属于传染源。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元凶。
    C、从免疫学角度来说,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叫做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将抗原清除。因此,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的相关内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5分)广西梧州市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是西江水道上的明珠。万亩苍海,山水相映,绿树婆娑,鹭飞鱼跃,蛙鸣鸟叫,是候鸟停歇和越冬的好地方。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中的 生产者 ,一般情况下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水生植物 。
    (2)图中共有 4 条食物链。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鹭 。
    (4)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呢? 不乱扔垃圾 。(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一般为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能量,水生植物地位最低等,所以水生植物数量最多。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有4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
    (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鹭,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鹭。
    (4)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为保湿地公园多做宣传。
    故答案为:(1)生产者;水生植物;
    (2)4;
    (3)鹭;
    (4)不乱扔垃圾(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书写、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17.(7分)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⑧表示生理过程,a~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a是 氨基酸 。
    (2)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曲线 bcd 段(用字母表示),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 气体的扩散作用 。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 2 ] 左心房 。
    (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至少穿过 四 层细胞。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⑦⑧ (用序号表示)。
    【分析】图一中①是消化,②是吸收,③是吸气,④是呼气,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⑥排遗,⑦排尿,⑧排汗。
    图二中ab、de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cd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
    图三中1右心房,2左心房,3右心室,4左心室。
    【解答】解:(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a氨基酸。
    (2)图一中④是呼气。图二中bcd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由肺静脉最先进入2左心房。
    (4)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肾小球壁、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四层细胞。
    故答案为:(1)氨基酸。
    (2)bcd;气体的扩散作用。
    (3)2左心房。
    (4)四;⑦⑧。
    【点评】以图示为依托,考查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点,难度较大。
    18.(6分)人的眼皮分为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A、a表示。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小张观察并记录了家族成员的眼皮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遗传学上,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 相对 性状,根据小张家的遗传情况,可以判断 双 眼皮是显性性状。
    (2)根据现有信息可推测出小张爷爷应该是 双 眼皮,控制爷爷眼皮的基因组成是 AA或Aa 。
    (3)如果小张将来与一个双眼皮的女子结婚,若生出的一个儿子是单眼皮,则该女子的基因组成是 Aa ,小张与该女子再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是 37.5% 。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1)在遗传学上,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小张弟弟是单眼皮。
    (2)小张爸爸和叔叔是双眼皮,根据现有信息可推测出小张爷爷应该是双眼皮。
    (3)小张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或Aa,若生出的一个儿子是单眼皮,即Aa
    小张与该女子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75%,生男生女比例是1:1。
    故答案为:(1)相对;双;
    (2)双;AA或Aa;
    (3)Aa;37.7%;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9.(4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 细胞膜 。
    (2)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 ① (填标号)中。
    (3)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 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们内部都有[⑤] 遗传物质 。
    【分析】观图可知:①液泡、②叶绿体、③液泡、④细胞膜、⑤遗传物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④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
    (2)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①液泡中。
    (3)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细胞膜。
    (2)①。
    (3)叶绿体。
    (4)遗传物质。
    【点评】掌握各类生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8分)近期,国内多个省份出现甲型流感,诺如病毒等感染,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的问题是 不同种类口罩过滤效率相同吗 ?
    (2)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 棉布 口罩。
    (4)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甲型流感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扔进专用垃圾桶 (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5)人体最初感染该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人体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毒对抗 非特异性免疫 。
    (6)小张确诊感染诺如病毒,被紧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种措施属于 控制传染源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诺如病毒,原因是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 。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2)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解答】解:(1)根据“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可判断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类型的口罩的过滤效率相同吗?
    (2)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确保实验严密准确。
    (3)对照题干中柱形图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不同,过滤效率达到98.7%,过滤效率只有23.2%。
    (4)丢弃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对于健康人使用过的口罩。
    (5)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包括第一。人体最初感染该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发生免疫反应。
    (6)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被紧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这种措施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
    故答案为:(1)不同种类口罩过滤效率相同吗;
    (2)减少实验误差;
    (3)不同;棉布;
    (4)扔进专用垃圾桶;
    (5)非特异性免疫;
    (6)控制传染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利用坐标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
    血浆
    原尿
    尿液

    0.03
    0.03
    1.8

    0.1
    0.1
    0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血浆
    原尿
    尿液

    0.03
    0.03
    1.8

    0.1
    0.1
    0

    相关试卷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共4页。

    广西桂林市柘木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柘木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桂林市柘木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桂林市柘木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